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1114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癌症姑息治疗中的心理治疗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张东伟绪论肿瘤的致病因素,普遍着重于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化学致癌物质等)和生物因素(病毒、慢 性感染、遗传、内分泌紊乱、免疫缺陷等)的致癌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社会、经济、就业、生活习 惯、个性特征、情绪因素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事实上医学基础研究都证明:心理社会应激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负性情绪是导致和促成癌 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盖伦医生(Galen)就观察到抑郁的妇女较性格开朗者易得乳腺癌。19世纪起,学者们开始对心理因素和癌症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发现不幸的童年经历、负性生 活事件、C型性格等方面心理因素和癌

2、症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心理社会肿瘤学,它是肿瘤学、心理学、社会学相结 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一、肿瘤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心理社会因素是癌症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不良早期经历与癌症年少时没有得到爱护、与双亲关系不亲密的人,生活中缺乏快乐,会导致长期郁郁寡欢、人际关系不 良。成年后发生的社会生活事件会使其过度焦虑及悲伤,身心健康状态下降,免疫功能下降。二、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二)负性生活事件与癌症负性生活事件是指对人的心身造成消极作用的事件,如人际关系不和、离婚、亲人死亡等。人在经历负 性生活事件后会产生沮丧、悲伤、孤独

3、、抑郁等负性情绪,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免 疫功能下降,免疫监视系统不能有效发现及消灭癌细胞。绪论二、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三)个性与癌症以压抑自我为主要特点的C型性格与癌症有较紧密的关系,患者缺乏自我意识,不知道自己想干什 么,别人希望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们总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为了跟别 人合作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既使有人对他做了不可原谅的行为,他也会谅解对方。他从不表达愤 怒,因为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会损害人际关系,他一旦体验到这些情绪时,就尽量把它藏在内心 深处,甚至否定它的存在。 二、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反应1.1

4、否认期 患者知道自己患不治之症后,常常会有侥幸思想,此期患者的反应很短暂,面对死亡 他们会迫切求医,寻求最好的药,最先进的方法给其治疗疾病。对待疾病仍抱有侥幸心理。 1.2 愤怒期 此期患者会愤怒地想为什么是自己。因此经常抱怨,挑剔甚至斥责医护人员与家属。 表现为生气与愤怒,充满怨恨与嫉妒的心理,难以接近。即而不与医护人员合作,拒绝做常规治疗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 1.3 忧郁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清楚地看到自己正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表现出明 显的忧郁和悲哀,不能正常的饮食及有良好的睡眠,产生恐惧、焦虑、悲哀不安及很强的失落感, 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1.4 接受期 此时患者

5、对死亡已有准备,恐惧、焦虑、悲哀也都随之消失,显得很安详,身心均已 衰弱,对周围任何人和事物都不感兴趣。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一)焦虑1急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 起病急,多发生在等待确诊或初步诊断为癌症时,表现为难以自制的惊慌、恐惧、紧张不安、可能有濒 死感、窒息感,失去控制感、大祸临头感或不真实感。可伴随下列植物神经症状:心悸;呼吸困难;胸闷、胸前压迫感或不适感喉部阻塞或透不过气的感觉头昏、头晕或失平衡感;手脚发麻或肢体异常感;阵发性冷热感;出汗;晕厥;颤抖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 2广泛性焦虑表现为持续的精神和躯体焦虑,如游移不定的紧张不安,经常提心吊胆,过分关心周围事物,但注意

6、力难 以集中,易激惹。可伴随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出汗、心动过速、口干、颜面潮红或脸色苍白,呼吸急 促、尿频尿急、便意等。运动症状表现为运动性紧张,如肌肉紧张、颤抖、坐立不安,搓手顿足等。严 重的焦虑会发展为恐惧。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 (二)抑郁肿瘤患者抑郁的主要原因:明白所患疾病及其严重性,了解治疗前途渺茫,因而失去了战胜癌症的信 心和勇气,常拒绝就医、服药、打针输液等,整日郁郁寡欢、情绪低落、默默无语、心境悲观、自 我评价降低、茶饭不思,对日常生活的兴趣缺乏,消极厌世,甚至萌生自杀念头。常伴有睡眠障碍、胃纳减退、便秘、体重下降等躯体性障碍。部分癌症患者可能会掩饰自己的抑郁情绪 ,自己有

