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8956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4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新观念稳步推进_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与教育校企合作THE COOPERATION 编辑骆潇E-mail: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和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中央文件的下发,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阶段。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点推介,全国各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响应。一、把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精髓1. 工学结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这种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

2、,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这实际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学校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工学结合,就是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熟练与巩固。这会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职业学

3、校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必须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2. 职业学校培养模式转型的特征与条件 从传统的学历教育型培养模式转向市场引导下的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满足企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参照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职业学校在培养模式转型中,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学校领导班子的坚定信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转型的关键。培养模式转型对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4、学习制度、考核方法等都提出新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更加重视就业技能;在学习制度上更加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开发,一起研究制订教学计划,通过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通过实施工学结合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校内学习与工作经验的一致性,操作技能重于理论知识;在证书制度上实施“双证书制度”,注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在教学评估上注重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一致性;在学习方法上重视教室与实习场地一体化,使校内教学过程中初步实现“学”中带“工”,以“工”促“学”;在专业教师的要求上强调“双师”结构,重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有示范意义的历届毕业生代表召开专

5、题讲座或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最新资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以职业道德培养为先职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职业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技术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方法1. 加快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对接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

6、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职业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更新观念 稳步推进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文/吴建中O C C U P A T I O N2009 92009 9O C C U P A T I O N2009 92009 9九月下备份.indd 572009-10-13 18:42:57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建立健全实训教材的实时更新机制,在教材中体现最新的生产工艺,最新的生产设备,最新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

7、学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的计划、检查、监督等管理文件,确保实践教学的时间,强化对实验实训等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健全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学校要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教学管理的落实,定期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价,使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应企业的需要。 2. 认真调研,审慎选点,稳步推进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工学结合”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学校进行了

8、广泛的市场调查,发现美容、酒店等服务行业对一线员工的需求特别大,于是确定在美容与形象设计、酒店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尝试。2 0 0 5 年率先在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试行,2 0 0 7 年推广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其他专业则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程改革,强化校内实训教学,为全面推广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专业教研室派出专人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尽量选择那些规模较大、遵纪守法、管理完善、劳动强度不高、无职业疾病危险的企业作为工学结合的合作伙伴。3. 加强实习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加强理论研究,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学生管理,并在

9、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了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各方的合法权益,学生入学后,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工学结合的办学性质和培养目标;顶岗实习前,学校与实习单位(如东莞万豪酒店)签订开展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合作协议书,明确校企责任,共同组织管理。上岗前,学校请实习单位派出专人,会同专业教研室,共同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实习动员,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艰苦劳动意识和正确就业观,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生产工作环境。学校指派班主任与学生一起进驻实习单位,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实习学生的管理

10、文档,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情况、作息情况、好人好事、不良行为等进行每天登记;学生每周交一篇周记,每月开一次总结会,学校通过班主任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实习。4. 积极探索多种模式职业学校在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企业用人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完全与不完全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1 )“0 . 5 + 1 + 0 . 5 ”。针对酒店行业的用工特点,学校在制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时,采用富有特色的学制安排:第一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学习及训练,第二、三学期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第四学期回校进行各类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证。学生入学时缓交学费,在校学习的费用(伙食费除外)由学校垫支,

11、学生用顶岗实习所得按月偿还给学校。这种安排的特点是将两个学期的实习连成一年,满足了企业对员工,特别是熟练员工的需求。同时,也使家庭贫困的失学或濒临失学的孩子得到了一次升学、就业、脱贫、致富的机会。(2 )顶岗实习。学校对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等专业,实行“2 + 1 ”或“1 . 5 + 0 . 5 ”形式的学制安排,即三年制的专业在校内学习两年,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两年制的专业在校内学习一年半,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3 )临时性用工。学校地处广州市区,每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广州国际车展、茶叶博览会等大型商贸展览活动较多,与展览组织者保持紧密合作,派出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

12、销等专业的学生前往顶岗实习,累计实习时间在3 6 个月,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学商、会商、从商、经商”的办学理念。第1 种模式是完全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第2 、3 种模式是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三段式教学的改进,是不完全工学结合。三、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有利于拓展学校内部的办学空间,扩大招生规模,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共建和谐社会。但是,在试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1. 缺少具体政策支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虽然有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上的支持,但地方教育尚

13、无成功经验可循,在学生工资发放、劳动安全保障、学生中途退学引起的学费追讨等方面均无具体政策、法规支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于管辖权上的局限,也是爱莫能助。政策相对于实践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让工学结合无章可守,无据可循。2. 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政策上扶持和奖励机制的缺失,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介入热衷度和关注度远远不够,在经济转轨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在用工高消费风气以及直接利益的驱动下,企业校企合作 编辑骆潇E-mail: 职业与教育THE COOPERATION2009 9O C C U P A T I O N2009 92009 9O C C U P A T I O N2009 9九月下备份.indd

14、 582009-10-13 18:42:57在人才使用上更多关注金字塔的中、高层,而忽视基层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意识,基层技能人才待遇偏低,员工的职业发展看不到希望。行业协会并没有使企业与职业教育有机连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两相分离,双方沟通存在较大的障碍。因此,在工学结合的实施过程中,常会遭到企业的回避,个别专业(如财务会计专业)要校企衔接、专业对口实施工学结合更是困难重重。3. 社会认同差异大人们的传统观念是读书学习应该在学校内进行,离开学校时间越长就越亏,因此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工学结合功过参半。尽管媒体大肆渲染“技工荒”和“十万年薪难寻一个高级技工”,但

15、人们似乎更多关注结果,却从来不曾关注人才培养的艰辛过程,培养一个技工仅仅依靠在学校读几本书是根本做不到的。4. 专业不对口职业学校为了扩大招生,专业往往按学生(家长)的喜好来设置,无法兼顾社会需求,即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也可能由于招生人数不够开班而取消,而学生(家长)热衷报读的专业在业界又缺乏实习岗位,因此,学校有些专业就难以在现有市场中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岗位。这就导致了工学结合流于形式。例如,个别财经类的职业学校,把所有财经专业的学生放到一个纸品加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进行实习,所学专业技能与实习内容毫无关系, 实习学生只是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实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四、实

16、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建议和措施1. 正确处理“学生学业”与“企业营利”的关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的“工”主要在企业里完成,“学”主要在学校里完成,整个过程依赖学校和企业的强有力合作。然而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又各自有自身的利益追求,学校以培养合格人才为最大目标,更多注意如何使学生学用一致;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更多注意学生是否能在岗位上为其产生高效益。这对矛盾在学生“工”的期间表现得比较突出。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建立一套实用可行的共同管理制度以实现“双赢”的目标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明确学生到企业以实践为主,教育学生要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企业赢得效益,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以消除个别学生过分关注实习津贴而产生的抵触情绪。企业应注意的是通过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尽快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学生的熟练劳动来提高生产效率,既能给学生锻炼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