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71173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_李约瑟难题_的一种新解释_钱兆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自然辩证法研究 Vol. 14, No. 3, 1998对 ? 李约瑟难题? 的一种新解释钱 ? 兆 ? 华摘要? 本文论述了由于 ? 李约瑟难题? 自身存在矛盾, 因此不可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 基于这种考虑, 本文给出了 ? 李约瑟难题? 的修正形式, 并通过对哲学, 科学, 技术和经验之间的相 互关系的分析, 对其进行了解答。1? 李约瑟难题? 一提出, 它就一直困扰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学术界。许多学者为解这道难题进行 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并提出了各自的 ? 解 题方案?。?1?2?3?乍看起来, 这些 ? 解题方案? 确实都有道理, 但仔细推敲起来却存在疑问。其实, 问 题

2、的实质并不在于怎样才能圆满地解答出这一难 题, 而是这一难题本身就存在矛盾, 根本无法解答; 或者要使这一难题有解, 就必须对该难题的表 述进行修改。 李约瑟所说的中国没有诞生近代科学技术, 显然是指在文艺复兴后的十六、十七世纪中国没有出 现诸如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力学和蒸汽机革命这 样的科技成就。这无疑是站在西方人的角度, 用西方人的观点、方法和科技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当时的 科技发展水平。然而若以此而论, 他所说的在十六 世纪前中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就完全站不住脚, 因为事实上, 在十六世纪前中国只是在技 术和在对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走在了世界的前 头, 而在自然科学方面从来就没有走

3、在过世界的前头, 甚至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西方意义上的独立的、 系统的自然科学理论。 无论是李约瑟还是我们中国学者在讨论有关问题时, 通常都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这两个词合在一 起使用,这是导致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今 天,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高度发展, 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界线也许比较模糊。但在古代社会, 科学和技术 之间的界线却是很明显的。 所以说, 我们在讨论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问题时, 应当首先把科学与技术区分开来。由此看 来, ? 李约瑟难题? 的表述应修改为: 十六世纪以 前中国的技术在许多方面都超过西方, 但后来近代技术为什么诞生在西方而没有诞生在中国呢? 而且 中国为什么一直未出现过任何自

4、然科学体系呢?2说到这里, 有人不禁要问, 那为什么我们绝大 多数人都认为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技术一样, 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呢? 这一半是由于误解, 一半是由于 我们的 ? 我们古已有之? 的不良心态所致。这种误 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 把经验总结和对现象的描述当作科学。 对 ? 科学? 一词进行严格的, 使大家都能接受的定 义确实很难, 但一般说来, 科学应当是由概念、定律、定理、公式和原理等要素组成的具有逻辑自洽 性的知识体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科学至 少是一种理性知识, 不是感性知识。若以此而论,中国历史上的 ?墨经?、?徐霞客游记? 等著作只是 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

5、述;?九章算术? ?齐民要术?、?农政全书?、?伤寒杂病论?、?天工开物? 等著作也只是对解决有关计算问题, 如何长 好农作物, 如何医治疾病和如何进行各种手工业等 问题所做的较为系统的经验总结, 而 ?梦溪笔谈?则兼有以上两者, 它们都不能算作是自然科学著 作。事实上, 在这些著作中不仅没有任何科学的概 念、定理、定律和公式, 也没有提出任何定型的学说, 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很显然, 用科学 的标准来衡量, 它们既不能与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 本?, 托勒密的 ?天文学大全?, 亚里士多德的 ?物55理学? 同日而语, 甚至也不能与阿基米德的静力学理论相提并论。 值得一提的是, 有不少同

6、志也意识到中国古代确实没有出现过系统的科学理论, 因而在讨论有关问题时就经常使用 ? 科学知识? 这一比较含糊的词来加以概括。科学知识当然应是科学的一部分, 这 样一来, 中国古代也就有了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 至少应当有了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知识。这又是一个误解。在知识前面添上 ? 科学? 二字,是说这些知识是符合某一科学理论的, 或者说是由某一种科学理论推演得到的。如果不用科学作尺子来衡量, 怎么知道这些知识是科学的, 那些知识不是科学的呢? 所以说, 没有科学理论就无所谓科学 知识, 至于那些有关自然现象的知识仍然只能叫做? 经验?。实例分析 ( 一) : ?墨经?经说下? 中写道,

7、 ? 光之照人若射。下者之人也高, 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 故成景于上; 首敝上光, 故成景于下。 ?4?这似乎是墨子已发现了 ?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的证 明, 科学史家大多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墨子对光的传播方式的描述看, 关键是第一句, 后面几句则是第一句的推论、证明或运用。那么 ? 光之照人若射? 就等于 ?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吗? 非也! ?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涉及三个基本概念: 光线,直线,同一介质。它是一个普遍陈述( 这是科学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 , 这一陈述所涉及 的概念和整个陈述本身都有确定的内涵。而 ? 光之照人若射? 既没有涉及光线、直线和同一介质的概念,

8、 更不是一个普遍陈述。光照人如此, 照其他东西如何? 此外, 若用比喻的形式对科学定律加以陈述, 那么科学也就不能称为科学了。因此说到底,墨子的这段话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明他已经发现或陈述了 ?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他只是对光照人时所 产生的现象进行了较为正确的描述?实例分析 ( 二) : 通常科技史家都把我国古代的 ?九章算术? 看成是我国初等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5?然而, ?九章算术? 并没有形成初等数学的概念体系和形式化的运算法则及其证明的理论体系。它在九章中讨论了 246 个应用问题, 基本属于有关 数学运算的经验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著作。这些经验总结和解题技巧或方法当然有一定的普遍

