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天探海绘蓝图美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7848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巡天探海绘蓝图美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巡天探海绘蓝图美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巡天探海绘蓝图美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 12 月 29 日星期五Tel:(010) 62580821主编: 张思玮编辑: 王剑校对: 王心怡E-mail押巡天探海 绘蓝图美景碧海蓝天, 是人们对自然的美好想象。 过去的一年里, 我国 在防治大气污染、 监测气候变化、 探索深海、 开展海洋督察、 保 护飞鸟和海洋生物等方面, 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也取得了显著 的成效。这其中, 有政府的推动, 也有科研人员的坚持。 为了留住天空的一抹蓝色,为了留下江河湖海的清澈, 为 了给野生动物营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 我们在努力。(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温新红、 张文静整理, 蒋志海制版)4 月 5 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官网发布 消息称,环

2、保部从全国抽调 5600 名环境 执法人员,将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 “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 治强化督察。 此次强化督察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 国 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主要对 7 个方面进行督察, 包括相关地方各级政府及 有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任务情况, 固定 污染源环保设施运行及达标排放情况,“高 架源” 自动监测设施安装、 联网及运行情况,“散乱污” 企业排查、 取缔情况, 错峰生产企 业停产、 限产措施执行情况, 涉挥发性有机 污染物企业治理设施安装运行情况等。 在部署此次强化督察工作的时候, 环保 部要求, 通过督察, 抓实、 抓细、 抓好 2017 年

3、政府工作报告、大气十条 、京津冀大气污 染防治强化措施 (2016-2017 年) 和 京津 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 案 确定的各项任务。 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 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中还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的时间表。 例如, 9 月底前,“2+26” 城市行 政区域内所有钢铁、 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 硫、 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大气污染物执行特别 排放限值; 天津、 河北及环渤海所有集疏港 煤炭主要由铁路运输, 禁止环渤海港口接收 柴油货车运输的集疏港煤炭等。 10 月底前,“2+26” 城市要完成违法 “小散 乱污” 企业取缔工作; 完成小燃煤锅炉 “清零”

4、工作; 北京、 天津、 廊坊、 保定完成 “禁煤区” 建 设任务, 传输通道其他城市, 每个城市完成 5 万10万户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工程等。大气污染防治督察9 月 25 日 17 时起, 微信 “变脸” , 可以 看到启动页面的背景中, 新的地球照片变得 更清晰、 云层更加细致, 视角也由非洲大陆 上空变为了中国上空。 这是 6 年来微信启动页面首次发生变 化。 而这张新照片来自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 气象卫星风云四号。 风云四号 A 星于 2016 年 12 月 11 日成 功发射, 是我国首颗静止轨道上三轴稳定的 定量遥感卫星, 搭载了 4 种探测器, 代表着 当今气象卫星最先进水平。 该卫

5、星还是中国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跨越 的首发星。 11 月 15 日, 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四颗卫星风云三号 D 星发射成功。该 卫星将增强气象卫星的观测能力, 提升卫星 气象观测综合应用水平, 为后续雾霾天气监 测、 极端天气预报、 空气质量监测提供服务。 到目前为止, 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 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只有美国、 欧洲和中国。 今年, 还是我国 “风云” 气象卫星正式命 名 40 周年。1977 年, 国防科工委在上海召 开气象卫星大总体方案论证会, 会议正式上 报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命名 为 “风云一号” 。 如今, 我国已成功发射 16 颗气象卫星, 是世

6、界上在轨气象卫星数量最多、 种类最全 的国家。未来, 这些卫星将大幅度提高我国天气 预报、 气象防灾减灾、 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资 源开发、 生态环境监测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 能力, 并广泛应用于气象、 水利、 农业、 林业、 环境、 能源、 航空和海洋等领域, 特别是在服 务我国 “一带一路” 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 “风云” 作为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 星中的重要成员,观测数据也面向全球开 放、 实时共享, 在天气预报、 防灾减灾等领域 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有 90 多个国家在用风 云气象卫星,在亚太区域有 18 个国家设立 了卫星接收站, 时时接收风云卫星的观测资 料, 为

