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67356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沂水县高中历史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总结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第 25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雅尔塔体系确立(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2)基础:美苏均势(3)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4)意义: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1)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2)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3.美苏两国

2、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二、美苏冷战1.冷战的最初信号:丘吉尔铁幕演说2.冷战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 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原因?(1)根本原因:战后美国欲称霸世界。(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壮大,妨碍其称霸。(3)苏联在军事政治上能与美抗衡,使美国又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4)兵戎相见并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为刚刚饱尝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反对。4.美苏冷战的表现表现 国家国家政策政策 政治政治经济经济军事军事美国美国冷战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2

3、 -苏联苏联对抗对抗苏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的影响1.消极影响:(1)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2)两大阵营对峙,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3)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2.积极影响: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小结:小结: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三者基本上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的称谓)(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2)雅尔塔体系下

4、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3)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3 -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比较(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3)实质: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它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