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7552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浅析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摘摘 要:要: 土家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当今的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底蕴之深厚,给现在中国文化及土家族本身的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为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进给予了文化支持。尤其是土家族古代的教育制度,给文化的发展增加了杠杆。其作用显而易见,毋庸置疑。因而,研究学习、继承和发展土家族的古代教育制度着实是现在弘扬土家族古代文化的当务之急,使其为更好的发展现代教育服务。客观分析、科学对待古代土家族的教育制度,发现其中的不足,提

2、出解决办法是重中之重。关键字关键字: : 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作用,继承和发扬 任何一个民族基于整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必然要创立旨在培养本民族的文化主 体,保证本民族文化延续的教育制度。在土家族漫长的古代社会,既有长盛不衰的官立 学校,又有面广量大的私立学校。在保存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土家族重 视对汉民族文化的吸纳,并把儒学教育作为其文化兼容的重要内容及教育发展的方向。 其中,教育机构的形式又分为官办和民办两种形式,各自发挥了对当时文化的相应的推 动作用,共同推动了土家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各自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从而形成了土家族古代教育制度的总的特点。 一、教

3、育机构的设置教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 育又呈现出不同的形式。若以办学主体与经济来源作为划分依据,则我们可以把传统教 育分为官学与私学两大类。在古代土家族,私学就是个人创办的学校,主要包括私塾、 义学和书院;而官学则是由国家创办的学校,主要包括社学、土司学校和官府学堂。(一) 、私学 1.私塾,又称家塾,是民间私学的一种形式,塾师或在自己家中,或在祠堂、庙宇, 或租借他人房屋设馆,招收附近学童就读,并收取一定的学费的教育形式。 在土家族,私塾兴起于“改土归流”以后,由于土司制度的废除,大量精通儒学的 有识之士涌入土家族地区,开设学馆,充当塾师以执教

4、为业。一时间,私塾、学馆遍布 整个土家族地区,它与公立小学、教会小学长期共存,构成了土家族地区初等教育网络。 其规模、数量在土家族地区情况各不相同,学生人数也是因地而异。 在私塾学习的学生称为学童,年龄一般在 5 到 13 岁之间,也还有年龄更大的。在 教学内容方面,主要有文化启蒙,由浅入深,先识字。通过识字教学,开蒙杨正,所用 教材主要是传统的蒙学读物,比如千字文 、 百家姓 、 三字经等,后又读大学22、 中庸 、 论语 、 孟子 。识字之后,就学习写作,先对联后诗词。在教学方法上, 采取个别的教授方式,塾师领读,学生跟着朗诵,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倒背如流。 2.义学,又称义塾,也是私学的一

5、种形式。一般指私人捐资设立,或利用祠堂、庙 宇等公产创办,以贫寒子弟为教育对象的免费蒙学。这种办学方式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 出现了,在元明时期并无太大的发展,只是到了清朝,满族清王朝为了通过思想、文化 控制达到加强其在中原的政治同一的目的,而积极倡导和兴办义学。鱿由于政府的支持,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掀起了兴办义学的热潮,义学一度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土家族地区 的义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义学作为一种民间的教育机构,招收的多是贫寒人家的子弟,带有慈善事业的性质。 同时,它对于开启民智、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同时这种 教育形式任然带有阶级性质,其目的任然是统治阶级

6、用于缓和民族矛盾的教化少数民族 的。 3.书院,也是私学的一种形式,其发源于唐代,在宋、明时期获得一定发展,到清 朝雍正时期,逐渐被朝廷控制,从而逐渐三十了学术自由的独立性。就其经济来源及管 理体制而言,属于民间私学的一种教育机构。这种教育机构的突出特点是将学术研究融 于教学活动之中,书院既是教学基地,又是研究场所。其老师多是当地的著名学者,少 数是学有成就的生徒,他们的讲学内容往往是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书院允许不同学派 之间开展辩论、争鸣,鼓励师生之间的辩驳、讨论,倡导学术上的自由争鸣之风。书院 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四书五经等儒学文化之外,还重视对学生的道德规范和实践能力的 培养,要求学生通过

7、研读四书五经 ,修身养性,完善人格,关心国计民生,注重实地 调查。土家族古代这种教育方式探索了人才培养的特殊方式,倡导了学术自由的精神, 实现了培养人才与研讨学术的完美结合,对保存和发展土家族的文化以及中华民族文化 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制约的。那么私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 在土家族地区的发展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第一,官学不能满足土家族社会成员 对教育的需求,从而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统治阶级对私学的承认和 鼓励,推动了土家族地区的私学的发展;第三,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施“儒化”的民 族政策,也是土家族地区私学发展的重要原因。 土家族古代的这

8、种教育方式,为更多的一般老百姓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在古 代,上学尤其是上官立学校是有严格的等级规定的,一般的老百姓小孩子是没有机会或 资格上学的,上学基本上都是贵族子弟的特权。私学的设立,使他们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满足了他们学习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得以摆脱文盲。更有意义的是他们还可以利用 这样的机会去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使他们从社会最底层进入到中上层,实现社会地位 的跨越。而对整个社会而言,私学的开展,推动了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栋梁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增强国力。 (二)官办教育机构的变迁 1.社学,是封建王朝在乡镇基层设立的地方官学,创设于元代至元二十三

