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568455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7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管理》2010年12期:高铁冲击波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管理 201012 62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建设,给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机会。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在呼唤高铁时代来临的同时,也纷纷开始调整企业的战略布局,在后经济危机时代,努力抓住机遇,向区域城市渗透,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政府:把握城镇化契机 主持人:高铁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高铁时代的来临,这对沿线的地方经济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显快速发展的高铁 能给区域经济 带来什么机遇 企业该如何 调整战略布局高铁冲击波 城市升级与企业布局的契机主持人:远东集团副总裁 徐浩然 嘉 宾:贵州安顺市市长 罗 宁 安徽宿州市副市长 于卫佳铜锣湾集团董事长 陈 智 华燊发展

2、集团董事局主席 沈家燊杉杉投资控股集团总裁 胡海平 中国南车股份总工程师 张新宁63201012 中外管理 然是许多沿线地区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请问你们做了哪些相应的规划和部署工作?罗 宁:安顺是位于贵州西南的地级城市,贵州省的名片,因为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安顺市。安顺是贵阳到昆明的必经之路,新规划的沪昆高速铁路在安顺有三个站点。高铁开通之后我们到昆明一个小时,到重庆也是一个小时,到北京是六七个小时,到上海是六个小时。据调查,通常在1200公里以下、200公里以上的这么一个距离,一般人更多选择坐高铁,可能就不会选择坐飞机了。这样,就会给安顺的旅游景区带来很多的游客。我想高铁给我们带来的是产业大

3、转移的机会,特别是提升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景区。高铁还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以及城市布局。我们现在将这三个站点作为三个新的城区来建,以带动我们的城镇化发展。现在安顺的城镇化已经达到了33%,不过离全国平均水平差10个百分点,还比较落后。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抓住高铁时代到来的契机,带动本地投资以及劳动就业。安顺是离贵阳最近的地级城市。现在由于高铁带来了很多城镇级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又提出了一个跟贵阳同城化发展的概念。在今年北京召开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会议中,已经把贵州的经济区上升到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安顺市的三个地区都是重点开发区。现在正在做十二五规划,作为贵州的

4、龙头,这里有很多投资机会。我们安顺有两个区域发展上升到省发改委的规划中,省里很重视。因此,在大的形势下,我们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配套相关优惠政策。于卫佳:同样是高铁,实际上我们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从北京到上海,我们看到有太多发达地区,一个是京津沪,另一个是长三角,而宿州就在京沪高铁穿过的中间部位。有史以来,宿州人民以农业为主,但宿州未来需要摆脱传统农业的主导地位。因为离我们不远就是济南、天津、北京,往南就是南京、上海、长三角,在这样一个夹缝地区,我们宿州的城市化还远远没有开始。而高速铁路经过宿州,给我们带来了城镇化的机会。未来,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

5、区向内地转移,而我们已经做好了承接转移的准备。我们宿州的条件,是任何地区都不可比拟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现在交通条件已经完全具备。因此,高铁带来的城市化对我们宿州来说,前景美好。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布局 主持人:刚才两位市长提到了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招商引资,并配套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显然,这对一些有远见的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抓住高铁发展所带来的机遇?陈 智:高铁跟飞机不一样的,首先是可以打电话,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风雨无阻,且分秒不差。上个月广州市政府提出高铁要实现公交化运行,差不多每16分钟一辆车。这种变革可谓是革命性的。我相信高铁运输的时间还可以再缩短,

6、时速还可以再提高。它的竞争力还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把整个城市跟郊区这种地级市间的距离缩短之后,时空距离就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市区工作,而到郊区或者是地级市购房,那里空气好,成本低,这肯定会影响中国未来的城市布局,也影响中国未来城镇化的进程。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家,要好好研究高铁的大发展、 大布局, 真正改变了中国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这些都是要促使我们公司已经有了这样的布局, 并做出了相关的调整。胡海平:高铁现在的发展非常快,比我预想得快。原来以天算,现在以小时算。我们也要调整我们的步骤。我觉得作为企业家,要及早考虑,及早部署。我们在2008年、200

