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570613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问答简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答: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 ( 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2、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c)。 ( 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并且生产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 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v)。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

3、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1)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 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 ( 1)当代资

4、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但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 (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 ( 3)当代资本主义借鉴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某些社会改良,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目前西方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说明它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已经发生了某些阶段性的部分质变。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答: (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 统一。 ( 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 2)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地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地把握 矛盾的主要方面。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建设:

6、(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 2)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 流,既要抓住主流、坚持信心,又不忽略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7、 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答: ( 1)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 ( 2)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即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 3)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转移进来,引起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 利润率的变化。 这样,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最终形成平均利润率。 平均

7、利润率 =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预付总资本 平均利润 =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 的经济关系。8、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列宁指出: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 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

8、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9、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性认 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0、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答:不变

9、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是马克思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意义在于: (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说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 产生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 2)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1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资本主义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这种结合有多种形式,并且这些具体形式 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但其基本的、主要的形式则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 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

10、企业。 (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也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的经济形式。 (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私人企业的外部起作用,通过种种方 式来促进、诱导私人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12、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答: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2、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

11、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 1、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民主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 答:( 1)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量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带来的剩余价值量的多少。由于全部预付 资本中的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

12、) ,可变资本周转的速度越快,带来的年剩余价 值总量就越多。 ( 2)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有影响作用。 产业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到一定数量的预付资本的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实际发挥作用 的可变资本就越多,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14、简述实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 答: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 1)客观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15、简述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 答: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职能资本家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成为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暂时闲置的 货币资本主要有: ( 1)暂时闲置的

13、固定资本折旧费; ( 2)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 ( 3)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16、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 ( 1)从生产力方面看。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度,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 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 3)从上层建筑方面看。 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17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2 、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

14、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3 、当这一矛盾发展到尖锐的程度,致使商品大量积压,从而使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导致 经济危机的爆发。1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提示了社 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9、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

15、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 。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 ( 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 ( 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 ( 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16、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 (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 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20、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邓小平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能够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 2)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21、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答: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作用: (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 2)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22、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我国的改革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1)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