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706456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趋势及教学启示(石树伟)ppt--初中数学(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新课程下扬州中考命题 趋势及教学启示20052005、2006 2006 、20072007扬州市扬州市数学中考试卷数学中考试卷( (课标卷课标卷) )简简 析析得到一致肯定的好的传统我们将 继续保持和发扬!05、06年试题结构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合计题题量126826分值值36249015007年试题结构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合计题题量108826分值值303288150难易程度题类容易题 中档题 较难题预期 分数最终 分数05年85501592.493百分比57%33%10%06年8154159393.9百分比54%36%10%07年845115969

2、3.9百分比56%35%10%知识领域分布(华师版 )数与 代数空间与 图 形统计与概 率课题 学习教材中课时课时 所占百分比41.7%32.9%18.8%6.6%05试试卷中所 占分值值595528805试试卷所占 百分比39.3%36.7%18.7%5.3%06试试卷中所 占分值值685124706试试卷所占 百分比45.3%34%16%4.7%知识领域分布(苏科版)数与 代数空间与 图 形统计与概 率课题 学习教材中课时课时 所占百分比41.7%32.9%18.8%6.6%07试试卷中所 占分值值625326907试试卷所占 百分比41.3%35.3%17.4%6%初一初二初三所 占 分

3、 值235473所 占 百分比15.3%36%48.7%07年试题考点年级分布(苏科版 )1、突出双基考查,重视情境设置2、关注重点知识,凸显思想方法3、加大新增内容,支持课程改革4、突出数学价值,强化应用意识5、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6、开发创新题型,提高应变能力试题特点1、客观题:突出双基考查,重视情境设置遵循“课标”的基本理念,关注“课标”中最基础和 最核心的内容,以初中学段的知识和技能为基准,突出考 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作为对教学 有直接导向的学业考试要注重对“双基”的考查,纠正少 数老师认为课改可以淡化“双基”的认识,但

4、要避免单凭 死记硬背就能获得高分的考“双基”的模式。因此扬州中 考试卷对“双基”的评价,力求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 础上的应用试题背景的取向注意贴近教材和考生的生活 实际,让考生处于一个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解 题信心。题目背景的创新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 解。 (2006)5如图,有两个形状相同的星星图案,则x的 值为 15 B. 12 . 10 D. 8点评:点评:本题旨在考查相似图形的性 质这一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真正 理解了图形相似及其性质的本质后 才能顺利解决该问题,题目背景的 创新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相似性质的 本质理解。

5、(2006)10.如图,冰淇淋蛋筒下部呈圆锥形, 则蛋筒圆锥部分的包装纸的面积(接缝忽略 不计)是A20 B40 C20 D40 点评:点评:这道题考查的问题背景是有关圆锥问题,但却将 数学问题进行了生活化,赋予它一个考生熟知的事物对 象-冰淇淋蛋筒,在检测考生对“圆的周长公式”、 “扇形的面积公式”等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还加强 了对考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渗透。题面图文并茂,生 动有趣,富有人文特点。(2006)14.如图,这是小亮制作的风筝 ,为了平衡做成轴对称图形,已知 OC 是对称轴,A=35,ACO=30, 那么BOC= _点评: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多 边形

6、的内角和”的掌握情况。这是一个“筝形”多边形 。但本题对“筝形”几何特征的生活意义作了扼要说明 ,使考生对“学有价值的数学”更加认可。 (2005) 1若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 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则冷冻室的温 度()可列式计算为 A 422 18 22418 22(4)26 42226点评:点评:本题是“列式计算”,但背景选择的是考生都 知晓的“家用冰箱的两室温差”,题意强调了对考生 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考查,达到题清意明的目的。(2005)15一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三种小球(除颜 色以外没有任何区别),分别是2个红球,3个白球 和5个黑球,每次只摸出一只小球,观察后均放回搅

7、匀在连续9次摸出的都是黑球的情况下,第10次摸 出红球的概率是 点评:点评:以“概率与统计”学习时的常用情境-“ 摸球”为背景,以生活化的问题为题面,以引诱性 的语言为暗示 ,考查考生对“概率本质”的理解 。(2006)15一套书共有上、中、下三册,将它们任 意摆放到书架的同一层上,这三册书从左向右恰好 成上、中、下顺序的概率为_点评:点评:以考生熟悉的在书架上放书为背景,考查 考生对“用树状图进行分析求概率”这一基本方法 掌握的情况。(2007)6在正方形网格中,AOB如图放置,则 cosAOB的值为 AB CD 2点评:点评:本题运用网格将直观图形与抽象的锐角 三角函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

