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909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蠡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河北省蠡县河北省蠡县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学年高一语文 1212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2、。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

3、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 ,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 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

4、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 2 -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

5、尤以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 ,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

6、。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答案】1D2D3B【解析】1试题分析:D“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是推测不是肯定。题干的“渐渐不再流行”过于绝对。信息的筛选,主要是迅速找到信息源,并将其和原文进行仔细比对,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而是要看意思是否吻合。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 -2试题

7、分析:D 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

8、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

9、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吴起,军事家。司马穰苴,春秋末期军事家。赢(yng)粮:多余的粮食。踵:脚跟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鲁人或恶吴起 恶:毁谤 B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劝诫- 4 -C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轻视、看不起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卒:士兵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B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C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10、。D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 ,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父艰,即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之意。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

11、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 。源于汉代。B擢: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古人对不同身份之人的去世表述各异,天子死一般曰“崩” ,诸侯、王死就曰“薨” ,后来,品阶比较高的官员死也可以称“薨”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5 分)(2)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 (5 分)【答案】4B5B6D7B8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 怀疑他。 (得分点:将:

12、使动用法,让他做将军或任用他为将军。 取:通“娶” 。而:因- 5 -而。疑:怀疑。句意 1 分)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 (得分点:乃;于是,就。之:动词,到。以:来。事:侍奉。句意 1 分)【解析】4试题分析:“谢“应为“辞退“。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6试题分析:D“非常痛恨他”无中生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B左迁是贬官。考点:考点:理解常见古文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8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

13、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

14、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6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耗尽了,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 30 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告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

15、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强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虑,就辞退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事奉他。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作用他为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

16、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军粮,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可是将军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一)(宋)尤袤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注: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