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57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宜春市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

2、卷等等, “提笔忘字”却并非偶然。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 ,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 ,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

3、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 ,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4、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 2 -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1下列对“提笔忘

5、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B “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 “提笔忘字”纵然成为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不会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损失。 D “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

6、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绝对不会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 “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3 分)A美国媒体报道中国存在的“提笔忘字”现象,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

7、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一样,行政指令或法律才是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的有效方法。【答案】1C 2B 3D- 3 -【解析】1试题分析:C 项太绝对。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B 项“已经绝对不会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D 项木兰秋闱恰恰证明行政指令或法律没法解决新文盲。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甲) (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楚左尹项伯者,项

8、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9、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

10、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4 -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有删改)【注】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11、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5下列对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称诸侯死叫“薨” ,称大夫死叫“卒”

12、 , “卒”后为死亡的通称。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给予褒扬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6下列对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 ,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C张良为人精明。 (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D张良

13、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5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答案】4D5D6C7(1)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2) 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解析】4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分析:D 项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

14、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6试题分析:C 项“没费一兵一卒”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分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1)“所以” 、 “出入” 、 “非常” 、句意;(2)“畔”、“因”、“解”、句意。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文言文翻译】(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

15、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 6 -降沛公。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

16、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绝句二首( 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8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9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答案】8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1 分):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