7、意表现乐观.晚期特别是伴有疼痛的肿瘤患者中,抑郁可能是主要的症状。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 (三)孤独感 癌症患者的孤独感也是随疾病而来的,当得知患癌后,患者的会感觉到生命偏离了大多数人正常的轨 道,从而产生孤独感。患者住院治疗后,社会信息剥夺,依恋亲人的需要不能满足,与周围人隔阂 ,进一步加重孤独感。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四)无助感认为自己对所处环境没有控制力,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的情绪,进一步泛化即为抑郁。与失助 感相联系,患者往往有自怜和自悲情绪,内心中有无数的冤屈需要发泄,或处于梦样状态,作对人 对已都毫无意义的活动。可发现患者时而面对镜子进行自我告别,回首往事,顾影自怜

8、。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五)被动依赖出于对疾病的担心,患者在行为上产生退化,自己能做的事也要让家属来做,不愿让家属离开,变得 被动、依赖,对医院环境不能很快适应,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的色彩,生活处处需人帮助照顾。 家人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往往代为患者做很多事,更助长了患者的依赖心理。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六)多疑多疑是消极的自我暗示,对周围的一切过分敏感,认为医生、家人、同事都在有意欺骗。影响对客 观事物的正确判断,严重者即可出现偏执甚或被害妄想、夸大妄想、疑病妄想。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七)易激惹治疗无望使患者灰心丧气而易激怒,它反过来使情绪呈现更大的波动。每因小事而激动

9、、发怒、气 愤、悲伤,哭泣,如家属未按时间前来探视,饮食可口与否都可以引起患者的极大不满,给人以难 以相处的感觉,而患者则感到别人在故意疏远他,甚至对周围的人抱敌视态度。 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八)记忆障碍早期:近事记忆的减退或近事遗忘,过去经验的记忆不能复现甚至记忆发生歪曲,但及时记忆可相对 地保持良好。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定向障碍。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神情呆滞,缺乏主动性。此 外,还可见到无故哭笑,情绪不稳,烦燥不安,易怒,焦虑,抑郁或反常的欣快感。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的患者心理表现不同:1乳腺癌、头颈部癌、直肠癌、阴茎癌、骨肉瘤的治疗可能带来形象损害而产

10、生更大的心理问题。2老年患者,由衰老感发展为绝望感和濒死感。他们普遍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希望得到尊重和重视 ,担心遭到嫌弃等。中年患者多为家庭生活的支柱,工作的主力,牵挂和顾虑多,心理障碍重,发 生率高。有的产生绝望感,拒绝与医护人员配合,有的求生欲望强,渴望绝处逢生,积极配合治疗 。青年患者,担心学习、工作、前途和婚姻等问题,易产生痛苦忧虑、紧张急躁、悲观失望的心理 。小儿阅历少,不了解社会和人生,对疾病的心理反应较小。三、癌症患者的心理行为表现临床最常用的是测量焦虑和抑郁的量表,如果患者经测量证实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应该给予心理支持治疗甚至药物治疗。四、癌症患者心理障碍的测量方法目的 :改

11、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情绪状态、认知评价、应对方式,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还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发展心理卫生服务,开展心理咨询,开设癌症康复中心以及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五、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方法 1. 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对患者的指导、劝解、疏导、鼓励、安慰、心理保证等内容。进行支持疗法时,治疗者必须热心对待患者,对他们的身心痛苦寄于高度同情,即使他们的想法和 做法不对,也要尊重他们,以下几点是取得疗效的保证:(1)倾听 (2)解释(3)保证 (4)建议 (5)调整关系 五、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2. 认知疗

