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72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赣州市赣州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第第卷卷 阅读题(共阅读题(共 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江南文化的特性是在与北方文化以及与荆楚文化等的比较中显现出来的。江南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的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越名教而任自然” ,从而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江南文化给予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 “江南概念主

2、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这真正抓住了江南文化的审美和诗性本色。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和东南沿海地区相对自由的小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而江南文化就处于费正清所说的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这种相对自由的文化小传统自宋代以来一直处在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如有清一代,全国共产生(文)状元 115 名,江南文化圈所属三省(苏、浙、皖)的状元数为 78 名,占全国的 6783。这些数据说明,到清代时,江南在文化教育方面已远远领先于其他地方。这些状元以及出身此地的进士大多进入中国的政治领域,同时

3、他们在经济领域亦叱咤风云。 这种重学崇文的传统影响所及,到晚清和民国,苏浙两省的现代文学家可谓灿若群星。如鲁迅、茅盾、郁达夫、周作人、徐志摩等,均是一流的文学家。江南文化自古迄今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也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尤其是那些出生在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的骨髓当中。首先,江南文化培育出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维度。这种信仰渗透进先锋文学家的血液中便引发了当代先锋文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各地不少作家都进行过先锋实验性写作,但时至今日大多已偃旗息鼓。而成长于江南文化圈的先锋作家如苏童、格非、叶兆言、余华、王安忆等,创作势头仍

4、然不减,且先锋性显明。 这是一种基于对文学的信仰所带来的执着,这种信仰来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构成了这种准宗2教氛围的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古以来的江南文化漫透着不同于北方的洒脱和空灵,那些生息于此的当代先锋文学家们同样承继了这样一份精神遗产。其次,先锋文学在实验冲动过后仍然富有活力地涌现出众多优秀作家和作品,这得力于江南文化在当代的精神积淀。这种积淀体现在构思、语言、意象、叙事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折射出了江南文化的影子,都带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然而,这种风物是以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出来的。先锋文

5、学的中坚力量正是那些至今坚持先锋写作的文学家特别是小说家。他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如此看来,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加夺目的未来。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有饱满的感性审美,与放达沉稳的现实诉求以及与清丽秀美的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是作为诗性的江南文化的主要表现。B. 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它与中原体制文化的大传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张力,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互补中的发展。C. 江南文化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底蕴和特色,孕育了苏浙一代灿若群星的现代文学家,也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

6、生。D. 当代先锋文学的小说家们大多栖居在江南的城市里面,他们以最新潮的姿态和话语方式传达出江南传统文化最深沉的品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江南文化给予了历代文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它以柔克刚,自晋室南渡以来逐渐占据了中国文化的制高点。B. 江南文化影响深远,自宋代以来就引领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C. 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对文学的信仰的执着,是当代先锋作家创作势头不减,仍然保持先锋性的原因。D. 江南文化因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氩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多,而显得洒脱和空灵,留给了当代先锋文学家一

7、笔精神财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南文化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地带,相对自由, “越名教而任自然” ,在与北方的伦3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B. 中国独特的文学信仰,深刻地渗透了先锋文学家的血液当中,促使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特征明显。C. 当代江南优秀作家的作品,无论在构思、语言、意象,还是叙事等方面,都折射出江南文化的影子,具有鲜明的江南风物特点。D. 先锋作家的作品习惯用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体现江南风物特点,它将创造出中国先锋文学更加夺目的未来。.【答案】1. B 2. B 3. A【解析】1、2、3、1. 试题分析:题干

8、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 “费正清认为,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有误,选项张冠李戴,文章第二段说“陈望衡在江南文化的美学品格中认为, 江南概念主要是审美的。江南文化从主调来看,是一种审美文化 ” ,由此可以知道“江南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陈望衡的观点。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 项, “它对中国的政治与经

9、济作出了重大贡献”有误,选项范围扩大。根据第 3 段可知,应是“它对中国近代的政治与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 “在与北方的伦理文化的抗衡中,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有误,该内容于文无据。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一代演员”于是之我记得十年前的一天,于

10、夫人李曼宜大姐突然打来电话,告知老于病危。我立即赶到4医院,与李大姐一起商量善后。我提了个建议:在送遗体火化前,先将灵车开到首都剧场门前停留五分钟,让老于与他心爱的剧场告别。但天佑是之,他奇迹般地逃过一劫,不过身体每况愈下。然而,李大姐是坚强的。她1 月 20 日晚七时许打来电话,平静地对我说:“老于今天下午 5 时 19 分走了,已经商定不去八宝山,就照你的建议,24 日火化前先把灵车开到人艺转一圈,让老于与剧场告别。”于是之和首都剧场,但愿这能成为一个让一代代戏剧人感奋的戏剧童话。清华的梅校长有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而是大师之谓也。 ”剧场何尝不是如此!2006 年 5 月 16 日,香

