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化学测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640443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化学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化学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化学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化学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化学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化学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化学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测试时间:45 分钟 命题:胡吉平1实验化学检测题实验化学检测题高二( ) 学号 姓名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共共 6 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7 7 分,共分,共 4242 分分) )1.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室温下,含有 CoCl2的干燥变色硅胶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粉红色,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又恢复为蓝色B.纸层析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C.装置量取 15.00 mL NaOH 溶液D.装置既可用于乙醇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又可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2.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 KMnO4溶液褪色,加热

2、后都能复原B.用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颜色为紫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 Na+C.用滴加 BaCl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的方法来鉴别 K2CO3和 NaHCO3D.少量 CO2通入 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过量 CO2时白色沉淀溶解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醋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开始时溶液的 pH 通常变化缓慢,当接近完全反应时(即滴定终点),pH 出现突变,称为滴定突跃B.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2NH3H2O=Cu(OH)2+2NH4+C.抽滤装置由布氏漏斗、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等仪器组成,工作的主要原理是抽气测试时间:4

3、5 分钟 命题:胡吉平2泵给吸滤瓶减压,导致装置内部的压强降低,使过滤的速度加快D.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未出现结晶时,可以用玻璃棒充分摩擦器皿壁促使晶体析出4.不能鉴别 AgNO3、BaCl2、K2SO3和 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它们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是( )A.盐酸、硫酸 B.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氨水、硫酸 D.氨水、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实验现象预测不正确的是( )A.实验: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酸性 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微热稀 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产生红棕色气体D.实验: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

4、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6.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乙二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比较碳酸与乙二酸的酸性强弱B.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饱和溴水,通过过滤可以除去苯酚C.向某溶液中依次加入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 Fe2+D.向等量双氧水溶液中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氯化铁和硫酸铜固体,比较二者的催化能力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5858 分分) )7.(29 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

5、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 NaOH 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测试时间:45 分钟 命题:胡吉平3(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4)C 中反应生成 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5)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

6、度的是_(填标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 CO2气体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c.在 AB 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 BC 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6)实验中准确称取 8.00 g 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 BaCO3平均质量为 3.94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7)有人认为不必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 C 在吸收 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8.(29 分)问题提出 教材中在检验 Cu 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时,实验直接在试管中进行,由于试管中有空气,

7、开始往往看到的是红棕色气体,导致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测试时间:45 分钟 命题:胡吉平4无法吻合。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对这一实验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研究目的与要求(1)克服教材实验的缺点,并能证明 Cu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 NO。NO 不溶于水,可以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 NO2。(2)改进后的实验必须达到的要求:节约药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减少污染。实验过程实验方案一:(1)按图 1 所示接好仪器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2)根据你对装置和研究目的的理解,请补充制取 NO 并验证 NO 不溶于水的实验操作:_。(3)验证 NO 和 O2生成 NO2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实验方案二:

8、(4)按图 2 所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在干燥管内加入 3.2 g 铜片,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经过预热的稀硝酸。(5)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快速抽空干燥管内的空气,使稀硝酸充满整个干燥管,然后关闭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6)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用注射器将抽取的空气慢慢推入干燥管内,发现干燥管内的气体变成红棕色,且液面缓缓上升,Cu 和稀硝酸反应继续进行。不断充入 O2,直至加入的 3.2 g Cu 完全反应,则共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L。测试时间:45 分钟 命题:胡吉平5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解析】选 C。变色硅胶中的无水 CoCl2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吸水变成结晶水合物后

9、呈粉红色,则硅胶不再具有干燥作用。吸水后的硅胶在干燥空气中不会恢复蓝色,应在烘箱中加热除去其中吸收的水使硅胶恢复蓝色才具有吸水性,A 错误。纸层析中,固定相为与滤纸纤维结合的水,B 错误。装置中滴定管活塞耐强酸、强碱,因此可用于取用NaOH 溶液,C 正确。装置是可用于乙醇制乙烯的发生装置,温度计用于测定反应混合液的温度;但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装置,即蒸馏装置中,温度计是用于测定蒸出的蒸气的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D 错误。2.【解析】选 C。A 项,二者漂白原理不同,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能复原,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后不复原;B 项,也可能含有 Na+,

10、因为即使有钠离子其黄光也可能被蓝色钴玻璃滤去了;D 项,无论少量还是过量,都无白色沉淀生成。3.【解析】选 B。酸碱中和滴定在接近完全反应时都会发生滴定突跃,A 说法正确。Cu2+与氨水反应时开始生成的 Cu(OH)2会溶于过量氨水生成Cu(NH3)42+,B 说法错误。C 中考查了抽滤装置和工作原理,说法正确。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时发生过饱和现象主要是缺乏晶种,可通过玻璃棒摩擦器皿壁促进晶体析出,D 说法正确。4.【解析】选 D。A 项用盐酸可鉴别出 AgNO3(有白色沉淀)和 K2SO3(有气泡产生),用硫酸可鉴别出 BaCl2(有白色沉淀),加盐酸和硫酸均无现象的是 Mg(NO3)2,A

11、项可以;B 项加盐酸同 A 项,用 NaOH 溶液可鉴别出 Mg(NO3)2(有白色沉淀),无现象的是 BaCl2溶液,B项可以;C 项加氨水可鉴别出 AgNO3(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和 Mg(NO3)2(有白色沉淀),再用硫酸可鉴别出 BaCl2(有白色沉淀)和 K2SO3(有气泡产生),C 项可以;D 项氨水和 NaOH溶液可鉴别出 AgNO3溶液和 Mg(NO3)2溶液,但无法鉴别出 BaCl2溶液和 K2SO3溶液,故 D不能。5.【解析】选 A。实验中振荡后,Br2单质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上层溶液的颜色褪去,所以 A 选项错。实验中产生的 SO2与酸性 KMnO4溶液发生

12、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在测试时间:45 分钟 命题:胡吉平6这里体现了 SO2的还原性,B 选项正确。实验中铜与稀 HNO3反应产生的 NO 气体与广口瓶中的空气(O2)反应生成 NO2,广口瓶内应充满红棕色气体,所以 C 选项正确。实验中可制得 Fe(OH)3胶体,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 选项正确。6.【解析】选 A。利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备弱酸的规律可以通过乙二酸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比较碳酸与乙二酸的酸性强弱,A 正确。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无法用过滤方法分离,并且溴水中的溴也可溶于苯,B 错误。溶液中先加入氯水,再加入 KSCN 溶液,溶

13、液变红,若原溶液含有 Fe3+,也会出现这种现象,C 错误。要比较氯化铁和硫酸铜的催化能力,双氧水的浓度和体积必须相等,而不是仅仅溶液的量相等,D 错误。7.【解析】(1)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够和强碱反应生成 AlO2-;(2)滤液中含有 AlO2-、OH-,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发生如下反应:AlO2-+2H2O+CO2=Al(OH)3+HCO3-、OH-+CO2=HCO3-,生成白色的 Al(OH)3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如下两个反应:Al(OH)3+3H+=Al3+3H2O 和 HCO3-+H+=CO2+H2O,所以产生的现象是:通入二氧化碳时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白色沉淀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3)反应后由于装置内会残留 CO2,会使测量结果偏低,所以持续通入空气的目的之一是把生成的 CO2全部排入 C 中,使之完全被 Ba(OH)2溶液吸收,减小实验误差。(5)加入盐酸产生 CO2前,装置内空气中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