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9088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信贷总量的作用Mathias Drehmann, Claudio Borio and Kostas Tsatsaronis1编者按:本文是 11 月 7 日国际清算银行研究组发表的论文,由Mathias Drehmann 等三位本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研究完成。文章研究不同变量在银行逆周期监管资本缓冲中的作用,认为信贷总量占GDP 比重与其自身长期趋势之间的偏离度是确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最佳指标,理由是该变量反映了可能导致银行业危机的系统性风险累积过程。以信贷利差为代表的其他指标则更好地反映了风险释放阶段的状况。繁荣与萧条相互交替的金融周期对于

2、银行业和整体经济而言代价高昂,促使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们致力于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顺周期性金融系统背后的机制,并设计出缓释这种顺周期性的政策工具。本文研究了其中一种工具:因时而动的银行监管资本缓冲,并重点关注能为监管资本要求提供可靠指引的指标,发现在风险积累阶段表现最优的指标变量是信贷总量占 GDP 比重与其长期趋势之间的偏离度(信贷占 GDP 比重的偏离度,credit-to-GDP gap)。1本文即将刊登于国际中央银行学报。我们在此向 Oscar Jorda 的建议表示感谢,同时还感谢 Leonardo Gambacorta 、Gabriel Jimenez、Rafael Rupullo、

3、Jesus Saurina 、Calos Trucharte 和 Mark Zelmer 对之前草稿的讨论 和建议,感谢 Jakob Demiski 所做的数据收集工作。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而非国际清算银行或巴塞尔委员会。2一、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目标选择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个第一个目标是最高要求的目标,即通过影响银行资本要求理顺商业周期,属于需求管理工具的范畴。该目标的设置是为了使其与因时而变的资本要求相匹配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第二个第二个目标要求稍低,即理顺金融(信贷)周期。我们认为这个方法通过运用资本要求来实现广义宏观审慎目标。第三。第三个个,也是最低层次目标,仅为保护银行

4、不受系统范围风险的积累影响。这个被称为的“狭义宏观审慎目标”旨在不详细考虑金融和商业周期所受影响的情况下加强系统性弹性。本文认为将逆周期性缓冲目标适当调低是审慎之举,因此采取了第三个也是最低层次目标,只关注于保护银行不受系统性风险影响方面。二、有效工具的主要特点二、有效工具的主要特点逆周期资本缓冲主要目的是促进银行体系在经济顺周期时积累足够的资本,并在经济萧条期时释放出来,从而缓解信贷供给的紧张。从这个角度出发,有效工具应符合以下四项标准:(一)能捕捉资本缓冲积累和释放的最佳时机。这就意味着能区分经济的上升与下行态势。(二)能确保在经济上升期间积累的资本缓冲足以吸收经济下行的损失,即使有所损失

5、,也不会引起严重的危机。(三)能有效规避监管套利。不受个别机构包括跨国银行集团的操纵。(四)应尽可能建立以规则为本的、透明的、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3三、备选的锚变量对于需要使用金融工具处理的基础周期性问题,锚变量被视为最好的指标。根据金融周期的不同方面可以把这些变量分成三类:宏观经济、银行机构活动和资金成本。(一)宏观经济类锚变量(1)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实际生产总值增长和(实际)产出偏离度是总体商业周期的最天然的指标。(2)实际信贷:这通常根据信贷的可获得性来定义。总的实际信贷增长(年度)可能是信贷周期的自然测量,由于向私营部门发放的信贷趋向于在经济繁荣时快速增长,而在信贷危机期间放缓或收

6、缩,信贷增长趋势的偏差可能是一个信息变量。(3)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信贷:这里涉及两个相关的指标。一是信贷的年增长率(对私营非金融部门)和产出年增长率的差距,二是信贷与国内生产总值偏离度。这两个指标为总体经济活动增长基础上的信贷增长提供了基准,并试图解答信贷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而言是增长还是过度收缩的问题。假设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的长期趋势是恒定值,那么就能在商业周期频率中得出这两个指标的差异。相比之下,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其长期趋势之间的偏差(信贷占 GDP 比重的偏离度),相对于诸如自然金融深化的低频率结构变化更敏感。(4)货币总量:货币和信贷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不一致之处,特4别是他

7、们与资产价格和资产收益的联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从M2 的年增长率中可获得真正的货币增长,这将可能为金融周期提供替代测量方式。(5)资产价格:一般情况下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在系统性银行风险爆发前会趋向强劲上涨,在金融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则会急剧下挫。由于股票和房地产价格落差的存在,长期趋势偏差在用于预测银行危机方面已被证实非常有效。(二)银行机构活动类锚变量(1)银行机构利润:银行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经济条件好时收益高,反之则出现损失。(2)累计亏损:该指标侧重反映成本费用信息(例如不良贷款、准备金等)。实际损失的增减常常会是金融周期的信号。(三)资金成本类锚变量(1)银行机构信贷

