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769713 上传时间:2018-06-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11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十一专题十一 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高频考点命题方向1.区域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区域的综合开发利用。3.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1.结合我国重大资源的分布和消费情况变化图,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以我国或世界热点区域图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文字材料考查区域生态环境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更多的实际案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材料,如风沙灾害、湖泊萎缩、全球气候变化、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高频考点一高频考点一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

2、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阿凡题1086702(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解析:第(1)题,冬春起沙的原因既考虑风力因素,也要考虑植被因素,同时考虑周围的地形等。第(2)题,风沙可以填埋路基,侵蚀路基,并对机车造成破坏,影响行车安全。从车、路两个方面展开。第(3)题,防治措施,一方面从沙源地找办法,另一方面从路段方

3、面想办法。2答案:(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2(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

4、,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阿凡题1086703解析:沼泽的形成主要与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河流自低纬向高纬流动,易发生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因而该地沼泽广布。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措施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5、;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成因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3根据成因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根据阶段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措施借鉴“措施”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生态环境问题表现的判读方法(1)因果关联判断法材料及图表信息(因)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果)出现“干旱” “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或显示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荒漠化出现“植被破坏” “过度樵采”等词语或显示森林与河流含沙量关系水土流失出现

6、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或显示耕地面积与湖泊、河流面积关系湿地减少或破坏(2)区域特征判断法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西北地区,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荒漠化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 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下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 1

7、3 题。4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32003 年起喇叭泉林场林带建设,使林场( )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A BCD解析:第 1 题,喇叭泉林场位于干旱区,植被依靠地下水生存,上游引水过多,林场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致使树木死亡。第 2 题,树木大量死

8、亡,使生态安全屏障整体防护功能大幅度衰退,林地内原已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流沙开始南侵,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向南扩大,区域土壤肥力降低。第 3 题,建设外围和内部林带,使林场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农田蒸发量减小,树木蒸腾增加,空气湿度增加;大间距耕作低秆农作物,林地间土壤熟化过程加速,水肥条件优越,沙棘和枸杞的生长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答案:1.C 2.D 3.D水土流失4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 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 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 2)。图 1 图 2材料二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 3)和图 3 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5图

9、 3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表 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类型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 27.646.126.3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其他 农业 68.527.71.02.8重工业(包括采掘业)轻工业 工业 67.033.0(1)结合图 2,分析说明图 1 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方案:以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请你在图 3 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

10、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该题要求结合图 2 来分析图 1 内容,即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1 显示年降水量在 450 mm 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 450 mm 至 600 mm 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 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第(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

11、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第(3)题,注意要选一个地区,再选其中一个方案来分析。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 450 mm 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介于 450 mm 至 600 mm 之间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 600 mm 时,森林6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

12、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理由:甲地降水超过 450 mm,提高植被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乙地应选择方案。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 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 450 mm 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被更适宜。湿地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拉盖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在下游形成了大片湿地。近年来随着乌拉盖河流域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大型化工企业的建设,下游地区湿地正在逐渐消失。苔麸是一

13、种一年生谷类粮草兼用作物,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但产量低。下图为乌拉盖河流域图。(1)描述乌拉盖河流域的地形特点。(2)简述乌拉盖河下游湿地减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3)近年来乌拉盖河流域广泛种植苔麸,试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方面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乌拉盖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湿地多,说明地形平坦,起伏较小。第(2)题,结合湿地的功能和地理环境要素回答。湿地有产出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旅游功能等;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湿地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气温

14、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土壤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第(3)题,材料显示,苔麸耐旱、耐7贫瘠、适应性强,所以可以大面积种植;该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属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所以种植苔麸有利于改良当地的盐碱地和遏制沙漠化;苔麸品质好、营养价值高,可以作为优质的牧草,用来发展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相对平坦,起伏较小。(2)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湿地的降解功能下降,当地土壤污染更加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平衡;旅游功能下降,环境恶化。(3)苔麸耐旱、耐贫瘠、适应

15、性强,可以大面积种植;有利于改良当地的盐碱地;可以有效遏制沙漠化;是良好的牧草,可用来发展畜牧业;苔麸具有广阔的市场,可增加当地经济收入。高频考点二高频考点二 流域的综合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2016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 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 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 ,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阿凡题1086704(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

16、季节变化。(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阶段时间主要措施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第一阶段19 世纪 40 年代至 20世纪 20 年代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_、_。8第二阶段20 世纪 2080 年代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_、_、_。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恢复河流生态(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解析:第(1)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补给水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河段的补给方式不同(罗讷河上游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其他河段以降水补给为主);气候特征不同(北部支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