7、9年做了两大布局,就是进军河北、河南,我们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大家知道,郑州通了高铁之后,跟上海的距离就非常近了。为此我们及早进行了部署,并且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觉得一个深刻的体会是,中国民营企业一定要牢牢记住我们首先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我们企业家都希望投资一个地方是为当地谋福利,解决就业,而未来, 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从长 三角、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向 内地转移, 而我们已经做好了承 接转移的准备。于卫佳我们现在要大力发展快速推进城镇 化,抓住高铁时代到来的契机,带 动本地投资以及劳动就业。罗宁中外管理 201012 64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从技术上来说,到目前为止的各种运行中检测

8、表明:中国高速铁路在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方面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到9月底,中国南车已经交付了308列高速动车组,运行在祖国各个地方。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移动装备,一天最多运行4000公里,它的负荷力得到了考验。在南车的下一步发展过程中,正因为有了这种能力的提升,从高速列车到包括大家每天坐的地铁,我不是捞一把走人。因此,我们到每个地方投资,都首先明确承诺我一定要赚钱,不赚钱不走;与此同时,我们也承诺产生的利润会继续投资产生就业。就这两条,非常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中国高铁快速发展,我们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高铁布局目前还主要是骨干线的布局,但是未来要往支干线发展。这样就需要考虑还会有哪些城市

9、受益,这是国家决策部门、高铁决策部门规划的时候要好好考虑的。该如何去合理布局,需要多听听基层的声音,综合民众的意见,兼顾尽量多的地方,让他们更多获益。第二个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三个问题是,高铁速度非常快,需要考虑安全问题,速度高需要有技术保证。沈家燊:我结合政企合作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政企合作的关系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比较大。我提出四个保护:保护干部、保护企业家、保护员工、保护客户。实际上,这就是保护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护我们的经济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我有四点建议:首先,要提倡科学绿色化发展,鼓励新能源利用。其次,要和谐均衡发展。再次,是要注重特色产品开

10、发。最后,希望政府多支持中小企业。高铁:安全性不是问题 主持人:高铁还在不断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不免引发包括刚才胡总对高铁安全性的担忧,这种担忧是否合理?张新宁:高速铁路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早在1990年代初就开始运作了,是经过前期大量论证的,比如说:环境保护问题,能耗问题,人与移动装备自然和谐的问题,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实际上,在发展过程中随着速度的提高,随着广大旅客需求、目标越来越高,我们的建造质量、运行质量、管理质量方面,一定还要有更高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 要好好研究高铁的大发展、 大布局,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陈智从技术上来说,到目前为止的各种 运行

11、中检测表明:中国高速铁路在 安全性、可靠性、环保性方面都达 到了预期目标。张新宁我们到每个地方投资,都首先明确承 诺我一定要赚钱,不赚钱不走;与此 同时,我们也承诺产生的利润会继续 投资产生就业。就这两条,非常受到 当地政府的欢迎。胡海平们也有了大量的产品。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国家做贡献,我想有几个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这几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发挥好高速铁路所形成的创新平台的作用。所谓创新平台,实际上包括我们国家倡导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以及为高速铁路沿线相关地域的地方政府聚集大量人才这样一种能力,需要把这样一种平台的作用发挥好。第二,高速铁路包括城际高速列车,作为战略性新兴

12、产业所形成的产业发展平台,在下一步中应该是政企合作重点考虑的方向。第三,正是由于高速铁路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大舞台上,也应该有所作为。目前来看,未来十年中国高铁发展将依然处于比较旺盛的时期。高铁最大的优势,就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除了商业运行之外,政府对高铁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铁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国家的工具,国家带动经济的助推器,我们应该有这个层面的认识。大家讨论的更多是高铁带来的沿线经济发展的问题,我建议还要更多关注另外一个问题,即由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使得原有各线运行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能量得以释放之后,会带来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值得关注。管理(本文根据“第1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速记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责任编辑:邓勇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