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66273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4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_廖彩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报编辑论丛(2011) 68 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编校问题 廖 彩 荣 (江西农业大学 期刊社,江西 南昌 330045) 摘 要: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是植物学上植物命名的国际统一规则,科学准确地把握其规则和构成是植物学研究领域正确书写某一植物拉丁学名的前提与关键,编校实践中,植物拉丁学名的校对问题主要有大小写问题、正斜体问题、缩写问题等。 关键词: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编校 植物拉丁学名是植物的科学术语,是植物进入国际认可领域的唯一身份识别码。现实中,因为其来源多元且复杂,加之我国文字表达植物名与国际统一的植物拉丁文学名之间差异巨大,甚至有些杜撰的、随意拼凑而成的

2、词也作为植物拉丁学名在使用。作为一名合格的期刊编辑,在科技期刊的编校中,应该准确无误地处理好此类编校问题。 1 关于植物拉丁学名 拉丁文因其结构严谨、词汇丰富,表意确切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拉丁语成为西方国家科技积累与文化发展的必备语言1。植物的学名(scientific name)英译是指植物的科学名称,也是某一植物在全世界统一的称谓。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 国家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每种植物只能有一个正确的名称(correct name),即最早的、合乎各项规则的某一名称,不问其来源如何,一律用拉丁文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植物拉丁学名。 2 双名法命名规则及其构成 瑞典植物学家

3、林奈(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的系列鸿篇拉丁文巨著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植物属志(Genera Plantarum)、 植物学哲学(Philosophia Botanica)、植物学批评(Critica Botanica)奠定了其在植物学界的不朽地位,而其在自然系统里倡导的植物学名命名的双名法规则更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并成为了国际统一和被认可的植物命名方法。该方法确立了生物秩序,在植物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林奈倡导的植物拉丁学名双名法命名规则可用结构公式表示为:植物拉丁学名=属名+种加词(种区别词)+命名人。 例如,莴苣的拉丁

4、学名为 Lactuca sativa L.,其即有属名(Lactuca)+种加词(sativa)+命名人(L.)构成; 金莲花的拉丁学名为 Trollius chinensis Bge., 其即有属名(Trollius)+种加词(chinensis)+命名人(Bge.)构成。 2.1 属名(Name of Genus) 生物(含动物和植物)分类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学报编辑论丛(2011) 69科属种,而每一个层次上又分很多亚系,如亚属、亚种等。植物学上的属名是指某一植物属于哪一个属或种的名称。植物属名的来源多样化,根据不同分类其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类

5、别。 (1) 古典拉丁名沿袭。如桑属 Morus、属 Quercus、属 Populus、果属 Malus 等。 (2) 根据形态特征。如青霉属 Penicillium,原意为画笔,因为该植物的分子孢子梗特别像画笔;厚穗爵床属 Pachystachys 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即 Pachys(厚的)+tachys(穗子) 。 (3) 根据地名。如秃杉属 Taiwania,其来自中国地名台湾省;福建柏属 Fokienia,其来自中国福建省。 (4) 根据人名。用人名作为属名是为了纪念某人,而该人应是植物学家或与该植物学家相关的人。如进兰属 Deutia 来自中国植物学家唐进;北极花属、林奈木属 L

6、innaea 均来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Carolus Linnaeus。但是有些属名并非纪念植物学家,却沿用已久,如王莲属Victoria 来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5) 地方俗名。如茶属 Thea,荔枝属 Litchi,来自中国汉语地方名;木木薯属 Manihot 来自巴西原名;桢楠属 Machilus 来自印度原名;银杏属 Ginkgo 来自日语原名等。 (6) 根据用途。如锦葵属 Malva 来自希腊文 Malasso,意为“使之变软”,一次又通便、换血之意;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 来自希腊文 aristos(最好的)+locheia(生) ,其具有作催产药用。 (7) 根据

7、生活环境。如石斛属 Dendrobium,是由希腊文 dendron(树木)+bion(生活) ,因其具有附生在其他树木上而得名。 (8) 对倒字(将原有的属名中的字母改排而成) 。如马蹄香属 Saruma 是由 Asarum 字母变化而来;银鹊树属 Tapiscia 是由黄连木属 Pistacia 字母变化而来等。 2.2 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 种加词是植物拉丁学名中的第二个词,又称为种名,其词性往往为形容词、名词的所有格或同位名词,其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表示植物的特征。如北重楼 Paris verticillata(轮生的) 、臭松 Abies nephro

8、lepis(具肾形鳞片的) 、山定子 Malus baccata (浆果状的) 、鸡冠花 Celosia cristata(鸡冠状的)等。 (2) 表示原产地。如白菜 Brassica pekinensis(北京的)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印度的) 、大车前 Plantago asiatica(亚洲的)等。但是用地名作种加词时,应尽避免用偏僻的、范围过小的地名来命名。 (3) 表示用途。如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药用的) 、漆树 Rhus verniciflua(产漆的) 、木薯 Manihot esculenta(可食用的) 、马齿苋 Port

9、ulaca oleracea(蔬菜的)等。 (4) 表示生态习性。如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夏天的) 、草地早熟禾 Poa pratensis(草地的) 、高山风毛菊 Saussurea alpina (高山的)等等。 (5) 表示真菌的寄主。如大麻壳针孢 Septoria cannabis,其中 Cannabis 为大麻属,意为寄生在大麻上;银杏叶点霉 Phyllosticta ginkgo,其中 Glnkgo 为银杏属。 (6) 表示人名。与属名中的规定一样,也是为了纪念植物学家或与植物学有关的人,一般要把某人人名形容词化,及时加上形容词词尾-iana。如秦氏石楠 Pho

