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8010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文学数千年的历史不仅产生了经典,而且产生了多种丰富的经典类型。各经典类型之间并不都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互有交叉。作为研究者,重要的是努力还原这种类型形态上的固有丰富性。“六艺”本身虽然主要并不作为文学经典来看待,但在正统的文学观念看来,所有的文学作品却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上回溯于它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此,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 “六艺”具有确定无疑的“大经典”地位,其他与之相比只能是“小经典”。就

2、文学经典来说,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秦汉文是大经典, 过秦论则是秦汉文中的小经典。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先秦人虽然未必有像我们现在这样明确的文学经典,但对诗经等典籍显然极为熟悉,成为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赋诗言志” 、 “断章取义”等等,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收“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效。汉代人的文学经典是诗骚赋,司马相如的赋尤被推崇。六朝人的文学经典除诗赋外,更开始了一个骈体文的繁盛时代。到了宋代,随着承续韩柳的欧苏王曾等的古文影响日益扩大,一些古文经典的地位也逐渐得到确认和凸显。隋唐以后,随着

3、科举制度的确立,围绕着科举考试科目也产生了策论、经义等供举子临摹、学习的经典范文。有的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更长时间段的检验,如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一直到今天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反之,也有不少经典及身而亡,如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原先八股文的经典很快被人遗忘。时代经典换一个角度看也就是文体经典。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关注重点之一,每一代都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各类文体自身的序列里,长期的实践也确立了经典文体的地位。“公开的经典”是指由统治者所确认的正宗经典;“公认的经典”是虽然未被统治

4、者所确认,但却是人们所公认的经典。一直到清代,正统的文学批评承认的经典从文体上看2是正宗的诗文,而小说、词、戏曲及相关的通俗文学都难以列入。比较典型的四库全书 ,白话长篇小说与戏曲都不收入,词虽收入,但显得非常勉强。但是,许多上流社会文人与一般民间文人仍然是把它们作为经典的。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古代文学经典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节选自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类型十分丰富,而且各经典类型之间除了处于平行并列的层次之外,有的还互相交叉。B. 文学作品都要在“道文合一”的意义

5、上回溯于“六艺” 、并以它为评价的标准,因而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六艺”具有“大经典”地位。C. 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特色,秦汉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有着鲜明的文体特点,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体经典。D. 诗经等典籍是先秦时期教育和训练外交辞令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在外交场合运用得当可以以“三寸不烂之舌”轻松战胜敌军。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中国古代不同的朝代产生了各自有代表性的文体经典,这些不同的文体经典集一代人之功,形成世所公认的一些文体特色。B. 以秦汉文和过秦论为例,可见大经典往往是由小经典构成的通过对小经典的研究累积能更好地理解大经

6、典。C. 人们对徐庾的某些骈体文、韩柳欧苏的古文的推崇表明有些经典能够远远超出断代的范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D. 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发生的变化或调整导致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造成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认经典和公开经典之间可以并列也可以互相交叉,在四库全书中诗歌既属于公开经典也属于公认经典。B. 时代不同审美风格会有区别,时代经典也受时代审美风尚的影响,明清时期盛行的八股文随着八股取士制度的废除而很快被人遗忘。C. 在对文学经典文体的探讨上, “大”与“小”也兼有价值评判的意义,文学经典可以作出大经典与小经典之分。3D. 古代诗

7、文经过时间的磨砺,沉淀在人们心灵之中,已成为我们民族和文化传统的无意识。【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B 项,错误类型为混淆范围,这属于正统的文学观念。点睛: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

8、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如该题中 B 项, 混淆范围,这属于正统的文学观念。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D 项,错误类型为因果倒置,原文为“不同的时代审美风尚不同,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也有差异,所以每一个朝代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也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3. 试题分析

9、:本题题目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C 项,张冠李戴,原文“从文学经典的类型这个角度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可爱梁宗岱梅子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化界,梁宗岱算是浪尖上的人物。他祖籍广东新会,聪颖早慧。有一次,一群记者登门访问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诗人梁宗岱,前来开门的是一个小孩,问: “你们找谁?” “找你爸爸梁宗岱。 ” “我就是梁宗岱。 ”开门

