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

上传人:li45****605 文档编号:4571244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龟纹瓢虫感、趋光机制的研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迎逝盘业鑫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夕奎色签字日期:撕年月知目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塑地基幽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由烟瞧业基芝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2、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苍位导师签名签字曰期:知哆年月枷日签字日期:沙5 年占月扮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河北农业大学硕卜研究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龟纹瓢虫P r o p y l a e a j a p o n i c a ( T h u n b e r g ) 属瓢虫科瓢虫族龟纹瓢虫属。在我国,龟纹瓢虫分布广泛,其成、幼虫在农田、果园、园林等各种农业生态系统中均有分布。自然状态下龟纹瓢虫以成虫越冬,多在背风向阳的各种缝隙内过冬。在河北省5 月上旬出蛰活动,6 月到8 月为活动旺盛期,

3、其在棉田种群数量大,发生时间长,并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混合发生,对棉田蚜虫、棉铃虫等重要害虫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系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种群之一“1 。从其田间消长动态看,其全年种群数量最高时期恰与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吻合,对二代棉铃虫发生的控制效果尤为明显【2 1目前,国内外对龟纹瓢虫的研究多侧重于其生物学特性方面,而对与其成虫感、趋光机制有关的复眼解剖学、视网膜电位和行为学研究涉及甚少,以下对其各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1 复曝解剖学复眼是节肢动物特有的主要视觉器官,其在解剖学、生理学、光学等方面,与其它无脊椎动物( i n v e r t e b r a t e ) 、脊椎动物(

4、v e r t e b r a t e ) 和人的眼睛具有很大区别,从而使节肢动物具备其它动物和人眼所不及的视觉特性。昆虫复眼的构造因活动习性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适合于白天活动的与适合于夜间活动的,前者感觉细胞与晶体直接相连,网膜色素细胞全部包围着它,且网膜色素细胞内的色素不移动;后者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光强度的减弱或由光适应的情况下转入暗适应时,网膜色素向远心端移动,这样使得每个小眼的感受器不仅能感受到本身小眼而透入的光线,并且也能忍受由邻近小眼而通过无色透明介质投来的光线,从而提高了整个复眼的感受性。至今为止,对昆虫复眼形态结构研究的报道较少,也主要是对鳞翅目的棉铃虫复眼构造的研究。A g e

5、 eH R 【3 1 、高慰曾等1 4 1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棉铃虫复眼的形态做了观察。郭炳群5 1 对棉铃虫复眼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电河北农业大学硕卜研究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龟纹瓢虫P r o p y l a e a j a p o n i c a ( T h u n b e r g ) 属瓢虫科瓢虫族龟纹瓢虫属。在我国,龟纹瓢虫分布广泛,其成、幼虫在农田、果园、园林等各种农业生态系统中均有分布。自然状态下龟纹瓢虫以成虫越冬,多在背风向阳的各种缝隙内过冬。在河北省5 月上旬出蛰活动,6 月到8 月为活动旺盛期,其在棉田种群数量大,发生时间长,并与异色瓢虫、七星瓢虫等混合发生

6、,对棉田蚜虫、棉铃虫等重要害虫具有较强控制能力,系棉田重要捕食性天敌种群之一“1 。从其田间消长动态看,其全年种群数量最高时期恰与二代棉铃虫发生盛期吻合,对二代棉铃虫发生的控制效果尤为明显【2 1目前,国内外对龟纹瓢虫的研究多侧重于其生物学特性方面,而对与其成虫感、趋光机制有关的复眼解剖学、视网膜电位和行为学研究涉及甚少,以下对其各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作一综述。1 复曝解剖学复眼是节肢动物特有的主要视觉器官,其在解剖学、生理学、光学等方面,与其它无脊椎动物( i n v e r t e b r a t e ) 、脊椎动物( v e r t e b r a t e ) 和人的眼睛具有很大区

