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663480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77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7 附件 8 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2016 (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血糖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血糖仪的一般要求, 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 若不适用, 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 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 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 也可以采用, 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

2、现行法规、 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有创型血糖仪, 根据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管理类代号为 6840。 本指导原则范围不包含微创型血糖仪、 无创型血糖仪、 连续式血糖仪和将血糖检测模块嵌入移动设备或需将数据传输到移动设备中进行显示和分析的血糖仪产品;通过内置蓝牙、WIFI、 178 红外等模块实现与移动端传输的血糖仪依然适用于本原则。 二、技术审查要点 ( 产品名称为血糖测试仪或血糖仪。 ( 血糖仪按其工作原理分为电化学式和光化学式两类产品, 一般由检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

3、AD 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嵌入式软件、信号输出部分(如适用)、电源电路以及按键控制电路等组成。 产品结构框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产品结构框图 图 2 中给出了基于两种检测原理的产品的图示举例,供审查人员参考。 179 (1)电化学法血糖仪 (2)光化学法血糖仪 图 2 产品图示举例 (/( 1.工作原理 血糖仪主要分为电化学法和光化学法两大类。 电化学法采用检测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信号的原理来反应血糖值, 酶与葡萄糖反应产生的电子通过电流记数设施, 读取电子的数量, 再转化成葡萄糖浓度读数。 根据电化学法血糖测试条中所采用的酶不同又分为葡萄糖氧化酶(GOD)法和葡萄糖脱氢

4、酶(GDH)法两种类型。葡萄糖脱氢酶(GDH)在反应中还需联用不同辅酶,分别为吡咯喹啉醌葡萄糖脱氢酶(PQQ-GDH) 、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 (FAD-GDH)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葡萄糖脱氢酶(NAD-GDH)三种。 葡萄糖氧化酶(GOD)法血糖测试反应原理示例如图 3 所示,葡萄糖脱氢酶(GDH)法血糖测试反应原理示例如图 4 所示。 180 图 3 葡萄糖氧化酶(GOD)血糖测试反应原理图 图 4 葡萄糖脱氢酶(GDH)血糖测试反应原理图 光化学法是检测反应过程中试条的颜色变化来反应血糖值,血糖测试条中所采用的酶一般为葡萄糖氧化酶(GOD),通过酶与葡萄糖的反应产生的中间物

5、(带颜色物质),反应后试纸颜色发生改变,运用检测器检测试纸反射面的吸光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即可求出血糖浓度,测试示意图(见图 5)。 图 5 光化学法血糖仪的测试原理图 铁氰化物铁氰化物 亚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 铁氰化物铁氰化物 亚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 葡萄糖酸葡萄糖酸 铁氰化物铁氰化物 亚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 葡萄糖酸葡萄糖酸 铁氰化物铁氰化物 亚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 181 2.作用机理 因该产品为非治疗类医疗器械, 故本指导原则不包含产品作用机理的内容。 ( 血糖仪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 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为划分依据。 1.技术结构 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同,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例如:

6、利用电化学法为基本原理的血糖仪与利用光化学法为基本原理的血糖仪应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2.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有较大差异的,应考虑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 表 1 相关产品标准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93.12007 测量、 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GB 4793.92013 测量、 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9 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 GB/T 147102009 医用电器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196342005 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 826

7、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气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182 GB/T 18268.26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 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 26 部分:特殊要求 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YY/T 0466.12009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 YY 06482008 测量、 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 第 2-101 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 ISO 15197:2013 体外诊断检测系统-用于糖尿病管理的自测用血糖监

8、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注:以上标准适用最新版本。 上述标准包括了产品技术要求和其他相关材料中经常涉及到的标准,注册申请人应关注上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性。 有的注册申请还会根据产品的特点引用一些行业外的标准和一些较为特殊的标准。 (/( 1.适用范围:该产品与配套的血糖试纸配合使用,用于定量检测人体毛细血管全血和/或静脉全血和/或动脉全血(也可以为血浆/血清)中葡萄糖浓度;可以由临床单位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该项操作的患有糖尿病的非专业人员或其家属操作; 只用于监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的效果,而不能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筛查,也不能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 2.适用人群:血糖仪可用于普通人及新生儿血糖检

9、测(注:新生儿血液与普通人血液存在较大差异, 血糖测试参考值和红细 183 胞压积范围不同,如可用于新生儿检测,则应提供相关验证资料)。因葡萄糖脱氢酶产品还需联用不同辅酶,易受其他糖类物质干扰(详见附录 A),不同酶有不同的适应人群,应该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酶技术的血糖仪。 3.预期使用环境:血糖仪产品可在临床机构和家庭中使用;注册申请人应根据产品设计情况, 给出使用环境条件, 至少应包含温度、湿度、电源条件等内容。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的血糖测试产品反应过程需要氧气参与,易受氧气干扰(详见附录 A),因此还应明确海拔高度(注:应给出海拔高度验证资料)。 4.禁忌症:应明确产品中可能存在的禁

