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8529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2016-2017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 2016-20172016-2017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试题(含解析)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 CO2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B【考点定位】下垫面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下图)。根据材料回答各题。2该

2、村落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3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答案】2、C - 2 -3、B【解析】试题分析:2根据材料,该地民居是就地取材,说明该地产竹子。我国竹子产地位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该村落最可能位于海南岛山区,C 对。青藏高原 、黄海沿岸、东北平原不是竹子的产区,A、B、D 错。3该传统民居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竹木扎制屋架,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潮湿、多虫鼠,B 对。不能体现高寒缺氧、多火山、地震 、干旱缺水的环境特点,A、C、D 错。【考点定位】建筑与地理环境

3、的关系。【名师点睛】不同气候条件下,有不同的植被,植被是反映区域气候的镜子。根据竹子的生长环境,判断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结合气候特点,分析地理环境特点。当地时间(区时)2016 年 1 月 19 日 13 时 35 分许,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47N,467E),开启为期 5 天的中东三国国事访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习近平主席抵达利雅得时,北京时间约是( )A1 月 19 日 8 时 35 分 B1 月 19 日 18 时 35 分C1 月 18 日 8 时 35 分 D1 月 20 日 18 时 35 分5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期间,利雅得( )A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B

4、昼长夜短 C正午物影逐日变长 D白昼渐长6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期间,中国游客在沙特“波斯湾沿岸明珠”达曼观看海上日出的地方时和日出方向分别是( )A6 时以前、东北方向 B6 时、正东方向C6 时以后、东南方向 D6 时以前、东南方向【答案】4、B 5、D 6、C- 3 -6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期间,北半球是冬季,中国游客在沙特“波斯湾沿岸明珠”达曼观看海上日出的地方时在 6 时以后,日出方向是东南方向,C 对。A、B、D 错。【考点定位】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日出日落方向,地方时。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5、图” ,回答下列各题。7关于图中 a、b、c 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b、c 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 aBAC BCBAD CDABC DBDCA(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基本、最_形式。我们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有_、_和 等。【答案】(1)B (1 分) 近地面空气密度比高空空气密度大(1 分)(2)海洋 (1 分) (3)略(2 分)(4)昼 (1 分) 海洋表面气压高,气流下沉,气温低。(1 分)(5)A (2 分)(6)简单 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4 分(3)仅考虑热力因素,图中近地面气压低处是上升气流,气压高处是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吹向低压,图中热力环流

6、是顺时针方向。(4)读图,此时,海洋表面气压高,气流下沉,气温低。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气压高。此地为昼。(5)结合问题 3 的分析,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ABCD 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是DBAC。(6)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基本、最简单形式。我们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有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等。【考点定位】等压面,热力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名师点睛】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遇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图中近地面等压面拱起部分对应的近地面是高压。近地面比高空的气压高。白天海洋升温比陆地慢,海洋是高压

7、,陆地是低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 12 -27下图 N 为北极点,GD 为晨线,DN=1/4AN,且弧 GEF 逐渐缩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图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 。(2)图示 A 地的昼长为_ ,与 D 地所处纬度不同,但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纬度是_ 。(3)此后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_ 移动,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_ ,地球上出现极夜区域的范围逐渐_ 。(4)一架飞机从 G 点飞到 F 点,最合理的飞行路线是(填写字母)_ ,其方向是_ 。【答案】(1) (15N,60W)(2 分) (2)13 小时 12 分(2 分) 45S(2 分) (3)南

8、(1 分) 加快(1 分) 缩小(1 分) (4)沿 G-D-F 线飞行(1 分)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2 分)【解析】试题分析:(3)此后一个月,弧 GEF 逐渐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加快,地球上出现极夜区域的范围逐渐缩小。- 13 -(4)一架飞机从 G 点飞到 F 点,最合理的飞行路线是沿 G-D-F 线飞行,是大圆的劣弧长度,其方向是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考点定位】晨昏线,太阳直射点坐标,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昼长变化,地图上方向。28下图为 a、b 两地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及 a 地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阳视运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1)a、

9、b 两地纬度分别是_、_。 (2)夏至日,下列地点可见到类似于 a 地太阳运动路线图的是( )。A摩尔曼斯克 B伦敦C南极中山站 D北京(3)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 70,则 a 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_,北半球极昼(夜)的纬度范围为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大或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大或小)。【答案】(1) 8326 N 90N(4 分) (2)A(2 分)(3)40(2 分) 70N90N(2 分) 小 小(2 分)【解析】试题分析:(1)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a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30 ,可以计算出纬度是 8326 N ,b 地太阳高度

10、一日内不变,是极点,纬度是 90N。 (2) 根据 a 地太阳运动路线图,该地有极昼现象,该地位于北极圈内,可能是摩尔曼斯克,A 对。B、C、D 错。- 14 -【考点定位】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极昼现象,地球公转特点及意义。【名师点睛】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也可以求出纬度。极点的太阳高度一天中是不变的。根据太阳视运动状况,始终在地平线上,是极昼现象,应分布在极圈内。了解黄赤交角度数与地轴和黄道面夹角的关系,了解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变化幅度、五带范围与黄赤交角的关系。29、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1)图中表示对流层的字母是_,该层气温变化特点是_,

11、原因是_ _。(2)臭氧主要分布在_(填字母),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填层名),该层气温变化特点是_,空气运动以_为主。(3)电离层所在的位置是_(填字母)。(4)在 A 层中,300 千米高空气温高达上千度,为什么人造卫星能在此安全飞行?( )A、卫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 B、卫星高速飞行利于散热 C、卫星有散热装置 D、海拔高,空气稀薄热量有限【答案】(1) D (1 分) 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2 分)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主要热源(2 分)(2)C (1 分) 平流层(1 分) 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2 分) 水平运动(1 分)(3)A(1 分) (4)D(2 分)【解析】- 15 -【考点定位】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特征及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