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49202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学课后问题前五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答: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发展和 变革。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教育的发展很慢,主要是统治阶级 培养人才,广大的人民没有受教育权。教学内容也十分险隘,主要是道德经典诵读。 2)14 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在此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产生, 教育权扩大,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实用功利性学科。国家更加重视立 法,以法治教。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改变了教育。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普通教育和职 业教育朝

2、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制度日趋 国际化。 4)20 世纪 80 年代,新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产生并逐渐改变着世界。对教育又提出新 的要求。网络教育、个性教育、教育的国际化等提供要求和可能。 2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尽管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 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一、等级性 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和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 逾越的鸿沟; 二、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

3、与人道往往合二为 一; 三、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 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四、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 教育本身。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 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3 3、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近代教育特征近代教育特征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19 世纪以

4、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 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机 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 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 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共了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建 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 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特征: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 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

5、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 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4 4、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和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传统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两者的教育思想却针锋相对,有诸多不同。1、教育目的不同:赫尔巴特主张教育具有“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可 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其根本目 的在于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所以强调道德教育。

6、而杜威认为教育除了教育本身之外没有 任何外加目的,教育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 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即“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教 育即为“经验改造”。 2、教育方式不同:赫尔巴特虽也强调儿童的兴趣是教育的出发点,但更多把教育过程看成 是接受过程,强调教师、教材、课堂的主导作用;而杜威重视儿童的天性,强调“做中学”, 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 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 3、赫尔巴特重视纪律和管理,培养儿童服从的品质。而杜威反对外部纪律,主张自由活动。第二章课后问题1.

7、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是什么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背景是什么? 答:第一、政治变革:旧的两极格局已已经瓦解,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 在艰难得形成.第二、经济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等一系列新的特 征,经济活动向全球化化的方向加速发展,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和激烈竞争不断 加深.第三、科技革命:知识经济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力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使人类知 识,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方式发生了新的变革,这必将导致人类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和学习 方式的改变. 第四、人口增长:人口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人口的无序发展则成为社 会的沉重负

8、担.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教育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1.规模迅速增长:教育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 从一个较低的水平或地位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或地位,它的函摄数量,质量,效益的上规模, 上层次,上水平.2.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系统由双轨制向单轨制急剧转变,逐 渐建立起统一的,具有多种职能的,相互沟通的学校系统,以取代筛选性强,相互分立,互不沟 通的学校系统,综合形成了基本的学校组织形式.3.内涵逐渐扩大:不断地扩大和深化,涵盖 了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 4.不平等严重存在:指由差

9、别造成的接受正规教育的 不平等,例如农村或城市地区,性别,社会经济条件,文化状况以及少数民族血统和社会地位 的不同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四、全民教育与终生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四、全民教育与终生教育对于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 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教育已远不局限于学龄阶段,而是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也不 再是青少年一代的专利, 而是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 教育改革也应该着眼于创造一个适 合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满足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受教育权成 为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紧密相关的一项公民权利, 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断从理论走

10、向实践.五、教育民主化的本质是什么五、教育民主化的本质是什么? ?1.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方针?第一,我们要求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政治 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和文化知识能力的同样以; 第二,教育目的要求培养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 协调发展,重申: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方针.两者的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 级培养人“的规定性;两者的区别:教育目的只包含“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的 问题,而教

11、育方针除此之外,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教育 方针突出在“办什么样的教育“ “怎样办教育“ .6、教育信息化将对传统教育形成怎样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将对传统教育形成怎样的挑战? 主要挑战有三方面: 1.教师与学生身份不再固定。教育信息化后,双方因知识获取的途径和方式不 同,学生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变成老师; 2.教育内容不再固定不变。信息化的标志是网络化。通过上网获取自己最想了 解的信息这是教育信息化的最大优势之一; 3.教育互动气氛更加浓郁。民主的本质之一在于表达权的平等。教育信息化后 ,与传统学校课堂教学相比,教与学的过程不再固定为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 接受,而是教学

12、互动气氛更加浓郁,学生的表达权被充分尊重。比如教师可先 提出问题并提示思考方向,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之后教师分析学生 回答得对还是不对,错在哪里。然后加以解析、释疑、归纳、总结等,最终将 完整而正确的知识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学生。第三章节第三章节 一、为什么说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史,是一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 历史? 答: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开始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 业的探索历程。之后所经历的教育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一部教育改革史,是 一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 1、新中国初期十七年教育历程 (1)1949-1952,建国伊始,我国面临着接管旧

13、教育、建设新教育的全新任务 。接管和改造旧学校;改制旧学制、颁布新学制;所有设施都向劳动人民开门;清理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以便更切 实地为经济建设的需要服务。 (2)1953-1957 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相当长时间学习苏联的热潮,教育 模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在凯洛夫教育思想体系的影响下,主张建设社 会主义国民教育制度,制定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成员的教育目的,实施以教学 为主的教育局体系,包括德育。 (3)1958-1966 年我国教育界开始抛弃苏联的教育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 ,体现中国人未来社会理想的教育模式。教育事业必须支持共产党领导,坚持 社

14、会主义方向;应当有机地促进教学、生产、科学研究的三结合;办好学校, 建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教师的同志式的尊师爱生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 要求不应求高、求纯、求一律。2、“文革”十年中的教育196 年至 1976 年的十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也是教育大革命的十 年,首先是要夺取教育的领导权,派遣工人,农民和解放军进驻学校,领导学校;其次是 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再次,否定了以往教育整套的招生、升学、 选拔、分配制度以及培养方式。当时实行教育上的革命,将以往的教育体制都打翻,建立 革命性的教育体制,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的教育探索。 3、改革开学以后的教育改革 1976 以后

15、,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出现,中国教 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改革时期。将以前的教育方针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高考制度, 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此后,兴起了几次教育改革的浪潮,进行 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方针,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 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总之,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教育发展历程,我国教育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引导下,独立自 主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发展的不同特色,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虽然也出现问题,但是最终摆脱了这些问题的束缚。二、如何评价中国教育

16、的成熟和艰巨任务?二、如何评价中国教育的成熟和艰巨任务?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民办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经费;教育体制、教育改革等。三、如何理解三、如何理解“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答:答:在历次党的大会上同,以及在拟定的社会发展战略中,都强调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重要作用。即要求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点放在教育上,用 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四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 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 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发展,从根本上说,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促 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2) 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依靠啧代教育培养现代人。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是现代社会、 现代人、现代教育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社会的现代化既包括物质生产的现代 化、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