11、港话剧团在首都剧场演出倾城之恋 ,演完谢幕,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动情地在台上对观众说:“香港话剧团能在首都剧场演出,深感荣耀,因为伟大的于是之、朱琳、英若诚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艺。 ”于是之最后一次在首都剧场演戏,是 1992 年 7 月 16 日的茶馆告别演出。老于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倾吐了他的感受。他自觉这场戏演得不太好,却又偏偏受到了热烈欢呼,整篇文章成了他的“忏悔录” 。最后他这样写道:“卸妆完了疲倦极了,剧院用车送我回去。在首都剧场门口,没想到还有观众等着我。千不该,万不该,再疲倦也应下车和他们告别,但我没有这么做,一任汽车走去,每想起这件事来,我总谴责自己。 ”老于在这里故意隐瞒了一个细节

12、:在车上还坐着我和剧院一位年轻干部,车开到门口时见有一群观众等着,那位年轻干部怕老于体力不支,便招呼司机“别停车” ,司机说:“不停车还不容易。 ”老于立即轻声说了一句:“可我们就对不起观众了。 ”车里一片沉默。我想,老于是有意识地略去这个细节的。有一次我送老于一张贺卡,上边写着:“祝你健康!因为除了健康之外,你什么都不缺。 ”他回答我说:“我还缺文化。 ”于是之的文化也体现在他一生对于文化的不倦探求上。他有篇文章叫幼学纪事 ,劈头就是这样一句:“我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文章里写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苦读经历,也记述了一位与他同住那个大杂院里的老郝叔,文中一段深情的文字就是献给这位苦命的洋

13、车夫的:“老郝叔又早已作古。他无碑、无墓,所有的辛劳都化为汗水,洒在马路和胡同的土地上,即刻就化为乌有。他奔波一世,却仿佛从未存活过人间。 ”后来剧院排演骆驼祥子 ,于是之主动申请扮演剧中的洋车夫老马,他从内到外地描摹他心中的老郝叔,老马的那场篇幅不大的戏,成了全剧的华彩乐章。通过老马的舞台形5象塑造,他给“无碑无墓”的老郝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座丰碑。幼学纪事曾入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于是之作文,大俗近雅,很耐读,而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l985 年他给我写了个条幅,用汉碑体写了“宁静”两字,下边用行书作跋:“道明同志嘱书,录石门碑以求正,汉碑初学,有辱所命,企谅。于是之。 ”他为什么要学写汉碑呢?

14、因为其时他准备在谢晋筹拍的赤壁大战中演曹操,他知道曹操当年是写汉碑的。于是之在一个演员的独白中说:“我们所创造的形象必须是一个文学的形象,美术的形象,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而于是之所创造的程疯子、老马、王利发、魏勒等角色,就是“可以入诗,可以入画的形象” 。黄宗江先生著文谈于是之,标题是“一代演员” 。于是之是真正称得上这个崇高称号的。2013 年 1 月 20 日 17 时 19 分,于是之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于是之的新的生命又开始了。(节选自演员于是之 ,王宏韬、杨景辉编,有删改)【相关链接】究竟怎么演?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研究一下生活吧。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

15、,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因此这个悲剧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 ,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 ,甚至强作欢笑。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摘自于是之演“王利发”小记 )4.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首都剧场因于是之、朱琳、英若诚这些艺术家曾在这个舞台上献过艺而大放光彩,所以每一个来此演出的人都会感到荣耀。B. 于是之在青少年时代就很刻苦读书,现在仍说自己还缺文化,表现了于是之一生对文化的不倦探求精神。.C. 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后,因为觉得这场戏演得不太

16、好,加上卸完妆后疲倦极了,就没有停车与观众告别,这成了他的终身遗憾。D. 于是之认为,要演好一个角色,关键在于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富有含蓄性,这样的角色才可能显得更加逼真感人。65.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 文中引用清华的梅校长和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毛俊辉的话,从正面盛赞了于是之杰出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艺术影响。B. 于是之主动申请并成功扮演骆驼祥子中的洋车夫老马,是因为他与这个角色非常熟悉,并且他在扮演老马时追求形神兼备。C. 于是之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人。他的文章大俗近雅,很耐读,他的书法更受人称道,这些都得益于他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D. 于是之认为话剧塑造的形象必须是文学的形象,既要富有诗意又要具体可感,体现了于是之对话剧表演艺术独到而深刻的理解。E. 本文撷取了于是之的若干人生片段,讲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突出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于是之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6. 于是之成为“一代演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分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