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4570525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啤酒游戏实验报告-选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一、实训目的 (一)从时间滞延、资讯不足的产销环境对产销系统的影响,深刻认识信息沟 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 (二)通过实训充分理解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三)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到自己若相成 功,必须其他人能成功。 (四)突破一定的习惯思维方式,以结构性或系统性的思考才能找到问题并 有改善的可能。 (五)避免组织学习的智障。 二、实训角色 零售商(我们小组规定,零售商要无条件接批发商的补货), 是将商品直接 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中间商,处于商品流通的最终阶段。面对个人消费者市 场,是分销渠道系统的终端,直接联结消费者,了解市场需求。 三、实训内容

2、及分析 (一)实训内容描述 啤酒游戏实验是一个生产和配销业务的系统。游戏的目标,是尽量扮演好自 己的角色,使利润最大,使团队利润最大化。游戏是这样进行的:由一群人, 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种角色,彼此只能透过订单送货程序 来沟通。订单和啤酒在相邻两个环节之间需要经过两周时间才能到达,也即 发出的订单最早也要 4 周才可能到货。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 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至于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 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 (二)实训结果分析 个人相关图表及分析(后附表格) 1、需求量、订货量、销量图 (1)由市场需求量曲线可知,啤酒市

3、场需求的特征是:需求量波动较强, 在第四周开始增长到十三周又开始下降,并维持一段时间,然后到第二十四 周又有增长的趋势。 (2)对比销量曲线,在第十三周需求量增长到高峰期时,自己已经没货供 应,销量反而减少。这是因为前期没有预测到需求量的增长,到知道市场需 求增长的时候再订货,正常情形下货要经过四周才能到达,已经来不及满足 市场的需求量。 (3)由订货量曲线可知,订货量大致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波动要波动。到了二十八周,订货的大小已经影响不到本次游戏的利润。 2、销量、欠货量(顾客)图和利润图 (1)由销量、欠货量图可知,在第七周到第十七周和第二十周到第三十周 欠货严重,导致销量急骤下降。欠货的出现

4、使利润减少,也降低了顾客的满 意度,从而影响商家的发展。 (2)由利润曲线可知,利润变化较大;因为利润受市场需求量影响,而由 销量,欠货量决定。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库存的变化导致了利润的波动,所 以做好对市场的充分预测和做好库存管理是经营的关键。 (3)在本次游戏过程中,没有预测到第十一周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所以 订货量也没多少的变化,从而使库存不足,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导致在第 十三周利润出现负数。 四、经验和教训 (一)信息的不畅 首先,由于订货要四周才能收到,并由于主观臆断,缺乏需求分析,认为市 场会在短时间内回落,所经订货量一直比较平稳。导致一开始的几周内持续 订货过少。同时,批发商及制

5、造商也没有很好的预测到下游客户的需求量。 这些信息的缺失导致了批发商不能在零售商欠货的情况下及时供货,加之我 对市场反弹的过分期待,最终导致零售商欠货从第八周持续到第十七周,从 第二十八周到三十周,共欠货 520 箱。 (二) 缺乏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当刚开始啤酒供不应求时,就应该当机立断,多进货,因为即使当时库存较 多也并无大碍。由于没有意识到这点,导致后来欠货现象越来越严重。各个 环节不能因为怕库存太多成本较高就盲目清仓,应该保留一个安全库存,因 为从零售商到生产商,中间有四周的时间延迟,如果没有一个安全库存,很 难应对市场突变带来的缺货问题;各个环节都应该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进货 量

6、,这样才会使后续环节做出比较正确的决策,否则忽高忽低会使后续的决 策者及时在订单很多的时候也不敢生产太多,因为怕会库存过多而积压。 (三)从心理上分析 市场需求量突发的增长,具有不可观测的。诱发的原因较为复杂,在不可预 测的情况下,突然、大量的增长。一般来讲,给人感觉热烈,使管理者压力 加大,以致难以准确决策,导致决测的失误。因此,管理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和应变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实验启示 (一)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决策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体的计划过程。游戏中 的每个角色都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点,而销售关系就像是一条线将他们连接 起来。从全局

7、出发来思考问题,扩大自己的眼界,从整体结构出发考虑所有 环节的关系,同时充分考虑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在做出决定之前能够看到事 件的起因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游戏带来的振 荡。信息和沟通在企业经营中意义重大。实现市场需求信息及时、准确传达 到供应链各个环节是改善缺货和库存状况,实现最小缺货和库存成本的有效 方法。 (二)牛鞭效应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对牛鞭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 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 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 现越来越大的波动的现象。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

8、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 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其不可能完 全消除,只能尽可能的削弱其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商,除了要有 积极性和热情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预测方法。这些都需要在以 后加强学习。 在这次实验中牛鞭效应导致了生产过剩或货品不足: 1、作为零售商的订货预测,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的直接定单,对 未来的掌握度并不准确。再加上订货量宁可多一点也不欠货的心理,因而常 在订货预测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为订货数量,这使其上游供应商看到的是 一个不真实的需求量; 2、当市场上啤酒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短缺情况,这 引发零售商扩