9、意义, 但不是科学。就拿其中的 ? 勾股? 这一章来说, 有人把 ? 勾股各自乘? 并而开方除之, 即弦?这句话写成公式: C=a2+ b2。?6?这似乎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人完全掌握了勾股定理,但其实不然。原因有三: 其一,对勾股定理的陈述必须以勾、 股、弦这三个基本概念为基础, 而要定义这三个概念必须首先建立直角的概念, 而要建立直角的概念必须先建立角和射线的概念, 但 ?九章算术? 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其二, 符号语言或数学公式本身就是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把对日常生活经验 的描述 ? 翻译? 成符号语言或数学公式实际上就等于给经验硬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小孩都知道半个饼加半个饼等于 1

10、个饼, 如果把它 ? 翻译? 成数学公式, 当然是1 2+1 2= 1, 但小孩并不知道1 2+1 2= 1 的真正含义, 文革中的大学生还有人认为1 2+1 2等于2 4呢! 况且只有符号语言才能按严格的逻辑规则进行各种形式的运算, 而自然语言则不能。更重要的是其三, 数学上的结论必须加以严格地证明, 才能算做定理, 否则只能算做经验或猜想。比如, 四色定理之所以是定理, 是因为它已经被严格地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是猜想是因为它还未 被最终证明。同样, 勾股定理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是定理, 不能称为定理, 因为它没有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第二, 把哲学思辨当作科学。尽管古代的科学和自然哲学没有

11、泾渭分明的界线, 但我们仍然可以把科学和哲学进行区分。哲学和科学的主要区别 是, 哲学是思辨知识, 它对世界进行抽象的总体的认识; 科学是实证知识, 它对世界进行具体的个别的认识。换句话说,哲学由于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思辨性, 且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因而一般说来无法用经验来检验其正误。所以, 衡量哲学进步的客 观标准几乎是不存在的。例如在某一历史时期, 有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实证主义哲学, 有新康德主义哲学, 等等; 但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过大家公认的 ? 物理学,? ? ? 物理学,? ? ? ? 物理学。因为科学之所以是科学, 并且能够取得让人们看得见的 成就, 是由于它可以被经验检验, 即具

12、有衡量进步的客观标准。中国古代的许多哲学家、思想家, 政56自然辩证法研究?第 14卷? 第 3期? ?治家在他们的著作中都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直观性的、思辨性的猜测, 这些猜测从本质上讲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 但与科学则相去甚远。实例分析 (三) :?庄子? 中说,?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同书中又说, ? 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礼记?中庸?中说,? 语大, 天下莫能载焉; 语小, 天下莫能破焉?。 ?管子?宙合篇? 中说:? 大之无外, 小之无内?。?墨经? 中说, ? 穷, 或有前, 不容尺也。始,当时也。 ? 这些不可检验, 不可证伪 (也不可

13、证实)的纯哲学思辨被说成是 ? 有关无穷大, 无穷小, 极 限, 微元等概念和命题?,?7?8?甚至还被说成是, 微积分观念的先声?。?8?这似乎有点牵强附会。首先,无穷大, 无穷小,极限,微元等概念有特定的内涵, 有严格的定义; 其次, 它们都可以进行比较和运算, 检验和证明; 再次, 它们与其他概念一起共同组成了微积分理论体系, 是该理论的一个组成部 分。而这些都是哲学思辨所不具有的性质。3那么为什么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与西方类似的自然科学呢? 答案是: 不同的文化 模式使然。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可能大多数学者都持这种观点。李克特说,? 科学是一个从个体层次向文化层次的认知发

14、展的延伸, 是一个传统的文化知识之上的发展生长物, 而且是一个文化进化之特殊化的认识变异体和延伸。 ?9?这就意味着, 科学本身是 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文化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与文化的其他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共生共存。既然如此, 在不同的文化模式的土壤中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的科学形态, 这在医学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 在中国的文化模式内不可能诞生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了。所以, 我们要想解释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出西方意义上的科学, 最根本的是要找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做到了这一点,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众所周知, 文化模式的核心是哲学思想, 因为?

15、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0?科 学作为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知识体系, 与哲学的关系比与其他文化要素的关系更密切。从理论上讲, 要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提炼出科学理论, 或在基本公设、公理基础上通过演绎等方法提出科学理论都需要有开放型、独创性的思维,而这种开放型、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只能来自哲学。 正由于此, 大凡能作出重大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观察渗透理论) 和提出重大科学理论从而对科学的进步作出划时代贡献的大科学家都同时是哲学家, 或有很高的哲学造诣, 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哥白尼、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布里奇

16、曼 和莫诺, 无一不是如此。因此, 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事实上看, 哲学才是科学的诞生、发展和其不同形态的决定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出西方形态的科学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思想使然。西方之所以产生出西方形态上的科学亦是因为西方的哲学思想使然。中西方 哲学思想的差异固然很多, 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中国自然哲学的贫乏使科学的诞生缺乏适宜的土壤。中国古代哲学历来以伦理为本, 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注重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 而很少去关心和探索有关自然界 的知识, 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因此, 中国古代几乎没有形成象样的, 可与亚里士多德的 ?形而上学? 以及恩培多克勒、德谟克利特、巴门尼德、芝诺、阿那克萨哥拉等人的 ?论自然?11?相提并论的自然哲学体系。尽管老子等人也对自然界的组成及其本质进行了零散的思辨性的 探讨, 但其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认识自然, 解释自然, 而是用来比喻, 说明人生和社会的。正所谓? 天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12? 阴阳之气, 在上天亦在人。在人者, 为好恶喜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