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51307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所得税作用及征收方法及论述姚剑豪姚剑豪 一、所得税的功能 1.1 调节收入差别功能 很久以来被人们一致公认的所得税功能是调节收入差别的一个较有效的方法,早在 30 年前,在公有制模式下的社会分配,几乎处于一个非常平均的,故那时及不需要有所得税来 调节收入的差距,但在及其收入分配平均化的模式下,社会的经济发展及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因此当下公有制经济的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几乎不复存在(极个别的还有、朝鲜) ,就连古巴这 样的国家目前也在向私有经济转化。 1.2 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 个人收入所得税也是国家诸多税种的一个,但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比例还是非常小的(应该 在 5%以下

2、) ,但税收对一般百姓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 二、收入分布及分布与社会相关性 在确定所得税征收方案时应该对当下某区域的收入分布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有了收入分布的 数据则可根据所得税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来制定征税方法。 2.1 收入分布的特征值 收入分布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模式,表征分布模型可以有两个统计特征值来描述,一个是收入 均值,另一个为标准差,有上述两个特征值 可派生出另一个相对量即 收入变异系数 CV%, 如下图模拟所示收入分布31000.0%1.0%2.0%3.0%4.0%1000160022002800340040004600520058006400700076008200880094001

3、00001060011200收入元/月占就业总人数百分比3617平均收入:标准差:1386 CV%38.32% 均峰偏离度-17.2%图-1收入分布20500.0%1.0%2.0%3.0%4.0%100016002200280034004000460052005800640070007600820088009400100001060011200收入元/月占就业总人数百分比3620平均收入:标准差:3153CV%87.09% 均峰偏离度-44.9%图-2上述两收入分布曲线及特征值有相同 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点在两分布的均值相同,差异在 两分布的变异系数 CV,图-1 的 CV 值在 38.3%,

4、图-2 的 CV 值高达 87.1%。显然图-2 类型的 收入分布表明收入差距太大,如此将引发社会问题(社会稳定性将依赖于收入差距高低) ,收 入差距太低将导致经济效率的低下。建国 30 年收入差距处于一个极为低下的水平(估计 CV 低于 20%) 。一个合理的收入分布应该有这样的特征,即确保经济稳定的增长,又能保持社 会的相对稳定。因此收入分布特征值是测度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本 人不懂世界上流行的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的一个考量值) ,但我想收入分布变异系数 CV 应该具有基尼系数雷同的功能吧。 2.2 对两种类型分布的进一步分析 假定某地区 或者说我国的收入分布类似图-

5、2 分布,那么我们以图-2 分布为例计算一下收入 的具体状况,并假定当下社会的最低生活保障为平均收入的 55%,约为 2000 元,结果分析 见下表 在上述分布类型中 低于基本生活保障的人数比例为 34%。且在均值 3620 以下的工作者所占 比例高达 76.8%,其占社会可分配总的却占 47%。显然如此的收入分配差异对社会的稳定是 有潜在的威胁。显然分布图-2 的结果就更趋于合理性及社会稳定性。 人数比例收入范围分布图-1分布图-2 100015000.840%6.250% 150020001.9%28.1% 200025007%29% 2500300029.2%12.3% 30003500

6、13.62%3.58% 3500400013.62%3.58% 400045008.55%1.51% 4500 以上15.81%18.26% 均值 3620 以下67.1%76.8% 均值以下占总收入百分比54.9%47.1% 注:图-1、图-2 中的均峰偏离度定义为,分布百分数最大值 所对应的收入值与均值的偏离度, 若该值负向偏离度越大 表明收入差距越大或所对应的收入变异系数 CV 值也越大。 三、征税原则及税率模式 社会的收入分布是依赖于经济发展规律自然形成的,它以市场的效率原则为主导,由此可见 收入的分布的合理性市场是无法控制的,因此为了兼顾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这两大彼此有冲 突的因素,引

