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5675011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6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测试卷姓名: 班级: 总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7题 24分)第一部分第 二 部 分第三部分一二三四得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巢穴(xu) 记载(zi) 斤斤计较(jio)B.解剖(po) 暂时(zhn) 茅塞顿开(s)C.脑髓(su) 颠簸(b) 牵强附会(qin)D.酝酿(nin) 应酬(yn) 扣人心弦(xin)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是(2分)( )A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张灯节彩,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B 故宫博物院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C 明察秋毫的办案能力往往来自周密的思考和

2、认真的分析。D 盛夏的百花山,蓝天白云,绿草鲜花,蜂飞蝶舞,充满诗情画意。3. 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修改:删去“问题“。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修改:删去“通过“。C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修改:将“获得“改为“包揽“。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修改:在“是“字后面加上“能“。4.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7分) 小时候,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夜泊

3、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己亥杂诗中,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请你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写出带有哲理性的句子: ,。 5. 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_ ,_ _ ,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6. 为了解课外阅读情况,语文学习小组对本校和某高中进行了同票抽样调查,并统计如下:窗体顶部课外阅读的主要读物初中高中投票数百分比投票数百分比文学名著42票14.38%94票 32.2%科普读物39票13.36%74票25.3%学科辅导书149票51.03%25票8.6%武打作品

4、26票8.90%27票9.2%言情小说29票9.93%46票15.8%为人处世指南7票2.40%26票8.9%(1) 仔细分析上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具有哪些区别。(2分)(2)学习小组认为课外读物的类型与提高语文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他们针对统计表中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将开展一次语文主题阅读活动,请你拟出简洁、鲜明的主题,并根据主题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为本次活动自行设计一条生动的标语。(4分)主 题: 标 语: 7. 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_、童真、_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_“。(3分)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46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第8-10题(6分)

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代的马致远,“天净沙“是_。(2分)9.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夕 阳 西 下,断 肠 人 在 天 涯。10.“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温馨的景象,联系全曲,谈谈作者为何这样写。(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14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 莲之爱,同予

7、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译文: 1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2分) 三、阅读朱光潜的论读书,回答1618题。(9分)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着抚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

8、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世间有许多人【甲】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人【乙】些吗?他生平【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不读书而讲革命,不知道“光“的所在只是窜头乱撞,终难成

9、功。这个道理,孙先生懂得最清楚的,所以他的学说特别重“知“。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不看见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吗?你慢些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吧!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现在已经比不上三五岁的小孩子们那样好奇,那样兴味淋漓了。你长大一岁,你

10、感觉兴味的锐敏力便迟钝一分。达尔文在自传里曾经说过,他幼时颇好文学和音乐,壮时因为研究生物学,把文学和音乐都丢开了,到老来他再想拿诗歌来消遣,便寻不出趣味来了。兴味要在青年时设法培养,过了正当时节,便会萎谢。比方打网球,你在中学时喜欢打,你到老都喜欢打。假如你在中学时代错过机会,后来要发愿去学,比登天还要难十倍。养成读书习惯,也是这样。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7.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无论忙 比你忙 还要忙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18找出文章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四、阅读

11、下文,完成19 -24 题(17 分)那些“怪教授“们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 ,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

12、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 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

13、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

14、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