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5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5666175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5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5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愈的,使其减轻恐惧感; 如病人肠鸣音正常,应尽早进食,鼻饲要素饮食,混合剂; 鼻饲流质的温度应适宜,在38 40之间,不可过热或过凉。本组48例病人,症状均在2天内得到控制,但易反复发生,所以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 胃内注药物,常用的药物有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凝血酶、 云南白药等; 静脉输入制酸剂,如甲氰咪胍、 洛赛克。2. 2 腹泻:腹泻是肠内营养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有20例,发生率为35 %。腹泻产生的原因: 术后病人体质弱; 食物从固体状态到液体状态的改变,病人尚未耐受; 营养液配方脂肪含量高,纤维素成分多或加入高渗性食物; 每次注入量大或餐具不洁造成污染。护理措施: 根据病人个体

2、情况,采取逐步适应的方法,每日鼻饲68次,每次入量由80100ml逐渐加至200250ml ; 调整营养配方; 避免人为污染,配制营养液于8h内注完,容器保持洁净、 无菌; 每天记录大便次数,视病人具体情况使用止泻药或其他药物进行调整。本组20例腹泻病人经过精心护理,症状均于2天内得到控制。2.3 腹胀:本组有8例自诉或表现有腹胀、 胃部不适感,发生率为14 %。术后病人由于输液时间长,下床活动时间少,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慢,就会引起病人腹胀、 胃纳欠佳。护理措施: 注意倾听病人诉说,听肠鸣音,记录肠蠕动情况,对原因做出正确评估; 腹胀严重的可持续胃肠减压; 每日做

3、腹部按摩34次,增加胃肠蠕动,加快胃肠的血流,这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 每次鼻饲后给予坐位或半坐卧位3040min ,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的运行; 在每次鼻饲营养液间注入少量新鲜果汁,帮助食物消化; 配合使用胃动力药。2.4 便秘:术后下床活动少,摄水不足,营养液中纤维素含量低,都可引起便秘。护理措施:改进营养液配方,每天注入足够水分、 鲜果汁,增加床上被动的活动量,多给予腹部按摩,促进胃肠蠕动;每天记录大便次数。已发生便秘者,给予果导鼻饲或番泻叶鼻饲,也可应用开塞露纳肛,必要时灌肠。本组18例发生便秘的病人,经用缓泻剂鼻饲或开塞露纳肛,均能自行排便。2. 5 呕吐:2例呕吐病人均发生于鼻饲

4、的最初3天内。与鼻饲时注入速度过快、 每次注入量较多、 胃管放置过深等有关,有的病人因各种原因致胃排空过慢,或病人对营养液暂未耐受,鼻饲量过多时,可出现呕吐。护理措施:少量多餐、 减慢注入速度、 入量以递增的方式,先予30ml缓慢注入,逐步过度至正常量; 如胃管置入过深,适当拔出少许; 体位以坐位或半坐卧位为佳; 置入胃管第一次鼻饲时抽空胃液。呕吐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适时吸净气道内分泌物,以防误吸,并予温开水漱口,或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及时清理呕吐物。2. 6 呃逆:呃逆的原因可能与病人膈肌痉挛或膈神经麻痹、 胃积气、 胃管置入过深等有关。护理措施:积极寻找原因、 对症处理,教病人做深呼吸

5、、 屏气,同时观察胃管放置是否过深,将胃管拔出少许,如效果不佳,可配合使用解痉、 镇静剂。本组1例呃逆病人经多种方法处理症状仍无缓解,最后拔除胃管,呃逆即停止。2. 7 脱管:本组3例,发生率为5. 3 % ,原因是留置胃管致病人不适的改变,病人缺乏相关医学知识,导致病人自行拔管;除病人自拔管外,临床上常由于胃管固定不牢固,在术后病人烦躁不安、 咳嗽、 打喷嚏或翻身时不小心导致胃管脱落。护理措施:术后做好宣教工作,向病人解释留置胃管的重要性,有预见性地说明置管时及留置胃管期间的不适,让病人有充足的心理准备。胃管固定牢固是预防脱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固定方法,在病人用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容易脱管。我科