7、入所得税来平衡这两者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将对上述两者具 有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所得税的增收及返税(对低于平均收入的劳动者实行返税) ,从而可 以获得一个新的、实际收入分布图,其特征参数中的平均收入可以基本不变,但收入变异系 数将会得到调整(调低) ,还是以收入分布图-2 为例,来看看经税收调整后的收入分布的特 征参数,在此假定一个税收模型,其税收如图01000200030004000500010002440 3880532067608200964011080 12520139601540016840182801972021160 22600收入(元/月)纳税额(元)模型税 原税率

8、税税率率模模型型与与原原税税率率比比较较 图图- -3 3-3上图的税率曲线 选用的是积累正泰分布模型,税率将取决于模型的两个参数变量。此种类型 的税率可以根据需要来加以调节。如若采用征税(向收入大于均值的人)及返税机制(向低 于收入的人返税) ,则可根据需要来调节三个参数,其中税率参数两个及返税参数一个(返税 补贴系数) 。 下表所列便是图-2 收入分布经征税/返税机制的模拟结果。税收税收/ /返税调整前后的分布特征值返税调整前后的分布特征值原分布调整后补贴系数 收入均值3620 3639.1 0.26 标准差3153 2201.7 变异系数 CV87.09%60.50% 税收总额 亿275

9、.69 补贴总额 亿274.84 注:返税补贴额为:(平均收入-实际收入)*补贴系数 上表所述的结果表明,所得税征收/返税后收入的差异性被大大缩小了,从原先的 CV:87.09%被 降至 60.5%。而税收总额基本上被用于返税补贴了,真可谓是来之于民 用之与民。值得一提 的是 采用返税补贴对调节收入差异大小是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在模型中补贴系数的选取 以税收总额为限,即:补贴总额不大于税收总额。 四、推荐税收方案的特性分析 由于社会的总体收入是个动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及通胀的存在,社会总体收入会增加(即 收入均值会增加) ,以往的税收方法在相对一段时间段内又是固定不变的,如此若干年前的

10、税 收方法明显不适应当下的经济体制,这种滞后性迫使政府经常的不得不调整税收方案,而调 整一个税收方案得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端,例如本次的税收新发还的经过 N 万人的讨论,关 于起征点到底设置多少为好,我想这个数字是个永远也没法得到绝大部分人的共识,因为各 种收入的人出自自身的利益会得出 N 种起征点。而即便定了某个起征点后其所对应的理由也 很不充分(与所得税的主要功能比较) ,还进一步有这样的观点即藏富于民。这种观点完全违 背了所得税的本意,荒唐之极。 本人所推荐的所得税方案主要精神为:1、用动态的税收模型类与动态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其组成所得税方案实施的结果充分体现了 所得税征收的最本质的精神-

11、调节收入差距。并且所得税实施的结果还将以还将有相关边 界条件为约束。未来所得税方法(税率模型参数、返税补贴系数)仅仅是围绕这三个参数做 文章,其约束条件为:将收入变异系数调整至合理的范围内(推荐为 30%0.55%) ,其次是 返税补贴总额应小于征税总额,或取个合适的系数 90%,及返税补贴额将不大于征税总额的 90%(若变异系数已经在合理的范围区间了 则可以继续降低这一系数。如此便构成了一个动 态的、收入分布受控的征税体系。当然该征税体系是建立在实际收入分布基础上的,好在如 今计算机技术的疯狂发展使得获取当下的收入分布变得非常方便可行。犹如全国各地区、各 二线城市每年都公布本地区的平均工资(也即收入) 。五、按地区经济、收入分布的不同来实行税收方法 中国低于广大,经济发展及收入分布的地区差异性也非常大,若像以往采取一个标准统(全国 统一税制)那就显得不切实际,事实上全国各个区域的经济水平、生活指数、收入均值都存在 差异。即本征税方案建议为采用区域性收入分布模型,来分别调整区域性收入差异。若此法 用在全国范围内,则难以起到税收的调节作用,很可能会弄坏经济。犹如每个城市或区域的 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低保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差异。Email: 电:131621702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