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914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 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与现今的

2、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

3、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

4、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嬴政”,刺杀嬴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 2 -鲁国的孔氏姓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

5、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

6、,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

7、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答案】1D2C - 3 -3B【解析】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题干中问的是“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抓住关键词“中国人姓与氏”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D 项, “

8、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9、然后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C 项, “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

10、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的推断能力,考生要能从文中找到选项推断的依据。B 项, “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于文无据。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程千里列传- 4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曰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

11、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十二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

12、,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曰:“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憕、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

13、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兆:地名,古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

14、,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亦即诏书。 - 5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

15、里自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因被叛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 (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答案】4A5B 6D7 (1)葛禄将李献忠和他的妻了儿女以及帐下数千人都捆绑起来,交给程干里,程千里飞快地传回捷报,唐玄宗很赞赏他的勇武。 (2)这不是我作战的过错啊,这是天意啊!替我转告各位将士,宁可失掉主帅,不可丢失城池。 【解析】4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正确断句为:“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断句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 - 6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把握情况。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分类积累记忆。B 项中奉,恭敬地用手捧着。恭敬地捧着、拿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