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6736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实 2004.5经济理论与实践试论 孙子兵法 中的管理思想董海洲,王建军(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89)作者简介董海洲(1972 - ) ,男,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建军(1975 - ) ,男,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子兵法 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 作,共13篇,由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 人,我国古代大军事家,被尊称为 “武圣” 、“东方兵学鼻 祖” 。在 孙子兵法 中,孙武用朴素的辩证法,总结了殷 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几百次战争的决策、 指挥、 战略、 操作技巧、 伦理行为等实例和经验,并吸收了当时各国 诸侯的兵家思想,构筑了一个严密的兵

2、家管理理论体 系,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兵家管理规律,使兵 家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时过两千多年,孙子兵法 不仅仍为今日世界各国 的军事家必读之书,而且还为日、 美等国的外交、 政治、 工商企业等各界所高度重视,称其为 “外交教科书” 、“政 治秘诀” 、“人生哲学” 。在日本,不仅有很多人致力于研 究 孙子兵法 在管理中的应用,还专门在企业中举办 孙子兵法 学习班,他们认为,要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 读 孙子兵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 企业管 理 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 一书中 “揭示的许多原理原 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 。 孙子兵法 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对人

3、类社会活动规 律的揭示,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下文将主要从目标 管理、 战略管理、 行政管理、 经济管理、 信息管理、 人才管 理等六个方面,对 孙子兵法 中的管理思想作初步探 讨。 一、 目标管理思想 什么是目标管理?目标是人类社会主体活动的特 征,而目标管理就是通过目标的制定、 实施和评价等一 系列的工作,充分发挥目标的心理管理功能,明确目标 管理的心理要求,是目标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心理基 础。 孙子兵法 中的 “全胜而非战” 的管理心理目标,是 以孙武为代表的先秦兵家提出来的,当时的兵家著作对此基本上达成了共识。 孙子兵法 中写道:“凡用兵之 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4、全旅为 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 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 之善者也”(谋攻篇)。我们认为这里提出的 “全国为 上”,就是指在能够保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获得完全的 胜利,而 “不战而屈人之兵” 则是对 “全胜” 思想的最好诠 释。 孙子兵法 强调:“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 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 下,顾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 真正善于用兵 的人,使敌人屈服,占领敌人的城池,毁灭敌人的国家, 可以不必让军队长期作战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但一定要 向全胜的目标努力。所以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做到:在军 队不受挫折的

5、前提下使目标利益能够保全。孙武的 “全 胜而非战” 的思想,是兵家目标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据 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中外兵家思想的论著中 还没有能胜过这一思想的。 我们认为 孙子兵法 中提出的目标分为五个不同 层次:“全国” 、“全军” 、“全旅” 、“全卒” 、“全伍”,可以看 成是远大的战略目标和较近的战略目标。在这五个层 次之上,又有 “全” 与 “破” 两个水平。孙武认为,所谓 “破” 即通过直接的交战而获取胜利,这不管取得多大的 利益,总是其次的,直接作战必然有伤亡和损失,不能称 为 “善之善者也”;所谓 “全”,就是不通过直接的交战而 使敌人屈服的 “全胜”,这样既能实现既定

6、目标,保全利 益,又不会造成损失,这才是 “善之善者” 。因此,“全胜” 是孙武希望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能够达到这种理想 状态的将领,在取得胜利时,既没有智谋的名声,又没有 威风的武功,因为他们取得胜利都是很有把握,而被认 为是理所当然的,这才显示出他们优秀的指挥才能。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顾其战胜不忒;不131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 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 因而,孙子兵法 中的 “全胜” 主张,与它的 “胜于易 胜” 和 “胜已败者” 的观点是一致的。这表明孙子重视谋 略和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但又不是仅仅依靠 某一方面,而是把军事力量和人的

7、计谋恰当地结合起 来,以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 孙子兵法 的目标管理思想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认 识到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战,是为了和平,反对穷 兵黩武。而要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不能仅仅依靠人的智 谋,也不能仅仅依靠战争,而要使两者恰当地配合,巧妙 地运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二是重视人谋,认识到 只有首先在战略和外交上获取优势,才最为明智,而出 兵攻城总是下策。正如 孙子兵法 所说:“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这种主张得到了先秦以 及后来兵家的发扬光大。三是实现战略目标,必须通过 修仁政、 建法度、 富国强兵来实现。如 孙子兵法 中说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顾能为胜败之政”

8、 。四是重视 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利益,而且要在解决冲突 的前提下,努力保全敌我双方的利益。 孙子兵法 中的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全胜思想,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目 标管理思想的高屋建瓴和先秦兵家的远见卓识。 二、 战略管理思想 孙武是古代世界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孙武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 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 下攻城。 ” 意思是说,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所以,用 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 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城。 在这里,孙武强调了战

9、略致胜的重要性。如何制定 战略?孙武认为要 “知彼知己”,即全面掌握竞争双方的 各种情况,既了解敌方,又了解自己。 为了进行有效地分析,按照孙武的说法,在运筹、 谋 划大计方针时,需要把掌握的具体内容转化成可以计量 的内容,即 “五事” 和 “七计” 。所谓 “五事”,就是 “一曰 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通俗地说,就是竞 争双方的政治状况、 天时、 地利、 将帅的情况和法度。所 谓 “七计”,就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 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 “五事” 、 “七计” 就是知彼知己的基本内容,对 “五事” 要进行分析 研究,要用 “七计” 对比敌