7、别,从而使节肢动物具备其它动物和人眼所不及的视觉特性。昆虫复眼的构造因活动习性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适合于白天活动的与适合于夜间活动的,前者感觉细胞与晶体直接相连,网膜色素细胞全部包围着它,且网膜色素细胞内的色素不移动;后者随着周围环境中的光强度的减弱或由光适应的情况下转入暗适应时,网膜色素向远心端移动,这样使得每个小眼的感受器不仅能感受到本身小眼而透入的光线,并且也能忍受由邻近小眼而通过无色透明介质投来的光线,从而提高了整个复眼的感受性。至今为止,对昆虫复眼形态结构研究的报道较少,也主要是对鳞翅目的棉铃虫复眼构造的研究。A g e eH R 【3 1 、高慰曾等1 4 1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棉

8、铃虫复眼的形态做了观察。郭炳群5 1 对棉铃虫复眼的形态微细结构及其区域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电! 。! ! ! 查些盔堂堡! :堕窒兰兰些堡墨镜观察结果表明:棉铃虫复眼具有小网膜细胞柱的透明带,每个小眼包括。个外凸内平的角膜,一个晶锥,4 个形成晶锥、晶束的晶锥细胞和两个围绕晶锥的主虹膜细胞,6 - 8 个小网膜细胞和一个基细胞。晶锥末端有一个短小固定的晶束,每个小眼被6 个附色素细胞包围着。I - F A Y NY A N G 等”】对脉翅目的草蛉复眼的精细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暗适应条件下,其复眼的结构有所变化,在暗适应条件下屏蔽色素细胞向远心端移动,包围晶锥,在明适应条件下,屏蔽色

9、素细胞向近心端方向移动。对于龟纹瓢虫复眼结构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2 趋光行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昆虫的趋光行为作了大量研究,其中许多学者就是应用电生理技术来研究昆虫趋光行为。在国外,D u f a yP C T I ( 1 9 6 4 ) 对八种夜蛾分别进行3 到5 种波长的趋光性比较,结果峰值分别出现在3 6 5 n m 、4 5 0 r i m 、5 2 5 n m 等处,说明了不同种类对波长的要求T 不一致。C a l l a mP S 8 1 ( 1 9 6 5 ) 提出美国棉铃虫可探测到中远红辐射,依据这一结论,H a i s oH S 9 1 ( 1 9 7 2 ) 使用与外激素

10、的光谱特性相关的红外线信号刺激圆白菜夜蛾的雄蛾,没有引起行为反应。据E l d u m i a t iJ I _ 【l o 】( 1 9 7 2 ) 的报道,3 3 7 微米远红外线对美国棉铃虫等蛾不但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其活动力和交配力。D u e l l iP 【1 1 1 2 ( 1 9 7 2 ) 通过用光捕器对大部分夜行性普通草蛉的飞行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普通草蛉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白天其呆在新鲜绿叶和草丛中取食或躲避捕食者。另一种类草蛉在下午开始活动,到了日落后变得活跃一些,但是从此以后却活动很少。M i k k o l aK 1 3 1 ( 1 9 7 2 )

11、 对许多夜行性昆虫做了调查研究发现,用荧光灯诱集到的种要比用紫外灯分别高2 倍,比用黄绿灯高8 倍,而且,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度在白天和晚上不同,在晚上,对短波要比对长波较敏感,而白天则反之。G r e e nC H i 4 1 则结合行为学对刺舌蝇进行了光谱敏感性研究,其对紫外、蓝绿、红光较敏感。D e a nGw 等对其也做了相关研究。2 ! 。! ! ! 查些盔堂堡! :堕窒兰兰些堡墨镜观察结果表明:棉铃虫复眼具有小网膜细胞柱的透明带,每个小眼包括。个外凸内平的角膜,一个晶锥,4 个形成晶锥、晶束的晶锥细胞和两个围绕晶锥的主虹膜细胞,6 - 8 个小网膜细胞和一个基细胞。晶锥末端有一个短小

