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7859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潜叶蝇的识别与防治一、潜叶蝇的种类一、潜叶蝇的种类 在我国蔬菜上主要有 4 种潜叶蝇,分别是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番茄斑潜蝇和豌豆彩潜蝇,其中前 3 种斑潜蝇是 1994 年以后从国外陆续传入我国并在蔬菜上危害的,豌豆彩潜蝇是我国的自然种。在 3 种传入的斑潜蝇中,开始传入时以美洲斑潜蝇为主要危害蔓延种,23 年以后南美斑潜蝇种群迅速增殖,逐渐与美洲斑潜蝇成为主要交替危害种,番茄斑潜蝇属于阶段性危害种。豌豆彩潜蝇属于常年在十字花科蔬菜上危害种。 1.美洲斑潜蝇。成虫体长 22.5mm,体色亮黑,小盾片鲜黄色,比南美斑潜蝇大,头部鲜黄色,腹部每节黑黄相间,体侧面观黑黄色,约各

2、占一半。幼虫体长2.53mm,体色鲜黄色,隧道在叶正面,幼虫在栅栏组织中钻蛀,隧道逐渐加粗,透过叶面可看到幼虫轮廓,幼虫老熟后主要从叶正面钻出叶片,翻滚落入土中化蛹。蛹长22.5mm,浅黄至橙黄色。 2.南美斑潜蝇。成虫体长 2.53mm,体色亮黑色,小盾片黄白色区域较美洲斑潜蝇小,头部黄白色,腹部每节黄黑相间,体侧面观黑黄色约各占一半。幼虫体长33.5mm,体色黄白色,隧道在叶正反两面,幼虫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交替钻蛀,无论是叶背面或叶正面观察隧道均是时隐时现,老熟后主要从叶背面钻出叶片,一部分倒挂在叶背面化蛹,一部分入土。蛹长 2.53mm,浅褐至深褐色。 3.番茄斑潜蝇。成虫体长 22

3、.5mm,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中部亮黑色,头部和小盾片及其余胸部鲜黄色,腹部黑黄相间,体侧面观,黄色占 4/5。幼虫体长 2.83.3mm,体色近透明,黄白色,隧道在叶正面,幼虫主要在栅栏组织中钻蛀,隧道逐渐加粗,但在隧道中很难看见幼虫的轮廓,即便是用针将隧道的上表皮挑破,也不容易发现幼虫。蛹长 22.5mm,浅黄至金黄色,落入土中化蛹。 4.豌豆彩潜蝇。成虫体长 22.5mm,全体黑褐色。幼虫体长 3mm,体色黄白色,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交替钻蛀,隧道在叶正反两面,无论是叶正面或叶背面观察隧道都时隐时现,幼虫老熟后在隧道内化蛹,不钻出叶片。蛹长 22.5mm,白色至褐白色。 二、防治方法二、防

4、治方法 1.高温闷棚。即在夏季高温换茬时将棚室密闭 710 天。具体方法是在上茬作物收获完成后,先不清除遗留残株,即将棚室全部封闭,昼夜不开缝,使在晴天温度达6070,杀死大量病虫源。待处理完毕时再清除棚内残株,既省工、省力,又防止虫源扩散到露地。 2.覆盖防虫网。在秋季和春季的保护地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虫网,防止露地和棚内的虫源交换。 3.悬挂黄板诱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架设黄板诱杀保护地中的斑潜蝇成虫,如能保持黄板的悬挂高度始终在作物生长点上方 20cm 并保持黄板的粘着性,可收到很好的效果。5.药剂防治 (1)烟剂熏杀成虫。即在保护地内发生数量大时使用,具体方法是每 667 平方米用 10%敌

5、敌畏烟剂 500g,或氰戊菊酯烟剂(按说明用量)熏杀成虫,见效快,但一般要连续用23 次。 (2)叶面喷雾杀幼虫。在上述方法没能控制危害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采用植物源杀虫剂和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叶面进行喷雾;如果是美洲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则需对叶正面喷雾,如果是南美斑潜蝇则需对叶的正反两面进行喷雾。具体的药剂有除虫脲 3000 倍液、灭幼脲 2500 倍液、除尽5000 倍液、卡死克 1000 倍液、烟百素 500 倍液、斑潜净1500 倍液、阿维菌素 30005000 倍液。美洲斑潜蝇和斑潜蝇幼虫潜入叶肉内危害,叶表可见不规则线条状食痕,它们喜食靠近叶柄的部分,作物被害后水分和养料无法输送到叶片上,造成枯萎。成虫体长毫米,成虫体长毫米,黑色黑色。防治可在孵化高峰期、幼虫大发生前,选用灭蝇胺水溶性粉剂倍液、农地乐乳油倍液、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倍液、阿维杀单可湿性粉剂液、阿维菌素乳油倍液、阿苏可湿性粉剂倍液、拉维因可湿性粉剂倍液、功夫菊酯倍液、乐斯本倍液、乐果倍液、阿维菌素(灭虫灵、螨虫清)倍液、赛波凯乳油倍液、潜虫灭水溶剂倍液、潜克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药剂喷雾,连续用药两次即可控制危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