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465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年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二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突破二专题突破二 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中国历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政策,而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 B汉武帝雄才大略 C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 2.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的有效管理。下列行政或军事机构管辖的地区是( )A西藏 B东北 C新疆 D台湾 3.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体系,帝国采取“用 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 A.联

2、络月氏、北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筑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修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4.“连接亚欧风物,融会东西文明”“一带一路”勾画了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 共赢的新蓝图。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 A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B唐代商人出海贸易的交通要道 C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D清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5.“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 ”材料中 的措施促进了( ) A民族融合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6.文物是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下面图

3、片体现的主题是( )2A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B唐代的对外交往C明朝的建筑成就 D清朝的经济繁荣7.“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 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 A汉族与南诏 B汉族与吐蕃 C汉族与鲜卑 D汉族与回纥 8.“听到波罗兄弟对关于拉丁人的一些事情的问题回答之后,鞑靼皇帝忽必烈非常高兴。 他想任命他们为使臣,派遣他们回访教皇。 ”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 列哪个人物的表述( ) A亚历山大 B荷马 C马可波罗 D穆罕默德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 ,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 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

4、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10.小菲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战争形势图,依稀能看出“倭寇、台州、福建、广东”等字样。 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1.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 “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能够印证 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12.晚年的康熙帝引用诸葛亮的话对自己的一生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列属于 他的功绩的是( ) 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台湾府设置伊犁将军A. B. C. D. 13.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

5、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 14.边疆治理一直为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重视。下列措施与驻藏大臣的设置属于同一朝代 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府 B设立宣政院 C戚继光抗击倭寇 D实行金瓶掣签制315.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一些资料。下面这组图片资料体现的主题是 ( )A唐朝的经济繁荣 B明朝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C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古代的对外友好交往 16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

6、这一主题 的是( ) 赤壁之战文成公主入藏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 A B C D 17.历史实物是获取历史信息的可靠依据。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应从下列文物中选取( )A B. C. D. 18.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419.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 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

7、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这主要是因为周恩来在会议上(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提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议案 D.缓和了中美关系 21.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 ;美国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 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

8、重返联合国 D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2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应 当是( )A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祖国统一大业完成 23.主题歌始终有你中有“东方跟西方的文明,邂逅了冲劲,繁荣这里,遇上安 定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几句歌词。在这一“路径”的指 导下,我国实现了( ) A.改革开放 B.国家独立 C.民族觉醒 D.港澳回归 24.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 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 包括(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

9、立外交关系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5.曾于 2001 年、2014 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 多边外交活动是( ) A朝核六方会谈 B万隆会议5C博鳌亚洲论坛 DAPEC 会议 二、综合题二、综合题 26.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 予官爵,赐给田宅对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 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材料

10、二 雍正皇帝曾经明确指出:“从俗从宜” , “从安其俗” ,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 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材料三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 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3)据材

11、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27.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 “一带一路” )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6材料二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 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

12、三材料三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 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 区域大合作。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 年 9 月 7 日)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 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 年 11 月 18 日) (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 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二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