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7438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阮姓溯源: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阮姓溯源: 阮姓是天下第一赐姓河南淅川:阮兴刚辑录 据传,伏羲之少子,名曰瑜伯(即少俞) ,偃姓,乃上古医家,尤其精通针灸学术,是中国解剖学始祖, 内经记载了他与黄帝讨论医药的内容。瑜伯原居陈州(宛丘) ,因佐黄帝有功,赐姓阮,封食邑昆仑大夏之西。瑜伯之四十代裔孙阮皋陶,帝舜时任大理官,封陇西皋地,舜命其制定五刑律法,为中华法治文化先驱。相传,上古五帝之一少皞(即少昊) ,系黄帝之元妃西陵氏嫘祖所生,继黄帝为帝,建都穷桑,徙都曲阜,号青阳氏,皋陶乃其裔孙。传说,帝喾(号高辛氏)之妻简狄氏无子,往郊外祭祀求子,见玄鸟遗卵而吞之,旋有子,生下契。契为粤籍阮氏始祖,尧舜时被举为司徒,掌管五典教化,

2、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迨商代阮髡,有功于商,受封诸侯国,因不忘世袭阮姓,于泾渭建立阮国。据诗经记载,商末,密须国人不恭,带兵打阮国,侵略至共地,周文王大怒,领兵灭密存阮。周武王伐商,阮僖上书谏,武王不听,遂弃国而居,周兼并了阮国。阮僖之子阮訚被武王禄为大夫,仍封邑于阮,子孙遂以国为氏。阮僖之十五代孙阮肥子,从西北泾川迁徙河南陈留尉氏县隐逸。东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阮肥子裔孙五百余年不参政,阮氏在陈留发展壮大,成了声名显赫的望族,后定郡望为陈留郡。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 130 位。在 2007 年全国姓氏人口排2名第 189 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 n”。

3、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阮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出古帝王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于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其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阮国灭,子孙以国为姓。后来,阮氏东迁,汉末三国时期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后五胡乱华,阮氏开始南迁,宋元繁播闽粤台港及越南。如今,阮姓早已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走出国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世界之阮姓绝大部分源出陈留阮氏。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阮姓在中国未入百家姓前一百名,但在越南为第一大姓。姓 氏:阮读 音:r

4、un起 源:阮国,以国为姓郡 望:陈留郡名 人:阮瑀、阮籍、阮咸、阮元1 姓氏人口阮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 0.05%,尤以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省多此姓,4 省阮姓约占全国汉族阮姓人口 57%。2 姓氏起源3源流一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 ,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阮氏。后来就称为阮氏。阮国被西周所灭之说可见于辞海 ,但据诗经大雅皇矣载:“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

5、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歧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商末周初,周武王为彰其天子洪德,安抚夏、商王朝后裔的民心,曾大预封国,诸如封虞舜的后裔妫满于陈邑(今河南淮阳) ,为陈国的开国始君,遂为陈氏的开氏(姓)始祖。周朝如此封国命氏,氏的发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为众多氏国之一。当时这样的小“国” ,其实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诸如:程国、崇国、扈国、阮国、房国、杜国、箕国、密须国、寒国、过国、庸国、邺国、铸国、戈国、邳国、观国、褒国、缗国、岐国、仍国、奄国、双国、武罗国等等。后来,阮国在西戎贵族的侵压下不断被分割,阮国被迫逐渐东迁,战国初期为秦国所灭,设置为义渠邑。阮氏族

6、人为避战乱和仇杀,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阮国故地在西汉时期置为安定县,北魏时期为泾州,唐朝时期改为保定县,元朝时期改为泾川县,因泾水而得名。源流二4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 340前 295 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源流三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

7、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据南史 、 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载,春秋时卫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东晋时改石为阮者.另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源流四出自他族.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始祖得姓始祖:皋陶。各支始祖:阮文益公自寿邑八鼓稿而游于衢西城北见其铜峰源内山水之秀丽,土厚平圹遂筑室而居,焉娶周氏生四子,分为四房:天地人和,其妻5周氏生于永乐已亥年八月廿六日,终于成化癸卯年六月廿八日,葬桐树坞口坐西向东。是为浙江衢州阮氏始祖。典籍解释诗经中有一首诗:“密人不恭,取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