9、年。社学 是元、明、清三代乡村设立的教育机构。经过三代王朝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到了清朝渐 近完善。三朝以各县所属村庄 50 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以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 所,学校选通晓经书者为教师,专招 15 岁以下的学生。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 、 大学 、 论语 、 孟子 ,明朝时还兼读御制大治及本朝律令,讲习官、服、婚、葬 等礼节。土家族地区教育发展在历史上也有短暂的社学史 ,期中较早的社学是明嘉靖 十年在印江县太阳山麓建立的印江社学。 虽然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强调在乡间办社学,但社学始终没能像书院、义学那样兴盛 起来,最终被儒学(县学)所取代。 332.土司学校,是在土司统治时期,封建王

10、朝为培养土司贵族子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 土司所在地相继设立的官方学校。它是封建王朝政府官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土 家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所土司学校是永乐年间的秋阳宣抚司学,该土司学校建立以后,对 土家族地区的影响极大,许多其他土司纷纷仿效,呈书朝廷,请求设立土司学校。 土司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司学校的建立,使中央王朝的官学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得 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了不同之间的文化交流。但是土司学校的设立仅仅只是为 土司贵族子女接受汉文化教育服务的,对于那些渴望学校教育的下层土家民众而言,接 受土司学校教育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 3.官府学校,这是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所在地

11、设立的地 方官学。官府学校的设立,情况大致是府、州、县各设官学一所,个别地方可以根据行 政建制设立厅学、卫学。府学、州学、县学之间具有行政隶属关系。府学为地方官学的 最高管理者,设有训导一名,主管各州县的教育工作;设有行政一名,负责全范围的考 选、考务工作。 土家族地区改土归流之后设立的官学学堂数量庞大,清廷对官府学堂的教学内容、 管理方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内容方面, 以程朱理学及儒学作为主讲内容。 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学规,强调学生的人品修养。 官府学堂设置的重要目的有二。一则大力推行儒家文化,使土家人“亦得闻作忠作 孝之大端,立身行事之根本,久久习惯,人心正,风俗厚,而礼仪

12、可兴亦” ;二则为科 举考试输送人才。 封建王朝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维护集中统一的国家政权,在土家族地 区逐渐建立起官学教育体系,推行汉文化的教育制度。毫无疑问,官学教育机构的建立, 促进了土家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其一,促进了儒学在土家族地区的传播;其二,造就 了一批土家族文化名人;官学教育培养了 一批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文人学士,又保持 和发展了土家族艺术创作的民族特色;其三,培养了大批封建科举人才。 二、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 土家族古代教育就其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而言,与汉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具有某些相 似之处,即重视儒学文化的灌输及儒家道德的教化,以科举取士作为民族教育的价值取 向。同时

13、,土家族地区的古代教育始终关注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把保存和发展民族文 化摆在教育的首位,因而,其古代教育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一) 、教育内容土家族的古代教育内容,除重视道德教化及知识传授外,还重视民族历史教育 及民族艺术教育,因而,其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强的民族性。1、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土家族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土家族一直保留着尊老爱幼、与人为 善、助人为乐、热情好客、以诚待人等传统美德,这些道德观念渗透在土家族的家庭生 活及社会生活当中,体现土家族道德教育重视伦理、重视家庭、重视群体的价值取向, 也体现出土家族教育的民族性。2、历史教育民族历史教育也是土家族古代教育

14、的内容之一。土家族人以神话、史诗为教材, 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土家族先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发武陵山区的艰辛历史。 制天制 地 、 雍尼补所 、 摆手歌等不仅是记载土家族生息繁衍的创世史诗,而且是土家族 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作为民族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制天制地及雍尼补所把 民族起源的知识置于神话想象中,反映了土家族先民探索民族文化源头的理性思维能力。 摆手歌是一部记载土家族艰辛创业的英雄史诗,其全部内容共分为人“类来源歌” 、 “民族迁徙歌” 、 “农事生产歌” 、 “英雄故事歌”四部分。 摆手歌的传承过程,其实44就是土家族感受民族历史教育的过程。3、技能教育世居于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在民族生存

15、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逐渐探索出适合 于本民族发展需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能和生活技能,这些生 产、生活技能以言传身教、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并成为土家族传统教育的重要 内容。 在古代,农业生产时土家族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土家族探索积 累了许多耕作方式、作物种植、畜禽饲养等方面的生产技能。在生活方式方面,土家族 的衣着服饰、饮食方式、居住方式都各具特色,丰富多样。这些生活方式是土家族古代 人民的生活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三、土家族古代教育的特点 土家族的古代教育,由于受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政治经济状况及外来文化的 影响,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教育

16、发展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土家族古代 教育变迁的历史轨迹和总体面貌。其古代教育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 、汉文化于土家族文化相交融土家族古代教育的发展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在土汉文化交流中虽然表现出双向 互动的交流和融合,即一方面土家族接受汉族的文化和生产技术而有所汉化;另一方面, 土家文化经过汉族文化人的介绍和传播,使汉民族社会更多的了解了土家族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 (二) 、官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相补充在土家族古代教育发展史上,官学和私学一直呈现互为补充、此消彼长的发展 态势。官办教育机构和民办教育机构共同构成了土家族传统教育的完整组织体系。官立 学校的办学目的在于直接培养出合格的政 府官员,而民办教育机构旨在教化民风,其 学员必须通过科举,才能进入仕途。 (三) 、世俗教育与宗教教育相结合在民族地区,古代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宗教教育在向受教育着灌输宗教教义、 宗教人生观、宗教道德观的同时,又充当世俗教育的手段和工具,服务于世俗教育及文 化传播。宗教教育的世俗化及人文特点,决定了它与世俗教育之间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