7、天气、 气候和防灾减灾服务。风云卫星11 月 30 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BR- RC)在北京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成功放飞了 两只普通鵟, 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其中一只普通鵟是被救助人发现后 喂养了几天才联系到 BRRC 的, 10 月 12 日刚到 BRRC 的时候看起来很虚弱, 右 腿有点瘸而且肿胀, 腿上拴着绳子。 同时, 经进一步的 X 光检查, 在其体内还发现了 一颗弹珠, 应是被人非法射伤。另一只普 通鵟是 11 月 6 日被接到 BRRC,口腔内 有血, 胸部和龙骨突处都有伤, 羽毛有轻 微的磨损。 截至 2016 年底, BRRC 救助的 4475 只猛禽中, 非法饲养已成

8、为威胁猛禽的主要人 为因素, 比例高达 80.2%; 同时, 使用粘网、 气枪或弹弓的非法捕捉及故意猎杀等行为 造成猛禽受伤而来到中心的 14.9%。 在生态系统中, 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 群少, 却处于食物链的顶层, 扮演了十分重 要的角色。猛禽中的许多正面临灭绝的危 险,有 31 种猛禽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 书, 而我国更是将隼形目和鸮形目中的所有 种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人类对猛禽的保护最直接的是对猛禽 贸易和偷猎的限制,生物多样性公约 和 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贸易公约对涉及猛禽的贸易都有明确的保护条款。 除了对猛禽贸易的限制, 在其栖息地和 迁徙通道救助受伤生病的猛禽, 保护其栖

9、息 地和迁徙停歇地, 减少剧毒鼠药、 农药的使 用等措施等, 都是对猛禽的保护。 11 月,观鸟爱好者在云南德宏发现“神 雕” 白肩雕, 这与德宏州生境类型丰富、 为 不同的猛禽提供了良好的觅食栖息地有关。 在过去的 5 年里, 德宏州建设了大盈江 国家湿地公园、 瑞丽珍稀植物园等, 各类保 护地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 21.54%。加强 生态防护林建设,森林覆盖率达 67.1%, 高 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猛禽保护1 月 15 日上午 9 点,中国科学院深渊 科考队搭乘 “探索一号” 科学考察船从三亚 起航, 按照中国科学院 “海斗深渊前沿科技 问题研究与攻关” 先导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 计划

10、“深海关键技术及装备” 重点专项的任 务部署, 执行深渊科学考察和研究任务。 继 2016 年首航之后, 这是 “探索一号” 科考船第二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科 考任务, 整个航程历时 68 天, 航行 7929 海 里, 共执行了 113 项试验与科考任务。 此次科考团队由中国科学院深渊科考 队的 60 人组成, 其中船员 29 人, 科考队员31 人。中科院深海所研究的深海是指海里 深度超过 6000 米的地方,通常是板块俯冲 形成的海沟区域, 其最深处形似漏斗, 被形 象地称为 “海斗深渊” 。 2 月 28 日,中科院深渊科考队完成了 两条万米级人工地震剖面,剖面设计长度 600 公

11、里, 实际作业长度 669 公里, 投放三 种类型的海底地震仪共 60 台。 其中,第一条剖面计划作业长度 400 公 里, 实际气枪作业长度 438 公里, 投放海底地 震仪 40 台,成功回收 38 台,最大回收深度 10027 米;第二条剖面计划作业长度 200 公里, 实际气枪作业长度 231 公里, 投放海底地 震仪 20 台,成功回收 18 台,最大回收深度 10026米。研究人员介绍, 所有回收的仪器数 据记录完整, 数据质量较好。这些数据极为珍 贵, 为海洋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这一人工地震剖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 首个成功获取万米级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 国家。 中科院自主