8、。辞海在“阮”的辞条里,开头如此解释:“阮,古国名,偃姓,在今甘肃泾川,周文王所灭” 。 诗大雅皇矣:“侵阮徂共” 。诗大雅皇矣这首诗描写的史实是:周文王晚年做了一系列伐商的战略准备,周围许多封国被他或攻灭或收并,唯有西北边的密须国不服,密须国在今甘肃灵台县。伐密的大意是,密须国人违抗大国的命令,带兵去打阮国(今甘肃泾川东北) ,打到共(今泾川县城北水泉寺)的地方,周文王立刻大发威力,恼将起来,便带兵去阻住密须国的兵队,不久灭了密须国。姓谱及通志氏族略记载:“阮,为商代诸侯小国,在岐山、泾水之间(今甘肃泾川县) ,子孙以国名“阮”为氏” 。中国姓氏地图第六部分以以国为姓,以阮国为姓为题说:“

9、据史书记载,殷商时有一诸侯国阮,位于泾渭之间,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泾川一带。后来,阮国被邻国周吞并,阮国子孙为缅怀故国,纷纷以国为姓,由此,便产生了阮氏” 。千家姓查源上说, “殷商时有一个阮国,偃姓,位置就在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东南一带,后来被周文王所灭,阮国的子孙就以6国为姓。中国各地阮氏人家的起源就在那里,后繁衍分布到整个中国” 。郡望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 ,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 17 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

10、、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 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 ,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 976984 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 。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九阮

11、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 公元前 340前 295 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7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堂号太原堂:以望立堂。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3 迁徙分布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

12、130 位。在 2007 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 189 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 n”。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湖北通山县黄沙镇阮氏宗祠汉末三国魏晋时,繁衍于陈留郡的阮姓名人辈出,声誉显赫。永嘉之乱时,阮咸子阮孚、从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陈留阮姓避乱南迁,阮修于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们到达今江苏南京,阮裕由于无意仕途,隐居于会稽剡山(今浙江绍兴) ,并有一支阮姓远徙于广西合浦。南北朝时避乱江浙等地之阮姓依旧名人辈出,高官不断。此间,8

13、阮姓因仕宦、避乱、升迁、谋生等原因逐渐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并有阮姓进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将领、合浦徐闻人因征林邑国(今越南中南部)大败,子孙遂居遂溪。隋一统后,有南朝阮姓回迁北方。阮姓入闽始于唐朝,据阮氏族谱载,陈留郡阮安所于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谕,迁居绥安左街巷,为入闽始祖。传六世至阮文富,约在北宋时迁居福建汀州宁化上进贤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时有阮姓入居四川、广东。北宋时居于闽县(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时此支阮氏出了阮姓历史上唯一状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阮思聪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

14、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明中叶后,有渡海赴台者。清康乾后,有山东之阮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等省为多。现代阮姓人口列中国第一百八十九位。4 名人历史名人阮瑀(约 165-212):东汉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9氏(阮姓历史名人阮籍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 ,颇为有名。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

15、人,阮籍之侄, “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 ,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 6288 种,44520 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 ,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 、儒林 、 文苑传 ,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 、 经籍纂诂

16、、汇刻皇清经解180 余种。阮匡衡:清 字瑶琴,江苏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 o 三)武进士,官守备。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 扬州画舫录阮丽珍:公元?年至一六五三年前后字不详,安徽怀宁人,阮大铖之女。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世祖顺治中。美容色,长于作曲。大铖降清,她为某亲王所得,甚宠爱。后来为福晋所妒,遂被鸩死。10大铖所作燕子笺传奇 ,相传乃丽珍所作;此外又作有梦虎缘 、鸾帕血等剧, 梵天庐丛录并传于世。阮年:清字遐生,杭(杭州)人。墨竹师诸升。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作兰竹图。 图绘宝鉴续纂、同人画集阮品:约公元二六五年前后在世(亦作侃)字德如,尉氏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武帝泰始元年前后在世。与嵇康为友。仕晋至河内太守。品著有文集五卷, (唐书经籍志 )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