6、改良了固定方法,胃管前端贴一胶布,用作鼻饲位置的标记,一条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另一条胶布覆盖于交叉胶布的两端,第三条胶布对折粘住胃管,胶布两端固定于耳垂的前后。经用改良方法固定后,无1例因固定不牢而致脱管。2. 8 堵管:堵管原因多与不按规范操作有关,如鼻饲后没有及时注入温开水或注入有渣食物堵塞胃管出口。有些药物如洛赛克胶囊容易粘附在胃管壁而堵管。护理措施:重在预防,选择管径适宜、 质量好的胃管;规范操作程序,每次鼻饲完食物,注温开水冲洗鼻饲管;有渣食物经过滤后再行注入。注入药物时分次少量注入胃管,每次注水要加倍,一经发现堵塞,可予胃蛋白酶10ml注入胃管,让其溶解堵塞胃管的颗粒,30min后

7、再尝试注入温开水,观察是否通畅,不通时重新置管。2. 9 代谢异常:主要是水电解质发生紊乱、 血糖代谢异常以及维生素缺乏等。护理措施: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每周测血糖34次,对于糖尿病人每天测血糖1次。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皮下使用者,应在餐前30min注射;静脉滴注者,注意其滴注速度、浓度,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是否有低血糖症状。腹泻病人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防止出现高钠血症性脱水。2. 10 感染:留置鼻饲管长时间对鼻咽部黏膜的压迫、 牵拉、 摩擦刺激,容易引起黏膜糜烂、 感染;年老体弱者发生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保持鼻腔干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胃管固定良好,防止过分牵拉;冬季天气

8、干燥,可于鼻腔点石蜡油润滑,以减轻胃管对鼻腔黏膜的摩擦;保持口腔清洁,每天口腔护理2次,并观察口腔黏膜情况,以防止发生鼻窦炎、 腮腺炎等,严防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收稿日期 2004 - 08 - 21)围麻醉期病人的心理护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450052) 李 红无论何种手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恐惧、 焦虑、 害怕等负性心理反应。国外对术前恐惧的研究发现,62 %的病人担心麻醉出问题,15 %怕开刀,23 %为其他原因1。由于传统观念和工作环境条件的限制,往往只强调治疗与操作的安全性、 有效性和麻醉苏醒时间的短暂,忽略了病人的舒适性和心理反应,其结果会引起机体明显的病理生理改变

9、,危及病人围麻醉期的安全,同时加重病人的心理创伤。因此,做好病人围麻醉期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 麻醉前探视的心理护理麻醉前探视病人,详细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及心理59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年1月第11卷第1期HENAN JOURNAL OF SURGERYJan. 2005 ,Vol. 11 ,No. 1.特征。患者常因一系列术前检查、 准备和留置导管,心情紧张,因缺乏医疗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的很可怕,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应该诚恳地与患者交谈,介绍麻醉方法,以及患者如何配合麻醉,麻醉时感觉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的认识,患者会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顾虑,我们根据患者的不

10、同心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安慰、 解释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的问题,减轻其心理不稳定因素,使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2 麻醉实施前、 中的心理护理麻醉中的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与亲人分离,陌生的环境,监护仪器的嗡鸣声,都会使患者产生恐惧、 孤独感2。此时应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谈,告诉患者术中医护人员对麻醉的重视、 准备是充分的,减少或消除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增加安全感。协助麻醉医师为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提前为病人介绍麻醉过程中所感觉到的不适。这样,患者一般都很好地配合,使麻醉成功。3 麻醉恢复期的心理护理3. 1 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促进病人舒适自然苏醒:并非所有全身麻醉的苏醒都是越快越好,现代麻醉应