12、固定的晶束,每个小眼被6 个附色素细胞包围着。I - F A Y NY A N G 等”】对脉翅目的草蛉复眼的精细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明暗适应条件下,其复眼的结构有所变化,在暗适应条件下屏蔽色素细胞向远心端移动,包围晶锥,在明适应条件下,屏蔽色素细胞向近心端方向移动。对于龟纹瓢虫复眼结构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2 趋光行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昆虫的趋光行为作了大量研究,其中许多学者就是应用电生理技术来研究昆虫趋光行为。在国外,D u f a yP C T I ( 1 9 6 4 ) 对八种夜蛾分别进行3 到5 种波长的趋光性比较,结果峰值分别出现在3 6 5 n m 、4 5 0 r i

13、 m 、5 2 5 n m 等处,说明了不同种类对波长的要求T 不一致。C a l l a mP S 8 1 ( 1 9 6 5 ) 提出美国棉铃虫可探测到中远红辐射,依据这一结论,H a i s oH S 9 1 ( 1 9 7 2 ) 使用与外激素的光谱特性相关的红外线信号刺激圆白菜夜蛾的雄蛾,没有引起行为反应。据E l d u m i a t iJ I _ 【l o 】( 1 9 7 2 ) 的报道,3 3 7 微米远红外线对美国棉铃虫等蛾不但具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且能够降低其活动力和交配力。D u e l l iP 【1 1 1 2 ( 1 9 7 2 ) 通过用光捕器对大部分夜行性普

14、通草蛉的飞行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部分普通草蛉是在日落后开始活动,白天其呆在新鲜绿叶和草丛中取食或躲避捕食者。另一种类草蛉在下午开始活动,到了日落后变得活跃一些,但是从此以后却活动很少。M i k k o l aK 1 3 1 ( 1 9 7 2 ) 对许多夜行性昆虫做了调查研究发现,用荧光灯诱集到的种要比用紫外灯分别高2 倍,比用黄绿灯高8 倍,而且,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度在白天和晚上不同,在晚上,对短波要比对长波较敏感,而白天则反之。G r e e nC H i 4 1 则结合行为学对刺舌蝇进行了光谱敏感性研究,其对紫外、蓝绿、红光较敏感。D e a nGw 等对其也做了相关研究。2 河北

15、农业火学硕i 研究生毕业论文国内,国立大学的H U A W E N C H A N G 和H O WJ I N GL E E 用E R G 技术对德国小蠊进行试验,光刺激反应的振幅表明雄性的昼夜节律与行为节律相吻合,反应的高峰发生在主观夜期间,在黑暗条件下昼夜时段不到2 4 小时,相反虽雌性在孕育期间不表现行为节律,但是视觉反应仍有节律雌性在视觉与行为昼夜节律的不一致表明其拥有两个不同的起搏器,当破坏光神经改变E R G 振幅在黑暗条件下仍能表现昼夜节律表明视觉起博器位于复眼上与行为起博器相分离将美洲大蠊长时间暴露于某一波长光下,通过测量视网膜色素证实其光感受器位于复眼上。瘿蜂的行为感受高峰发

16、生在紫外光和黄绿光但是没有蓝光,在性别上没有不同。蓝光波长用于颜色区别及吸引雌性。丁岩钦【1 6 1 对棉铃虫趋光行为进行了研究,表明棉铃虫对3 3 3 毫微米的紫外线趋光性最强。3 视觉电生瑗学3 , 1 昆虫电生理学发展筒史1 7 9 1 年G a l v a l n i 发现了动物的肌肉内电位,被公认为电生理学的发源。- 、1 8 4 3 1 8 4 9 年d u B o i s R e y m o n d 1 7 1 改进了刺激技术和记录技术,前后发现生物电的两种基本方式: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使电生理学逐渐成为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生理学在昆虫中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研究昆虫生理功能的一项专门技术和方法,例如:利用鼓膜神经电位去了解昆虫各种鸣声的频率和感受声频谱,从而以声波来防治害虫;从触角的嗅觉、味觉电位法去检测昆虫的寄主和食物的重要成分,了解植物对昆虫的抗性0 8 - 2 2 J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