8、息差(指数):这是一个有关银行机构脆弱性的指标,可反映市场对银行倒闭风险的评估情况。(2)流动性成本:这是描述银行机构补充短期资本的平均成本指标。其与银行的健康情况及市场的总体资金状况密切相关。(3)公司债券利差(平均值):这是关于信贷质量的一个指标,利差也可以被视为是衡量经济包括银行的平均借贷成本的指标。四、各类锚变量在实证中的表现本文分析了 36 个国家(在某些市场指标中还加上欧元区)的相关数据,并总结各类锚变量在危机发生前后 16 个季度期间每个变量5的变化。(一)实际 GDP 增长值。实际 GDP 增长值的中位数约是危机前4 年 4%的水平,在危机前一年开始逐步衰退。一旦危机出现,国内

9、生产总值增长率变为负增长。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经济增长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二)实际信贷增长、信贷和产出增长之间的差额、以及信贷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所有的这些指标的上升是银行危机发生的先兆。因此,在累积阶段被作为有效指标。在释放阶段,实际信贷增长在释放期间显著下浮,基于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信贷指标,危机后一到两年间保持上升趋势。尽管危机前的上升和危机后的下降都不是特别明显,货币供应量增长出现了类似信贷增长的走势。(三)资产价格。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在银行危机前会迅速增长,成为缓冲资本积累阶段的有用指标。但这些资产的估值在危机开始爆发前就大幅下降。如果将指标变量与资本要求机械地关联起来,将

10、导致缓冲资本的过早耗用。(四)银行损失及利润。危机后银行的损失明显增加,利润也随之下降。然而,危机的上升期间,变量缺乏可变性,但该变量在释放阶段仍可能作为有效指标。(五)市场指标。市场指标看上去是资本释放的一个很好的信号,在危机时期明显上涨。然而,危机前市场指标在低水平保持平稳,从而无法提供系统性风险累积程度的准确评估。五、统计分析6由于实证分析结果标明,没有单一的指标变量能同时很好地适用于危机的积累和释放阶段。因此,本文对积累阶段和释放阶段采用常规的信号提取法来评估各个指标的表现,但这些变量在这两个阶段的定义稍有差异。(一)聚集阶段。在预测样本危机成功率至少 2/3 的前提下,信贷占 GDP

11、 比重的偏离度变量的信噪比最低,达到 16%。银行系统状况的指标表现最差,不能很好地预测系统性风险。市场指标的信噪比也非常高,变动区间在 44%至 80%之间。产出指标,如货币增长和资本偏离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只是稍好于银行体系情况指标和市场指标。这些变量的最低信噪比在 40%-60%之间。剩下的变量(信贷增量、信贷与 GDP 之间的差异、资产价格增量、资本价格增量和偏离度)的表现仅次于信贷占 GDP 比重的偏离度。(二)释放阶段。虽然信贷占 GDP 比重的偏离度指标在风险酝酿阶段是最佳指标,但是一旦危机发生,该指标的下降反应却相对缓慢。没有任何宏观经济变量和银行业状况指标能够在危机释放阶段提

12、供可靠的预测从而成为适合的主力指标。市场指标确实能够预测危机,但存在相当大的噪音(就错误信号来说)。以信贷息差为例,其中大部分数据是可用的。当它在 75%的危机事件中到达 200 个基点的阻力位时,信噪比就接近临界点,超过这个点,所有信号都将不可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息差在各国之间高度关联。在 2007 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都未发生危机,但其息差在第三季度的临界值都到达了200bps。尽管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没有一个国家爆发危机,但息差却保7持快速增长。这意味着所有分析的样本都太小,其结论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结果表明相比较聚集阶段而言,目前没有一个变量在释放阶段可以提供足够大的预测信号,决策者需要

13、更加灵活自主地应对危机的爆发。六、结论建立审慎的逆周期的银行资本标准的目的,是鼓励银行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积累资本缓冲,增加其对系统范围脆弱性的抵御能力,以便在经济萧条时期将损失降到最低。分析表明,用于标示缓冲积累速度和规模的最佳变量与标示缓冲释放的最佳变量是不同的。通过信贷占 GDP 总量的比重与其自身趋势之间的偏离度计算出来的信贷总量成为缓冲积累极端的最佳变量,因为它最能有效显示出金融系统面临的困境。使用该变量作为锚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有助于抑制信贷繁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吸收风险。但目前还不太清楚如何控制缓冲释放的节奏和强度。由于逐步释放会减少缓冲的有效性,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迅速而大规模的释放

14、是合适的。从理论上来说,联合使用计算总损失以及收紧信贷条件指标两项措施,可作为系统范围内危机开始显现的合适信号,从而引发释放。在单一指标当中,尽管短期内无法评估,信贷息差仍然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指标。但这些释放期变量的表现还是不如积累期信贷占 GDP 比重的偏离度变量效果明显。同时,分析表明,任何操作框架都需要加入判断因素,尤其是在释放阶段。像在其他领域的经济政策一样,规则提供了行之有效的8准绳,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鉴于对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间相互作用的经济分析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宣称某条规则完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所有情况还为时过早。此外,政治经济政策设计与宏观审慎手段,如逆周期的资本缓冲,还需要更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