10、我双方的优劣,主要是强调要 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确定战略目标,从而作出战略决 策,制定战略计划。 三、 行政管理思想 孙武生活的春秋时期,战争频繁,为取得战争的胜 利,他提出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的行政管理原则和方 法。所谓 “文”,就是 “仁”,即反复对被管理者进行政治道义教育,包括怀柔和重赏,使之亲附;所谓 “武”,就是 “法”,即用法纪手段约束被管理者,包括强迫和严刑,使 之畏服。管理者采用文武兼施、 刑赏并重的原则治理军 队,就能使 “上下同欲” 。但是,使用 “武” 的手段要有前 提,即在士兵没有亲附的情况下,如执行惩罚,他们不会 服从,不服从就难以指挥;在士兵已经亲附的情况下,如

11、 不执行纪律,他们也不能用来作战。因此,必须先文后 武,文武结合,才能管理好军队。孙武重视人心向背对 战争的影响,认为 “修道而保法” 是战争胜败的关键。这 里的 “道”,就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里的 “法”,就是建立良好的法令制度。有了这两条,民众在 战争中就会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达到 “令民与 上同意”(计篇)的要求。 孙武为了实施 “文武” 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如下三条 具体做法: 第一,要仁爱士兵。孙武提出 “视卒如婴儿” 、“视卒 如爱子” 的管理思想,以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感情,使士兵 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去拼死作战。 第二,要赏罚分明。要使军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 部队;要使

12、军队勇于夺取敌人的物资,就要赏罚士兵。 先得先奖,多得多奖。孙武曾提出在车战中 “得车十乘 已上,赏其先得者”(作战篇)。 第三,要严格管教士兵。孙武认为将帅平时要用政 治道义教育士兵,用军纪军法严格管教士兵,士兵就能 养成服从的习惯。平时能贯彻执行命令,则表明将帅 “与众相得”(行军篇)。 四、 经济管理思想 孙武非常重视战争对一个国家经济产生的消极影 响。他认为国家因用兵而导致贫困,也因战争而引起物 价飞涨,使百姓财富枯竭,国家财政发生困难。为了应 付战争又要增加赋税,搞得家家空虚,国家陷入困境,而 外敌又会乘机而攻之。为解决战争对国家经济的消极 影响,孙武提出三种措施: 第一,用兵贵速战

13、速决,不能久拖。认为战争长期 拖延不利于国家,“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贵胜,不贵 久” 。 第二,因粮于敌。利用敌国的资财,在敌国解决军 队粮食给养,“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这样,既能解决 远道运输造成的困难,又可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 第三,要节俭。孙武认为,兴兵、 出征、 公室开支使 百姓耗费很大,如果只吝惜爵禄金钱是不仁慈的,而 “主 俭臣收,以御富民” 才是正确的道路。其具体办法是改 革田亩制,减少征收赋税,减少士官,以 “厚爱其民”(银 雀山汉墓竹简 孙子兵法 吴问)。 五、 信息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中包含着古代朴素的信息观,揭示了信息联系的规律。按照孙武的认识和设计,运用信息主要

14、 靠 “算” 和 “知” 。231第一,算。孙武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 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孙武对于庙算是非常重视的。 庙算,是古代人们出战前在祖庙里举行的一种定计谋、 作决策的仪式。孙武认为,要打有准备之仗,就必须 对敌我双方的情况进行计算、 思考和比较。这种 “算”,要先算,算得早、 算得及时;要多算,算得详细,经常权 衡。实际上,这里的 “算” 就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进行的一种预测。算得早与算得晚,多算与少算,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任何事物,只有早作预测,多作 打算,才能使得事物朝着既

15、定的目标发展。第二,知。孙武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 出于众者,先知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武把 “知” 即信息工作看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这在当今其他各种组织管理活动中也有借鉴意义。 “知己知 彼”,突出的就是一个 “知” 字。在 孙子兵法 中还提供了不少如何去获取 “知” 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相敌”,即直接观察法。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敌方各种不同的表象,以判断敌之虚实,意图就是既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又能因敌之情、 察敌 之隙,找出出击的有利时机。2.“动敌”,即引导观察法。孙武说:“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16、,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 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篇)。意思就是:通过认真分析,可以知道趋利避害的方法;通 过挑动敌人,可以了解敌人的规律;通过佯动示形,可以掌握敌方的地形道路情况;通过实地侦察,可以了解敌人兵力部署情况。这里的 “作之、 形之、 角之”,实际上就 是告诉我们在任何正式行动之前,都要进行试探侦察的一种方法。3.“用间”,即隐蔽观察法。孙武归纳出五种 用间的方法,这就是因间、 内间、 反间、 死间和生间。使用间谍这种隐蔽的方法,去搜集对方的情报信息,从而 可以达到掌握对方的内部机密的目的。孙武指出,对搜集来的信息要进行分析、 筛选,因为 “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 。所以,对信息情报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信息传递也要正确及时,要依靠恰当的媒介和载体。不能仅凭耳之闻、 目之见的表面现象就草率地作出决策。例如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等等。六、 人才管理思想孙武说:“故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