11、更多把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内。过去术后多用药物催醒,陡然苏醒的缺点一方面病人会产生紧张、 恐惧、 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反应;另一方面镇痛药的作用被拮抗,病人感觉疼痛不适,又加重紧张情绪、 躁动,对循环系统影响较大3,增加麻醉恢复期的不安全性。通过改善病人呼吸状况,纠正贫血、 水、 电解质紊乱,稳定循环系统,改善病人全身状况,促使病人尽早苏醒,使病人安全、 平稳度过麻醉恢复期。3. 2 麻醉恢复期镇痛与镇静:麻醉恢复期病人在苏醒过程中随着麻醉药逐渐被代谢、 排出会感觉疼痛,各种导管、 机械通气,有创监测管路和引流会引起病人不适。麻醉恢复期病人的镇痛从人道和伦理方面,从机体意义上讲都是十分必要的。术后

12、镇痛泵的应用极大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术后躁动,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使病人能够耐受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 吸痰等刺激。由于陡然苏醒引起机体和心理各种不良反应,会导致在恢复期(如躁动)、 循环波动较大(高血压病人) ,或是接近苏醒仍需机械通气的病人采取适当镇静减轻病人不适,增加病人舒适度。镇静剂的抗焦虑和逆行性遗忘作用可稳定病人心态,避免遗留不愉快回忆,做到使病人舒适自然苏醒。3. 3 心理抚慰:心理抚慰是麻醉恢复期不可缺少的内容,恢复期的病人无论他是不能自主的,或是没有意识的,我们都要像对待正常的人那样去尊重、 护理,因为任何不恰当的语言和行为都可能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恢复期病人意识在逐渐恢复

13、,时时处在痛苦与不安之中。医护人员细致、 周到的护理,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 精神上的鼓励,让病人在舒适自然中苏醒,在苏醒中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精心的呵护,生命的价值被充分的重视,人格和尊严受到尊重,战胜疾病的信心必然会增加4。3. 4 整体化的身心护理:进入恢复室的病人由于年龄、 性别、 经历、 受教育的程度及所得疾病各不相同,对手术、 麻醉所持态度及在麻醉恢复期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也各不相同。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身心护理应该是有的放矢,而不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去了解病人,研究病人,理解病人。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病人的需求,给病人真正的充满人性的关怀。3. 5 带气管导管和机械通气的病人:当病人

14、意识逐渐恢复后,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环境,不能呼吸,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会产生紧张、 恐惧感,病人开始躁动、 挣扎,我们应用亲切和蔼的话语告诉病人手术情况很好,现在麻醉恢复室。用干净的纱布为病人擦拭额头的汗液和口边的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棉签温润病人干裂的口唇,一切关爱的举动都会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融洽医患关系,从而使病人主动配合我们进行的各项操作与治疗。3. 6 婴幼儿病人:在苏醒过程中哭闹不止,言语一般不起作用,顺着发迹轻轻地抚触,或像母亲一样轻拍臂部,患儿会很快安静下来。3. 7 老年病人:身心状况较复杂,有的老人像孩子一样任性,不听医护人员劝说,不配合治疗与操作,有的则表现冷漠孤寂,

15、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亲切体贴的语言,细致入微的照护,让病人感受儿女的亲情与温暖,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参考文献1 戴晓阳,主编.护理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1222 卢兰玲.手术病人麻醉期的心理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 ,6 :4713 黄沙燕,薛荣亮.麻醉恢复期病人的人文关怀.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 ,2 :13144 陈维进,李丹.试论医学人文精神.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 3 :28(收稿日期 2004 - 09 - 21)创伤性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 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河南省汝南县人民医院(463300) 谢全荣创伤性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

16、严重的复合伤,由于其病情变化突然、 发展迅速,常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如果观察护理不及时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失去手术时机,给病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将笔者对36例血气胸合并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663岁,平均39. 5岁。经拍片及CT证实:大量血气胸18例,中等量血气胸11例,小量血气胸7例;颅内血肿11例,脑挫裂伤23例,脑干损伤2例。单纯胸腔闭式引流15例,开胸止血5例,开颅并胸腔闭式引流6例,单纯开颅手术4例。36例中治愈27例,死亡4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5例。2 临床观察与护理2. 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由于本病病情变化快发展迅猛,因此只有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做到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才能有效改善病人预后。观察内容包括: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神经系统体征等。意识障碍是脑损伤病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反映病情轻重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与病人的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