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四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8457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四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四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四(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系列材料先抑后扬见奇效谈增减效应李仁是一位年方三十的化学教师,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他:教学 效果的优劣不仅需要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恰当的教学方法,还需 要与学生进行真实的情感交流。他专门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式作了 一番总结:从任高一的第一天起就对学生十分热情,脸上始终挂着笑 容。后来,他发现班上不少学生学习不努力,作业拖拉、潦草,而且 抄袭成风,他的热情和微笑,他的苦口婆心未能很快改变现状。于是, 他一改常态,对学生由热情变为冷漠,由表扬多转为批评多,结果师 生关系紧张,教学效果便也可想而知。第二年,他又任教高一,吸取 以往教训,一开始对学生一些不良现象就严肃批评,脸上很

2、少有笑容, 学生都把他看作是一个冷峻、严肃、难以接近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学风的好转,他对学生的表情和态度也由冷变热。期末学校向学生 作问卷调查,他成为一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两年中,李仁老师与 学生情感交流方式次序上的变化,产生了不同的效果。 心理实验研究显示:人们最喜欢那些对他们的喜欢不断增加的人, 最不喜欢那些显得喜欢不断减少的人;一个对人们喜欢逐渐增加的人, 比一贯喜欢人们的人更令人喜欢。心理学家阿伦森把这种心理现象称 为“增减效应” 。 增减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到商店去买散装水果糖, 同样称 500 克,假如第一次放上秤盘 9 两左右,以后一颗一颗不断地 增加,直至 50

3、0 克为止,顾客至少在感觉上认为营业员似乎多给了几 颗糖,会对营业员产生好感;反之,若是第一次放上秤超过 500 克, 然后一颗一颗地减下来,虽然两次不同方式称糖最终重量都一样,但 后者使人心理不舒服,感觉上似乎不断地减少,营业员克扣分量。许 多人都有过这种心理体验。 心理学家阿伦森为此专门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被试者为八十位 女大学生,分为四组,每一组中的被试者都有机会听到另一事先安排 好的同学对这些女大学生的评价,其方式如下:1、贬抑贬抑组:七次谈话只谈被试者的缺点,不谈优点。 2、褒扬褒扬组:七次谈话只谈被试者的优点,不谈缺点。 3、贬抑褒扬组:前三次谈话只谈被试者的缺点,后四次谈话则专门

4、 谈被试者的优点。 4、褒扬贬抑组:前三次谈话只谈被试者的优点,后四次谈话则只谈 被试者的缺点。 四组同学听完该同学对自己的褒贬后,实验者要她们各自评定对 该同学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最喜欢她的是先贬后褒的第三组,认 为她很客观,有知人能力;最不喜欢的是先褒后贬的第四组,认为她 虚伪,有意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全部褒扬并不能使她们兴奋,全部贬 抑当然不能使人满意。这一实验证实了增减效应。 增减效应对于教育工作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引 导技巧。 一、把握表扬和批评的比例。教师对学生一股脑儿批评固然会使 人灰心丧气,造成心理对抗,全是表扬则会使人飘飘然,盲目乐观, 未必能使人始终保持振奋的

5、精神状态。一般来说表扬与批评的饿比例 以 7:3 为当,至少是 6:4,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两者不能偏废。二、表扬、批评要逐步升温,防止“暴涨” 。有些班主任为了转变 后进生,给后进生创造“闪光”机会,然后在班上大加褒扬,甚至委 以班级干部重任。班主任用心良苦,籍以继续巩固优点,使其发生根 本转变。然而,后进生的一些顽疾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往往会复发, 一旦旧病复发,班主任予以撤消前不久所委任职务,其结果学生变得 更差。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以及情感投入都要逐步增加, 任何暴冷暴热都不可取,相反会留下后遗症。 三、先批评后表扬并非一成不变模式。增减效应实验证明:先批 评后表扬比先表扬后甚至比全部表扬的效果还好。但是,这并非一成 不变的灵丹妙药,关键在于批评、表扬的内容,与客观事实的一致性; 其次,决定表扬、批评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教师的情感、态度、方法 问题,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时机、环境等原因,顺序只是技巧之一, 况且就顺序而言,有时先表扬后批评的效果也很好。总之,不能简单、 机械地套用增减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