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76601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课时跟踪检测(七)地球的公转(二)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四季更替与五带划分与五带划分一、单项选择题(2018无锡测试)如图为手机软件 Yahoo weather 的截屏图,读图完成 12 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东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南极地区的极昼范围在扩大D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长的时段解析:1.D 2.B 第 1 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显示北京昼长为17:367:0910:27,北京昼短夜长,太

2、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北京时间9:00,太阳直射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12:00,经度为 165E,位于西半球。第 2 题,据上题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为冬季,北京白昼达到一年中较短的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时,赤道附近物体正午影子达到一年中较短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不能确定,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的变化无法确定。(2018苏州模拟)如图为 2011 年以来举办过 G20 领导人峰会的城市位置分布示意图。其中戛纳位于法国南部港湾城市尼斯附近,安塔利亚位于土耳其地中海沿岸,洛斯卡沃斯位于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最南端,布里斯班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布里斯班河下游

3、两岸。读图回答下题。232016 年 9 月 4 日5 日 G20 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该峰会举行期间图中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但白昼最长的是( )ABCD解析:选 B 9 月 45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此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距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据图分析可知为圣彼得堡。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图。读图完成 46 题。4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B甲与丙不在同一半球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D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5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6该日图中

4、丙地点日出的地方时刻是( )A9 时B7 时 30 分C6 时D4 时 30 分解析:4.B 5.A 6.D 第 4 题,读图可知,由于该日四个地点的昼长不相等,说明不是二分日。乙昼长为 12 小时,位于赤道上。丙、丁昼长夜短,位于同一半球,而甲昼短夜长,与丙、丁位于相反半球,故选 B。第 5 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距越大,计算可知,甲地昼夜长短差距最大,纬度最高,故选 A。第 6 题,读图可知,丙地昼长为 15 小时,日出时间为 12昼长/2,为 4 时 30 分,故选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如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 78 题。

5、37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8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较清明的夜更短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解析:7.A 8.C 第 7 题,根据二十四节气可知,惊蛰是春分(3 月 21 日)之前的一个节气,进入春季,春雷响,农夫闲转忙与之相符。麦熟一晌反映的是夏季麦子成熟的季节。东风不倒反映的是夏季多雨。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反映的是秋季。第 8 题,寒露在秋分之后,济南昼短夜长,清明在春分之后,济南昼长夜短。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晚。立

6、春与立冬刚好对称分布在冬至日的两侧,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同,所以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由于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不同,夏半年和冬半年时间长度不一样。二、双项选择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5,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 22.1,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 910 题。9黄赤交角为 24.24时( )A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B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C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D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大10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4A移动周期约 4 万年B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D最小纬度为 22.

7、1解析:9.BD 10.BC 第 9 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的范围扩大。第 10 题,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同时也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太阳直射点最小的纬度应是赤道,即 0。(2018淮安月考)图中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四地在连续两个月时间内白昼长度变化曲线图,a 月

8、早于 b 月。读图完成 1112 题。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 a 月初,地月初的昼长约为 3 小时B从 a 月到 b 月,四地的白昼越来越长C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地D地与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全年昼夜平分12若 a、b 两月在上半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处于北半球,地处于南半球B地处于南半球,地处于北半球Ca 月是 1 月,b 月是 2 月Da 月是 3 月,b 月是 4 月解析:11.AD 12.AC 第 11 题,据题意和图分析可知,在 a 月初,地月初的昼长约为 3 小时,a 月早于 b 月,图中四地中,三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位于同一半球,地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9、,位于另一半球,地和地之间的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地。第 12 题,若 a、b 两月在上半年,16 月份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所以三地位于北半球,地位于南半球,又由于三地昼短夜长,地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半球,a、b 两月不可能大于 3 月 21 日前后,只能是 1 月和 2 月。5三、综合题13甲图是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乙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球运动到甲图中 A、B、C、D 标注的位置时,我国的节气分别是_、_、_、_。 (2)地球公转运动从 A 到 C 的天数是 18

10、6 天,从 C 到 A 的天数是 179 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3)甲图中地球公转运动从 A 到 B 期间,太阳直射点在乙图的移动过程是_;此期间海口市(约 20N)白昼长短的变化是_。 (4)乙图中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是_。 解析:第(1)题,从甲图中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的倾斜方向可知 A、B、C、D 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第(2)题,从 A 到 C 的天数与从 C 到 A 的天数不同与地球公转速度快慢有关。第(3)题,甲图中从 A 到 B 即从 3 月 21 日到 6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运动,即乙图中 d,此期间海口市白昼变长。第(4)题,

11、北半球白昼逐渐变短的时段即从 6 月 22 日12 月 22 日,即乙图中 ab 段。答案:(1)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2)地球公转从 A 到 C 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地球公转从 C 到 A 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3)d 变长 (4)ab 段14.如图中 A 点位于 70S,AB 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A 点恰好发生极夜,此日过后北京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 AB 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理由。(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北京时间。(3)判断当日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判断出,A 点位于(70S,150W),B

12、 点位于(0,120E),AB 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 A 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 20N,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 AB 为晨线。第(2)题,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 6:00 可知,此时 120E 的地方时为 6:00,即北京时间为 6:00,150W 经线的地方时为 12:00。A 点(70S)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点在 20N,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在 20N,北半球为夏季,北京日出东6北,日落西北。答案:(1)晨线。理由:AB 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 A 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说明 AB 为晨线。(2)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北京时间为 6:00。(3)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理由:太阳直射在 20N,北半球为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