8、查学生对锐角 三角函数意义的理解水平、建模能力及数形结 合思想。 (2007)7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 从一座山峰发出的激光经过410-5秒到达另一座山峰 ,已知光速为3108米/秒,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用 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2103米B 12103米 C1.2104米D 1.2105米点评:点评:本题将科学记数法的考查与行程问题、幂的有关 计算有机的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考查学生科学 记数法这一知识点的题型,有一定的创新意义,较好地 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及对公民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 (2007)9烟花厂为扬州418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 特别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礼炮,这种

9、礼炮的升空高 度h与飞行时间t的关系式是h=-5/2 t2+20t+1,若 这种礼炮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处引爆,则从点火 升空到引爆需要的时间为A3s B4s C5sD6s点评:点评:本题在实际背景中考查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结 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 意义的理解和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应用,避免了单凭死记 硬背就能获得高分的考“双基”的模式。(2007)13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45,并 将三角板沿OB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处后绕 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 OA的夹角为 点评:点评:本题本题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过程中,利用学 生的熟悉的三角尺来设置试题

10、,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数与式计算:依标靠本,注重基础数与式的试题严格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偏、不 繁、不难,确保学生的基本分。有理数运算中,加、减、 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式的运算中, 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 ;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直 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 求分母有理化;只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分式方程只要求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 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简单的数字 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不出可用十字相乘法解的一元二次 方程)。 (2007)12因式

11、分解: =_点评: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及有关公式的简单运用,符合课标对这一部分内 容的教学要求,我们平时教学应把握好“度”。点评: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利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来解 一元二次方程,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化归 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陌生问题熟悉化、抽象问题形象化”,我们生 活和学习都在“化归”)(2006) 13方程 的解为_点评:点评:本题题面简洁但内容丰富,融函数、二次根 式和不等式于一体,综合并全面地考查了考生对这 三块重点知识基础的掌握情况。(2006)4函数 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2(2007)19计算:点评:点评:本题

12、主要考查实数的简单混合运算,三步 即可完成,力求避免繁琐的运算。 点评: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通分、约分两种 基本运算技能,简单而又基础让考生自己给a 选取一个合适的值,隐含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a不能取-2,-1和2这三个数),考查方式新颖且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自律下的自由”的思想 教育也暗含其中。(2006)19(本题满分8分) 先化简 , 然后请你给选取一个合适的值, 再求此时原式的值点评: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2006)9大家知道 是一个无理数,那么 1在 哪两个整数之间 A1与2 B2与3 C3与4 D4与5 (2007)4如图,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可能是 AB C

13、-3.2D点评: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 。 3、图形与证明: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并重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将重点考查视图、几何体与其平 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图形与证明部 分降低了演绎推理的难度,由单纯的考查几何论证能力( 即寻找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转为考查猜测或发现 基础上的简单计算与证明,淡化了特定的证明技巧,重在 几何事实的理解以及合情推理、实验、操作和基本的证明 方法。即从常见的几何图形中提出问题或猜想,通过对其 分析、探索,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并能用简单的逻辑推理 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既考查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又考 查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2005

14、)21 (本题满分10分) 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 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从中选三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 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并加以证明 AB=DE,AC = DF,ABC=DEF,BE=CF 已知: 求证: 证明:点评:点评:这是一道开放题。四个条件可组合成四个命题(分 类思想运用其中,平移变换表现其外),其中有真有假,考 生既要会证明真命题,还要会对假命题举反例加以否定, 本题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的创新能力 。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才能的空间,不同层次不同能力 的考生可以给出不同的结果(2006)21.(本题满分10分) 如图, ABC

15、中, D、E分别是AC、AB上的点, BD与CE 交于点O. 给出下列三个条件: EBODCO;BEOCDO;BECD. 上述三个条件中, 哪两个条件可判定ABC是等 腰三角形(用序号写出所有情形); 选择第小题中的一种情形, 证明ABC是等腰 三角形. 点评:点评:本题从表象上看,是进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但实质上是对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检测,是 新课标实施后的重要检测对象。而本题的开放性、选择 性又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思想。问题的设置展示了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问题(1)的解决,需要学 生具备基本的分类思想,和对命题的真假性进行判断的 能力(真命题要进行证明,就会遇到问题(2)的挑战;假 命题要会举反例,当然本题中说明错误很容易, AAA只能说明相似不能说明全等)。问题(2)则全面考查 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难度控制恰当,符合课标的 新要求(突出基础,淡化技巧,降低难度),值得一提的 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的要求,可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2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