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3979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师考试复习: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管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劳动法应当掌握的重要鉴定点:6个应当熟悉与理解的较为重要的鉴定点:21个l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广义的劳 动法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 一些社会关的法律规范的总和。l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 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l特点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规范;反映了劳动法律 部门的本质和特点;相对稳定性;高度权威性。l作用: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指导劳动法的 实施;有助于劳动法的理解和解释,弥补劳动法律规范 可能存在的缺陷。l劳动法律基本原则的内容: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首要原则):平等的劳动就业

2、权、自 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平 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2、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者有依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参加和组 织工会的权利;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应贯彻“三方原则: 政府、工会和雇主协会(企业家协会)。3、物质帮助权原则:主要通过社会保险来实现l社会保险的特征:强制性(基本属性)、社会性、互济性、补偿性 。l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的体现为: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基本权益的保障。全面保护: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法定权益、约定权益。优先保护: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利

3、益都给予合法保护的同时, 优先保护在劳动关系中事实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劳动者。l劳动法的渊源: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 现形式。l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类别制定主体举例其他掌握点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首要渊源、最高效力劳动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 会劳动法 工会法最主要的表现现形式(包 括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 准法) 行政法规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 数量多,调整劳动关系 的主要依据 劳动规 章国务院组成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地方性劳动 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 会和政府某省劳动合同 规定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力 国际公约国际组织经我国立法机关批准正式解释有权国家机关关于贯彻执 行劳动 法若干 问题 的意见分为立

4、法解释释、司法 解释释、行政解释释其他国家劳动法律渊源类型l雇佣规则(内部劳动规则):组织通过合法程序制定 并正式公布的内部规范。l劳动(雇佣)合同:雇员与雇主确立劳动关系、明确 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l集体合同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 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集体合同整体性地规定了工会会员和雇主的权利和义 务,对劳动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l习惯法:l法官法:l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具体 包括:1、促进就业法律制度:2、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3、劳动标准制度:最低劳动标准、单方强制性;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 假制度、工资制

5、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 等。4、职业培训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7、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劳动者的结社权和民主管理参与权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内容包括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 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l按劳动法律规范的职能划分,劳动体系为: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 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l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 (雇员)与用人单位(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 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0705助师单)。l

6、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现实的劳动关系、调整劳动关 系的法律规范。l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分离为其条件。l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 志。l劳动法律关系种类:1、劳动合同关系: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主 要形态。2、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 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 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3、劳动服务法律关系。l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第一次调整(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第二次调整(调整障碍)

7、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雇主、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 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l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主体:雇主、雇员、工会(形式主体)2、内容:权利和义务3、客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l自然人劳动行为能力划分:1、完全劳动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男性,健康,自由2、限制劳动行为能力:1618;女性;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部分限制行为自由的人;特疾患者;3、无劳动行为能力:16岁以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l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l劳动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 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 定法律后果的活动。l

8、劳动法律事件: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 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第二章练习题-单选题:1、物质帮助权主要通过()来实现。 A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优抚 D 社会救济 2、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是指( ) A 基本保护 B 全面保护 C 优先保护 D 最低保护 3、以下哪部法律属于劳动保障法( )。 A 职业培训法 B 最低工作时间法 C 劳动争议处理法 D 工资支付条例 4、下面不属于劳动法律事件的是( ) A 企业破产 B 劳动者伤残 C 天灾 D 企业主体变更A AB BA AD D第二章练习题-多选题:1、劳动权的核心()。 A

9、平等就业权 B 自主择业权 C 社会保障权 D 物质保 护权 2、以下是社会保险的特征( ) A社会性 B互济性 C补偿性 D全面性 3、劳动法律的主要内容分为( )。 A 劳动关系法 B 劳动行政法规 C 劳动标准法 D 宪 法 4、下列为正式解释的有( )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制度解释ABABABCABCACACABCABC劳动关系管理(专业技能)l四级:应当掌握的重要鉴定点:18个应当熟悉与理解的较为重要的鉴定点:15个应当了解的鉴定点:1个l三级:应当掌握的重要鉴定点:29个应当熟悉与理解的较为重要的鉴定点:21个应当了解的鉴定点:1个劳动关系管理(专业技能)

