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958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慈溪市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浙江省慈溪市浙江省慈溪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空一、选择题(每空 2 2 分,共分,共 7070 分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谣。回答下列各题。1童谣中所说星星大多属于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2下列属于上题所述天体类型的是A太阳 B月球 C木星 D陨星【答案】1.B2.A【解析】试题分析:1.闪闪发亮的多为恒星,所以 B 正确。2.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所以 A 正确。考点:宇宙中的地球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图中的天体 M 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 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4与地球相比,天体 M 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 没有坚硬的地表 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体积和质量很小A. B CD【答案】- 2 -3.B4.C【解析】试题分析:3.天体 M 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依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远近关系可以判断,可能是水星或金星,所以 B 正确。4.与地球相比,天体 M 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所以 C 正确。考点:宇宙中的地球5地球上的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

3、无关的是A.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异 B.火山喷发 C.水能资源的形成 D.风力对地表的侵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的生长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大气和水体的运动能量也来自太阳辐射,煤炭、石油是在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火山的喷发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当地时间 2013 年 10 月 1 日,太阳粒子风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州上演了一场极光秀。极光在午夜前开始出现一直持续到黎明。广阔无垠的夜空仿佛化身为巨大的幕布,美不胜收。这次极光山现在距离地球表面 8 万来到 64.3 万米的高空,是由太阳高能带电粒子与大气中的原子碰撞而产生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6.图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图中的A. 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 -7.北京和拉萨等城市高频无线电信号被严重干扰,在较长时间内信号中断。这一现象产生的基本原理是A.太阳高能质子破坏无线电发射器B. X 射线干扰无线电信号C.地球电离层扰动,大量吸收无线电信号D.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信号传播8.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有可能看到极光的是A.英国、墨西哥 B.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D.印度、巴基斯坦【答案】6.D7.C8.B【解析】试题分析:6.由材料可知,是太阳日冕层放射出了大量的带电粒子流,击中的地球的磁场,读图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5、中,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7.太阳活动使地球电离层扰动,大量吸收无线电信号,北京和拉萨等城市高频无线电信号被严重干扰,在较长时间内信号中断。8.地球磁场磁力线最密集的地方是两极地区,在两极地区附近的高纬度国家,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墨西哥纬度低,不可能看到极光现象,加拿大、挪威都是有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可能欣赏到极光,意大利、西班牙纬度较低,看不到极光,印度、巴基斯坦纬度低,看不到极光。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9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是因为该层热量直接来自A.短波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所以气

6、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考点:大气受热过程10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A. 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B. 只感到上下颠簸C. 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4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纵波可以在固、液、气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里的人只感到上下颠簸。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11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 喜马拉雅山 B. 黄土高原 C.大西洋 D.刚果盆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四个地点,喜马拉雅山厚度最大,大西洋地壳最小。考

7、点:地球的圈层结构12.下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何种岩石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图中可见,甲处的岩石明显有层理构造,因而可判断其为沉积岩,乙处岩石的层理结构被破坏,附近发生过岩浆活动,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考点:地壳物质循环青岛的崂山山脉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山海相连,雄伟壮观。崂山的山脉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山体呈垂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结合以下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回答下列各题。13图中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及岩石,属于崂山花岗岩和

8、变质作用的字母编号分别是- 5 -AB 和 BA 和CB 和 DA 和14关于花岗岩球状风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属于图中环节表示的地质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D属于外力作用【答案】13.D14.D【解析】试题分析:13.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可推断 A 为岩浆岩、B 为变质岩,均表示重熔再生,表示冷却凝固,表示外力作用,表示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14.花岗岩球状风化是指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花岗岩体棱角处先消失,表面逐渐变光滑的一种现象,所以 D 正确。考点:地壳物质循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5.图中河流 a、b、c 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

9、堆积- 6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16.图中 c 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 B洪积扇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答案】15.A16.C【解析】试题分析:15.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根据位置分析在 a 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 b 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 c 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16.根据位置分析在 a 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b 在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c 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所以 C 正确。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7.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

10、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 崇明岛的形成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云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崇明岛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8.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 146. 5 米降至 136. 5 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 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 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 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 D. 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以风力作用为主,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

11、146.5 米降至 136.5 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7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常遭遇雾霾天气。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大气上界 地面 19.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A.增强B.增强C.增强D.增强20.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仍然是灰蒙蒙的,与之相关的大气削弱作用主要是A反射 B散射 C折射 D吸收【答案】19.A20.B【解析】试题分析:19.由图可知,为云层反射、为太阳辐射、为大气辐射、为地面反射。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20.日全食的

12、发生是太阳光被月球挡住了,导致地球上人们看不到太阳,但其他地方仍然有太阳光存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散射太阳光使天空看上去灰蒙蒙的。考点:大气受热过程2013 年 12 月 3 日,北京被大雾笼罩,造成首都机场多次航班延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于地面上- 8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2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

13、长C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21.D22.C【解析】试题分析:21.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适当的尘埃充当凝结核,同时气温要低,可以让大气中水汽从气态变不液态,北方地区的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正是因为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中的扬尘颗粒较多,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凝结核条件。22.白天雾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主要是反射作用)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亮度条件差,故大气能见度降低。考点:大气受热过程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C海

14、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24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9 -【答案】23.C24.C【解析】试题分析:23.该实验分别测试了白天、夜晚的沙石和水的温度,显然是为了比较沙石和水的吸热、放热能力,因此该实验是为了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4.A 图为水循环过程,并非完全由于比热容差异形成,B 图为暖锋天气系统,不是由于比热容差异形成,C 图为海陆风,由于陆地与海洋比热容差异形成,D 图为地形雨,由于地形原因形成的。考点:大气受热过程25下图为某地某日气温实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气温出现在 14:00,原因是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B最低气温出现在 6:00,原因是地面温度达到最

15、低值C1:002:00 降温幅度最大,原因是大气逆辐射最弱D9:0011:00 气温不断上升,原因是地面辐射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是地方时的 12:00,最低气温出现在 6:00 是因为日落后,地面不断向外散发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所以日出前最低,大气逆辐射最弱时是气温最低时,日出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所以气温升高。考点:大气运动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0 -26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27此时,图中 M 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26.D27.A【解析】试题分析:26.热上升,冷下沉,所以气温甲小于乙;上升气流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