9、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又突然消 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 3、总的来说,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 动引起的订货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 交货日期留有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选材 2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 “啤酒游戏”是一个经典的供应链游戏,说明供应链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 牛鞭效应。该 现象是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 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 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 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 信息扭曲的放大

10、作用在图形上很像 一根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 游的供应方比作梢 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该“啤酒游戏” ,由于介绍和解释“牛鞭效应”现象,游戏者扮演供应链中不同 的角色, 唯一的目 标是尽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使得自己的成本最低, 利润最大。 他们的总体目标是使得整体供 应链的总体成本最小化。 二、 实验目的 观察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现象,理解“牛鞭效应”的 成因。“牛鞭效应” 的产生和存在是供应链运作缺乏效率的直观体现,其产生原因众多,通过该实 验 项目,可以使得同学了解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通过

11、试验, 总结出解决 “牛鞭效应”的方法。 三、 实验步骤和过程 1 角色设置 游戏中涉及三类角色,分别是制造商、批发 商、零售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零售商的需求量由老师给的一串随即数产生,小组中不同的学员 扮演不同的角 色,每个游戏当中有唯一的制造商,制造商下可以有 M 个批发商,每个批发商 下 面又可以有 N 个零售商(M、N 可以自定) 。 零售商 在每一周确定向下游的销售量 在每一周确 定向上游的订货量/生产量 批发商 制造商 2 订货周期 在订单处理及物流运输处理环节, 由于在订 单下达和货物接收过程中存在时滞问 题。具体如下 下游发出订单到上游接到订单的时间是 2 周; 上游发出货物

12、到下游接到货物的时间是 2 周; 因此某角色从发出订货订单到接到该订单的货物的 时间是 4 周。 3 创建和加入游戏 1) 以零售商的角色加入游戏 2) 进行客户需求处理,确定客户需求 量及发货确认 3) 根据库存情况,确定本期订货量,进行订货 4) 以批发商的角色加入游戏 5) 进行 客户需求处理,确定客户需求量及发货确认 6) 根据库存情况,确定本期订货量,进行订货 7) 以制 造商进入游戏后,先进入等待界面,等待所有的零售商、批发商在本周 的处理都完毕后,可以进 入制造商主操作界面。 8) 在主操作界面可以显示本周的周次、当前(期初)库存量、所有下游 (批发 商)的本周需求 量,这时制造

13、商要先根据下游需求量确认发货量,然后根据 一、期初库存、本周向下游发货量、本周到货量 确认本周向上游的订单量 9) 根据下游每个批发商的本 周需求量,双击本期发货量可以输入本周为每个批 发商的发货量, 发货量不能大于当前(期初) 库存,不能大于本周下游需求 量+下游累计欠货量 10) 点击“发货确认” ,将输入的本周发货量发 送给下游;系统显示出本周的到货 量 四、 相关数据 第一次实验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1:1:1 零售商统计明细情况:零售商统计总情况:批发商统计明细情况:批发商统计总情况:制造商明细统计情况:制造商统计总情况:订货需求折线图:第二次试验,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2:2:

14、1 零售商统计总情况:批发商统计表:制造商统计总情况:第三次,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4:2:1 零售商统计总情况:批发商统计表:制造商统计表:五、 总结和体会 通过以上分析,我得出以下结论:零售商是市场反应的传递端,所以应做好市场 的充分调查,确保传递的信息正确。同时,由于供应系统内存在供应迟滞和系统 信息传递的放大 效应,应在系统内做好沟通协调,确保供应效率的提高以快速应 对市场变化,保证市场信息的正 确传递。 总之,在此次实验中我们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没有利用科学的库存管理和订货方法是我们最大的不足。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认为在真实的市 场中,供应链中 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进

15、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信息共享, 系统的角度看待每一个环节,尽 量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尽管解决“牛鞭效应” 方法比较复杂,但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库存、 订货、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 弈行为等)和应用一些分析工具,还是可以减少“牛鞭效应” 所带来的 经济损失。 (一)供应链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价值链中每个环节的决策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整 体的计划过程。游戏中的每 个角色都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点,而销售关系就像是一条线将他们连 接起来。从 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扩大自己的眼界,从整体结构出发考虑所有环节的关系, 同时 充分考虑时间上的滞后效应, 在做出决定之前能够看到事件的起因和行为之 间的相互影响

16、。这样, 就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游戏带来的振荡。信息和沟通在企业 经营中意义重大。实现市场需求信息及 时、准确传达到供应链各个环节是改善缺 货和库存状况,实现最小缺货和库存成本的有效方法。 (二)牛鞭效应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对牛鞭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 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 效地实现信息的 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 的波动的现象。可以将处于上游 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 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其不可能完全消除,只能尽可能 的削弱其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合格的销售商,除了要有积极性和 热情以外,还要 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预测方法。这些都需要在以后加强学习。 在这次实验中牛 鞭效应导致了生产过剩或货品不足: 1、作为零售商的订货预测,所采用的数据仅限于下游客户 的直接定单,对未来 的掌握度并不准确。再加上订货量宁可多一点也不欠货的心理,因而常在订 货预 测上加上一个修正增量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