12、法认知疗法又叫ABC技术,其中的A(Acting Stimulus)代表刺激物,B(beliefs)代表个人的观念,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代表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治疗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患者所持的错误的观念调整成合理的,科学的,现实的,理智的,积极的, 相对获益的和损失相对小的等观念,所以我们在治疗时要做到良好的医患关系详细的患者资料 找出错误的认知观点纠正错误的观点产生相对良好的结果。五、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3生物反馈:是一种新的心理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生物反馈仪把人体的某些生理信号,如:脑电、肌电、皮电 、皮温、血压等等,以视觉或听觉

13、信号的形式反馈给人体,然后人再通过训练和意志来主动控制这 些生理信号的表化,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患者通过生物反馈,能很好地掌握松弛技术,是身体肌肉 放松,进而使心理放松,减轻癌症对心理造成的巨大压力。五、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二)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加强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1)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患者优化支持网络。如“癌症俱乐部”等。 (2)加强家庭与患者间的联系。(3)癌症康复中心或癌症患者俱乐部的支持。 五、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一)三环类抗抑郁药(TCA) TCA的治疗剂量范围因受镇静、抗胆碱能和心血管毒副作用限制,一般常用量为50-100毫克每日。TCA必 须从小剂量起步,一般从12.

14、5毫克开始,以后酌情每隔23天增加12.525毫克。直至病情好转, 最高日用量一般不超过100毫克。如多虑平可在午、晚服用,适用于焦虑、激越、失眠明显的患者,多数TCA在体内半衰期长,故可每天1 次服用,以睡前23小时为宜,可避免白天患者有过度镇静和抗胆碱能幅反应。如剂量大可分为2 3次服。取得满意疗效后,治疗剂量应维持四周左右,然后逐渐减量,用最低维持量继续给药。六、心理治疗中的药物治疗 (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1)帕罗西汀:用法与用量:用量为2050毫克/日,大多数患者用20毫克/日即可取得满意疗效,由于该药半衰期长达 24小时,每天可1次给药。常见不良反应:恶心、

15、呕吐,往往继续服用时会减轻。此外可见性功能障碍、荨麻疹等。禁忌证:禁用于对帕罗西汀过敏者,禁止与MAOI合用。六、心理治疗中的药物治疗(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2)舍曲林(左洛复 )适应症: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抑郁。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日服药一次,早或晚均可。通常有效剂量为50毫克/日。服药7天左右可见疗效,完 全的疗效则在服药的第2至4周才显现。少数特别敏感的患者在每日25毫克时,也有一定的疗效。长 期用药应维持在最低有效治疗剂量。老年患者用药量应控制在每日50毫克以内。不良反应:恶心、腹泻、稀便、厌食、消化不良、震颤、头晕、失眠、瞌睡、多汗、口干及性功能障碍 。六、心理治疗

16、中的药物治疗(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3)万拉法新:适应证: 适用于各种抑郁状态。用法与用量:起始剂量为25毫克/日,分两次或三次,进餐时服用。最高剂量为100毫克/日,分三次 口服。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痛、虚弱、出汗、 嗜睡、失眠、头晕、神经质、口干、焦虑、厌食、体 重下降、皮疹、男性射精异常或阳痿。六、心理治疗中的药物治疗(三)抗焦虑药 (1)常用的药物有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安定。安定2.5毫克-5毫克每日,硝基安定5毫克10毫克每日,氯硝安定1毫克2毫克每日。六、心理治疗中的药物治疗(三)抗焦虑药(2)丁螺环酮: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药。 优点是无耐受性,无滥用危险,抗焦虑作用的同时无明显镇静作用,因此一般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 能 六、心理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抗抑郁药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片)规格 : 20mg作用机理:强力、高度选择性的5HT再摄取抑制剂。适应症: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