10、忌症。暂未见相关报道。 因具体产品的结构及性能不尽相同, 故上述预期用途仅为已注册上市常见血糖仪的通用描述, 审查中应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做出更深层次的评估。 如果不同型号、 规格产品的临床应用不相同,则应分别进行说明。 ( 主要参考 YY/T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风险管理活动要贯穿产品设计、生产、上市后使用及产品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 要体现注册申请人风险管理活动计划的完整性, 尤其上市管理的风险分析与评价过程。 对于上市前风险管理中尚未认知的风险, 应在上市后开展信息收集, 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风险评价,采取控制措施,更新风险管理文件。 血糖仪风险分析应参考 YY

11、/T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行业标准相关要求,逐一进行回答,也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示。 剩余风险分析时, 一定要逐一采取风险 184 控制措施后, 会不会引入或造成更大的风险, 只有新引入风险能转化为可接受风险, 方能认为风险受控。 血糖仪必须进行风险与收益分析,收益大于风险时方可接受。 提供血糖仪产品上市前风险管理报告, 此报告旨在说明并承诺: 风险管理计划已被正确地实施。 综合剩余风险是可接受的。 已有恰当方法获得与注册申请人申报的血糖仪产品相关和出厂后流通与临床应用的信息。 一 应随风险管理报告一并附上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概述管理资料。至少应包括: 产

12、品安全特征清单; 产品可预见危害及分析清单 (说明危害、 可预见事件序列、危害处境和可能发生的损害之间的关系); 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剩余风险评价汇报表。 对于风险分析和管理概述, 应包括一份风险总结, 以及如何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的内容。从生物学危害、机械危害、能量危害、 有关使用的危害、 信息危害和维护不周及老化引起的危害等方面,对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相应的防范措施。 1.风险分析方法 1.1 在对风险的判定及分析中,要考虑合理的可预见的情况,包括:正常使用条件下和非正常使用条件下。 1.2 风险判定及分析应包括:对于患者的危害、对于操作者的危害和对于环境的危害。 1.3 风险形成

13、的初始原因应包括:人为因素,产品结构的危 185 害,原材料危害,综合危害,环境条件。 1.4 风险判定及分析考虑的问题包括:生物相容性危害;机械危害;能量危害;操作信息,包括警示性语言、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方法的准确性;使用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等。 2.风险分析清单 血糖仪产品的风险管理报告应符合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的有关要求, 审查要点包括: 2.1 产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否准确 (依据 YY/T 03162008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 C); 2.2 危害分析是否全面(依据 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14、附录 E); 2.3 风险可接收准则,降低风险的措施及采取措施后风险的可接收程度,是否有新的风险产生。 根据 YY/T 03162008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附录 E 对该产品已知或可预见的风险进行判定,血糖仪产品在进行风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以下的主要危害, 注册申请人还应根据自身产品特点确定其他危害。 针对产品的各项风险, 注册申请人应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降到可接受的程度。 3.产品的主要危害 3.1 能量危害 电磁能: 漏电流, 可能共同使用的设备 (移动电话、 电磁炉、微波炉等) 对血糖仪的电磁干扰, 静电放电对血糖仪产生的干扰,血糖仪产生的电磁场对可能共同使用的设备的影响等

15、引发的危害。 坠落:坠落导致机械部件松动,导致测量错误、误差过大或 186 显示异常。 3.2 生物学和化学危害 生物学: 公共场所未经清洗、 消毒的与人体接触的部件引起的交叉感染;血糖仪的原材料有毒有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化学: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残留引发的危害;长时间不使用的电池未经取出,导致电池漏液引发的危害。 3.3 操作危害 不正确的测量:产品的检测装置超过寿命或长时间未经校准,导致误差过大; 未按使用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测量, 造成的测量失败、 测量误差过大; 使用不同厂家的或与血糖仪不相匹配的血糖试纸条, 造成的测量失败、测量误差过大; 在注册申请人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外使用产品, 可能造成测量误差过大,产品寿命降低; 3.4 信息危害 包括标记缺少或不正确, 标记的位置不正确, 不能被正确的识别,不能永久贴牢和清楚易认; 不符合法规及标准的说明书, 包括说明书中未对限制充分告知, 未对不正确的操作、 与其他设备共同使用时易产生的危害进行警告,未正确标示储存条件、消毒方法、维护信息,未对因长期使用产生功能丧失而可能引发的危害进行警告, 未对合理可预见的误用进行警告等引发的危害。 187 表 2 初始事件和环境示例 通用类别通用类别 初始事件和环境示例初始事件和环境示例 不完整的要求 性能不符合要求; 测量重复性、系统准确性等不符合要求; 说明书未对设备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