10、tinia chingiana,Ching 是为纪念我国植物学家亲人长先生;旱柳 Szlix matsudana 是纪念日本植物学家松田定久。另一种做法是也可以把人名变为名词的所有格,一般在男性名后面加-ii,如自主休闲居 Spiraea 学报编辑论丛(2011) 70 thunbergii;若人名的词尾字母为元音或 er 结尾的加-i,如锥栗 Casyanea henryi;如果被纪念人为女性,则在名后加-ae,如 laceae 来自女人名 Lace. (7) 来自当地的俗名。如人参 Panax ginseng、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的种加词由汉语的人参和龙眼拉丁化而来。

11、 (8) 名词所有格。以名词的所有格来作种加词,采用这类词多是纪念某人或某地。 (9) 同位名词。以同位名词作为种加词时,这个词可保持原态,无须与前面的属名性别保持一致。如洋葱 Allium cepa,属名 Allium 为中性名词,而种加词 cepa 为阴性名词,原指是洋葱的古拉丁名。 2.3 作者名(命名人)(Authors name) 学名中的第三个词是作者的姓名(也称命名人) ,是为纪念植物的命名人,也就是该植物种的作者。植物拉丁学名后面加上命名人的名字,不但是为了正确和完整地指示该种植物的名称,也是为了便于核实其发表日期,而且该作者要对其所命名的种富有科学责任。 作者名(命名人)也要

12、一律拉丁化处理,可以缩写,但在缩写的过程中只将名简化,用大写各写第一个字母,并按照国际惯例采用名前姓后的做法。我国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同意了我国的人名与地名的国际通用规范。中国植物志编委会采用的做法是:凡 1979 年以后发表新品种所用的人名及地名一律改用汉语拼音,命名人也是如此;但是在 1979 年以前就已发表的新种的人名、地名及命名人可不作改变。 通常而言,命名人的姓名如果较长,可缩写,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字首一连有两个以上辅音时,采取将辅音保留,其余字母省略,代之于西文点(.) 。如 BlumeBl.,BrownBr.,FriesFr.。 (2) 二音节。常取第一音节和第二音节的

13、辅音字母,其余字母省略,代之于西文点(.) 。ThunbergThunb.,HemsleyHemsl.等。 (3) 三音节。 常取其头两个音节及第三音节的辅音字母, 其余字母省略, 代之于西文点 (.) 。如 MaximowiczMaxim.;HebenstreitHebenstrt.等。 (4) 命名人为双姓,两个姓都需要缩写。如 Handle-MazzettiHand.-Mazz.。 (5) 取第一音节并加末尾一个字母。如:MichauxMichx.。 (6) 著名作者的习惯用法。如 LinneLinn.或者 L.,DecandolleDC.。 (7) 为了避免同姓造成混乱,常常将名的缩写

14、置于前面,如 Asa GrayA.Gray,Robert BrowmR. Br.,Nihcola Edward BrownN. E.Br.等。 (8) 父亲和子女均为作者时,儿子或者女儿的姓后加上“f.”或者“fil.”(filius 儿子, filia 女儿) 。如林奈的儿子可以写成 L.f.或者 L.fil.;方培文的儿子方明渊可以写成 Fang f.;刘慎谔的女儿可以写成 Liou filia 等。 (9) 若二人合作命名统一植物命名时, 第一作者置前, 第二作者置后, 中间用“et”或者“&”。如果需要简化处理,则将“et”省略。 (10) 若甲作者曾经为植物命名,但是未经正式发表,后

15、经过乙作者代为发表,可将甲作者置于前,乙作者置于后,中间连以“ex”(从) 。如果需要简化处理,可将“ex”后省略。综观科学原则而言,乙作者才是正式发表该学名的人,由此具有较大科学责任。 (11) 若甲作者曾为某植物命名,并作了相应的描述,委托乙作者代为发表,可将甲置于前,乙作者置于后,中间连以“a pud”(与、同) 。如需要简化命名人时,可将乙作者名及“a pud”学报编辑论丛(2011) 71省略,因甲作者已经对该植物作了全面的研究,可以负起科学责任来。 (12) 若三人联合为某植物命名时,可以写成“甲”、“乙”et“丙”;或者只写第一作者名,后加etc.(et cetera等); 也可

16、以写成第一作者后加et al。 如Chang, Chen et Liou 可以写成Chang etc.。如果三个人都很有名,可将每人名字的字头保留,依次排列,如 Humboldt,Bonpland et Kunth可以写成 H.B.K.。 (13) 某些栽培植物学的学名后面附有 Hort.字样这不是命名人,而是 hortulanorum(园丁的,园艺家的,花匠的)的缩写,意思是此栽培植物的园艺家们培育出来的,没有哪个植物学家为其命名。 3 植物拉丁学名的校对问题 编校实践中,植物拉丁学名校对涉及的主要问题有:植物学名与俗名问题、植物学名大小写问题、正斜体问题、植物学名的缩写问题和植物学名的缩写词问题等。 3.1 学名与俗名问题 植物的学名是国际通用名称,其余各种名称,都是俗名、地方名或者土名,是以英文、俄文、中文、日文或其他文字形式出现。例如牵牛花,有些人可能认为“喇叭花”是俗名,而“牵牛花”是学名,其实,无论是牵牛花、喇叭花,抑或英语中的 Morning Glory,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