10、l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 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它 反映了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 系。l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3、平等性和隶属性l判断一个劳动者是否属于雇员的标准:附属性或从属性劳 动;劳动条件的提供;劳动是否独立于雇主的业务范围; 工作绩效的控制和评价。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变(三级)l深刻变化表现为:1、劳动关系主体明确化2、劳动关系多元化3、劳动关系利益复杂化4、劳动关系动态多变化5、劳动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趋向法制化l物质利益原则包括:利益激励机制、平衡机制、调节机

11、制 、约束机制。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依据调节手段不同 )种类特点备注劳动法律法 规体现国家意志劳动合同体现劳动 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 志 集体合同体现劳动 关系当事人双方团体 的意志基层层、行业、地区集体合同(范围 ) 民主管理制度劳动者意志对企业意志的渗透 和影响职代会、职工大会内部劳动规 则企业或雇主意志的体现企业制定、公开正式劳动争议处 理对劳动 关系的社会性调整调解:群众性、自治性、自愿性 仲裁:三方原则;兼具司法性 劳动监 督检 查保障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其劳动行 政部门、工会集体合同制度(三级)l概念: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 定,就劳动报酬、

12、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 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 议。l县级以下区域内的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 、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l特征:(1)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2)工会或劳动者代 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3)定期的书面合同,生效需 经特定程序。l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主体不同;内容不同;功能不同;法 律效力不同。l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的不足。l订立的原则:内容合法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诚实 守信、公平合作;兼顾双方合法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l形式:法定要式合同书面形式订立;

13、分为主件和附件( 如工资协议);期限13年l内容:劳动条件标准部分;一般性规定;过渡性规定;其 他规定。l履行应遵循实际履行和协作履行的原则,集体合同的关系 人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代表 的所有者和经营者。l工会或联合监督检查小组承担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责 任。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和效力(三级)l签订程序:(P4,T33、34劳动法)1、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基层工会委员会(或企业职工民主推荐并 须得到半数职工同意的代表)和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2、协商:一方提出要求,另一方应在20日内书面回应(P145,T32 )。(1)协商准备:确定协商代表双方代表人数对等,各方至少3

14、人 ,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首席代表可以书 面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代表,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1/3,首席代表不得由非本单位人员代理,记录员在协商代表之外指 派(P144,T19T24、T33)拟订协商方案预约协商内容、日 期、地点。(2)协商会议: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程序如下:宣布议程和会 议纪律提出协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归纳意 见。形成的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 讨论,须2/3以上职工代表或职工出席,且须经全体的半数以上同意 ,方可通过。( P145,T36)(3)草案讨论通过后,双方首席代表签字。3、政府劳动行

15、政部门审核:签字后10日内,文本一式三 份报送县级以上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查。4、审核期限和生效:15天内送达审核意见;合同以审 查意见书确认的日期为生效日期,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 ,合同即行生效。5、公布: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公布。效力: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 束力(不论其是否为工会会员,还有在集体合同存续期间 新被录用的职工)。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 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劳动法P4, T35;集体合同规定P142,T6)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三级)l含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 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

16、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 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l特点:1、制定主体特定性:用人单位,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本单位适用 ;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l内容: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2、劳动纪律:内容合法;全面约束管理行为和劳动行为;标准一致 ;结构完整; 编制定员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 劳动定额工时和产量。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6、其他制度制定程序:1、职工参与;2、正式公布:以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 章的正式文件形式公布。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三级)l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性质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2、特点:形式多样组织、岗位、个人参与3、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 推荐选举权。l平等协商与集体协商的区别:1、主体不同:职工选举;工会选派2、目的不同:实现沟通;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