12、研发的万米级海底地震仪 则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具有自主 研发万米级海底地震仪能力的国家。 3 月 23 日,“探索一号”完成马里亚纳 海沟海域科考任务返回三亚。“探索一号” 科考3 月, 国家海洋局发布了 海岸线保护 与利用管理办法 。 (以下简称办法 ) 办 法 为依法治海、 生态管海, 实现自然岸线保 有率管控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 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发展的 “生命线”“黄 金线” ,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 办法在管理体制上强化了海岸线保护与 利用的统筹协调, 在管理方式上确立了以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为核心的倒逼机制, 在管 理手段上引入了海洋督察和

13、区域限批措施, 提出了海洋管理工作的新举措、 新要求。 办法 强化了海岸线保护的硬举措。一 是实行分类保护。根据海岸线自然资源条件 和开发程度, 将海岸线分为严格保护、 限制开 发和优化利用三类, 并提出了分类管控要求。 二是制定管控计划。为全面落实 2020年大陆 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 35%的管控目标, 省级海洋主管部门制定本省自然岸线保护与利 用的管控年度计划。 三是严格红线管理。 将严 格保护岸线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 办法加大了海岸线节约利用的硬约 束。一方面, 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自然岸 线。另一方面, 加强占用人工岸线项目的集 约节约管理。 占用人工岸线的项目应按照集 约节约用海

14、的原则,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海 控制标准, 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 发布9月, 北京卫视纪实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 片 守护南海珊瑚林 , 讲述了中科院南海海 洋研究所科学家黄晖带领团队修复南海珊瑚 礁生态的故事。这群科学家在守护南海海底 环境 20年的工作, 才开始为人所知。 珊瑚是一种海洋动物, 在全球 3.6 亿平 方千米的海底面积中, 珊瑚礁只占 0.2%, 但 却是 25%海洋生物的庇护所。渔业、 油气资 源与它们的生存息息相关。 但近 20 年来, 随着海水温度升高、 海洋 酸化、 海水污染增加, 再加上过度捕捞、 盗采, 无数珊瑚虫变成了白骨,生态系统遭到毁灭 性

15、打击。 中国南海拥有全球 2.57%的珊瑚礁资 源, 位居世界第八, 也未能逃脱退化的命运。 1996 年硕士毕业开始,黄晖就与珊瑚 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人工 培育繁殖珊瑚的方法。2002 年起, 她开始组 建团队, 发展至今已有将近 30 人。 对于他们所做的工作, 黄晖有个形象的比喻, 就是在 海底 “植树造林” 。 他们在近海培育珊瑚种苗, 等到幼体长 大后, 再移植到预定海域的人工礁体上。这 两年, 他们取得的最大进展就是稳定基底和 苗圃的技术, 很有成效。 如今,黄晖带领团队已经成功培育 6000 多株珊瑚, 覆盖 10 万平方米的海域。 而 付出的代价, 就是他们每

16、年至少有三分之一 的时间, 都漂在海上或者潜在海底。 珊瑚礁生态环境的修复, 是一个涉及海 洋研究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除了科学家的努 力之外, 黄晖正在努力, 让渔民们也参与到 珊瑚礁生态环境的保护中。 南海海底的 “植树造林” 工程已经取得 了显著的成绩, 但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来说仍 只是一个开头。黄晖团队仍在努力,再过 1020 年, 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改变。守护南海珊瑚林11 月 10 日, 农业部长江江豚全面普查 行动在湖北武汉正式启动。 两艘科考船从武 汉出发, 途经簰州湾、 洪湖、 监利、 石首、 枝江 等地长江干流和叉江河支流,开展科考活 动。到 11 月 16 日, 长江江豚科考队完成了 首站长江武汉上行至宜昌江段的江豚科考 任务,通过目测观察与声学监测, 7 天内观 测到江豚 70 余头次。 科考队在宜昌短暂休整后转向长江下 游, 考察范围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 干流、 洞庭湖、 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 流, 总航程约 3400 公里, 最终考察结果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