10、的小孩说。此时梁宗岱十六岁,还是个中学生呢。4梁宗岱 1923 年被保送岭南大学文科,第二年赴法国留学。留法期间,他与法国象征派诗歌大师瓦雷里的相识相知,以及从罗曼罗兰口中所获的赞誉,成为他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梁宗岱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法文系主任兼教授,同时兼任清华大学讲师,年方二十八岁。l941 年至 l944 年受聘于复旦大学,任外国文学系主任,跻身于著名教授、学者行列。梁宗岱性情放达可爱,诗人彭燕郊有篇写梁宗岱的文章,题目就叫可爱的梁宗岱先生 。梁宗岱的可爱,主要缘于他的好辩,而且他与人争辩的缘由,多是纯粹的理论问题。1931 年 1 月,徐志摩等人创办的诗刊创刊,上海新月书店发行。创刊号发

11、行不久,远在柏林的梁宗岱写信给徐志摩,谈论他对诗刊的看法。信末,梁宗岱说:“这种问题(即诗)永久是累人累物的。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匕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哕唆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 ”20 世纪 30 年代的北大教授温源宁,在他那本用英文写的不算知己中,则留有梁宗岱与人争辩时的生动描述:“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起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的谈话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题目呢,恐怕最难对付的就是朗弗罗和丁尼孙这两位诗

12、人的功过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梁宗岱与人争辩甚至会“动武” 。著名学者、教授、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罗念生先生曾在文章中回忆道:“l935 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 ”而梁宗岱任教于复旦大学时的一位学生,在回忆文章中也记录了梁宗岱与一位中文系老教授为一个学术问题争论直至交手的场面:“两人从休息室一直打到院子当间,终于一齐滚进了

13、一个水坑;两人水淋淋爬了起来,彼此相觑一下,又一齐放声大笑这两位师长放浪形骸的潇洒风度,令一些讶然旁观的学生永远忘不了。 ”梁宗岱教授上课的时候,讲到忘我处,经常捋起衣袖,露出上臂肌肉, “炫耀”自己的强壮,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学生被他的这种亲切感染,整个课堂气氛让人如沐春风。1944 年秋天,正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梁宗岱刚刚完成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正赶上蒋介石物色“智囊团”人选,他看中了在知识界有影响的梁宗岱,就派人持他的亲笔信来召见5梁宗岱,前后三次召见都被梁宗岱婉言拒绝了。第四次,由徐道麟坐蒋介石的轿车来到重庆北碚,要亲自接他去见蒋介石。徐是梁宗岱早年留欧时的同学,又是蒋介石的亲信。他来之

14、前曾先打电话通知复旦大学校长章益,梁宗岱知道这一次走脱不了,只得出面周旋。他见到徐道麟后便说:“老同学,我刚下课,肚子饿得叫了,咱们先上馆子吃一顿再说。 ”于是他拉上章益校长一同下饭馆。在餐桌上,梁宗岱不断饮酒,并装出一副醉态,摇摇晃晃地对徐道麟说:“今天不能去拜见蒋总裁了,改天再去吧。在北碚兜兜风,就送我们回学校好不好?”就这样,巧妙地躲过了蒋介石的“召见” 。(选自名人传记 ,有删改)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梁宗岱十六岁时在文坛崭露头角,一群记者来访却把他当成梁宗岱的儿子,我们可以从这一侧面看出梁宗岱的聪颖早慧。B. 梁宗岱在法国留学时,从大师那里获

15、得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回国后先后在多所名校任教,跻身著名教授学者行列。C. 梁宗岱在蒋介石“召见”的时候,拉着老同学下饭馆,拼命喝酒,一副醉态,我们可以看出他缺乏政治远见。D. 梁宗岱与罗念生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辩论并大打出手,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学养的大家形象。5. 梁宗岱的“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根据文意进行简要概括。6. 梁宗岱先生的好辩留下了许多佳话,有人说“好辩”是人性的优点,也有人说“好辩”是人性的弱点,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答案】4. A 5. 好辩,与人争辩的多是纯粹的理论问题。与人争辩甚至会“动武”。上课捋起衣袖,露出肌肉, “炫耀 ”自己强壮。巧避蒋介石召见。(每点

16、 2 分,答出其中 2 点即可) 6. 观点一:“好辩”是人性的优点。“好辩”可以提高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好辩”是坚持真理的表现。“好辩”是自信的表现,因此, “好辩”是人性的优点。观点二:“好辩”是人性的弱点。“好辩” 总是不能尊重别人的看法。因争辩而大打出手更是显得素质低下。“好辩”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显示夸耀自己。因此, “好辩”是人性的弱点。(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是考6查学生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 项, “从大师那里获得终身受用的人生经历”的说法不够准确。C 项, “他缺乏政治远见”的说法与文意不符。D 项, “一个没学养的大家形象” 错。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