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63908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论阅读教学四个环节薛法根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症至今难以解决,而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却不会就此止步不前,本文拟从阅读教学四个环节:内容、目标、活动和阅读方式入手,探讨阅读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问题,不断改进阅读教学现状,这样的努力是我们的应然选择。一、 重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花时最多的是备课,而备课最感困惑的主要是选择与确定教学内容,即教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备课所凭借的依据无非是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这其中都隐含着教学内容,但都不等同于教学内容,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与判别,甄选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第一,解读课标的重要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阶段目标,蕴涵着

2、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指引性价值。比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三、四学段都提出了同样的目标,那么,达到这个目标到底要“教什么”,不同的学段所教的内容有何不同,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这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内容目标”有很大的差异,“内容目标”一般较为具体、直接的规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而“能力目标”则没有明确学生要习得这样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教哪些与能力习得有关的知识、方法、策略等,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拿“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3、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来说,我们究竟教些什么才能促使学生逐步达到这个目标?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要正确解读这个目标中的相关概念,诸如“朗读”、“正确地朗读”、“流利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等,都要有正确而清晰的认识。如果连关涉“朗读”的这些层递性基本概念都区分不清,就会造成教学内容的偏差,甚至错误。其次,我们须运用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一条一条地比照具体的课文,从中发现、探究能促成目标达成的教学内容。如“流利地朗读”,就是要做到停顿自然恰当、语气连贯畅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各学段分别要侧重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些什么?练习些什么?我们要带着这些问题,在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时,不断地寻找适合教

4、的内容。对同样的课程目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一致,而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训练方式,可以是千姿百态的,或朴实演练,或艺术品味。第二,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我们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有它自身的两个方面的价值。其一,是课文本身的阅读价值。课文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态度价值、人文信息,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课文本原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需要读者的阅读才能实现。每一个不同的读者,从同一篇课文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不尽相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确的多元解读才使课文的阅读价值得以“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藏着学生精神成长的养分。正确理解课文的

5、思想内容、真切体验课文的情感态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是构成语文教学内容的要素之一,但不是全部和唯一。从课文的阅读价值出发,我们自然就能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即那些值得学生并应该理解和感受的语言文字,尤其是那些意味深长义蕴丰富而含蓄的词句、段落,更值得揣摩、推敲与品味,以期获得个中的独特滋味。实际上,我们的阅读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这一个方面。然而,阅读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有时我们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有的甚至是误读。比如狐假虎威,有学生读出狐狸是聪明的,应该向它学习。教师居然大加赞赏,以为这是“阅读创造”和多元解读。学生误解文本的本意是正常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

6、学生也是在这过程中获得成长的。而教师的肯定和赞同就不正常了,因为这将偏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观,给学生作了错误的价值判断。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内容,才是合适的、恰当的!其二,是课文蕴涵的教学价值。当一篇文章被选作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自然产生了语文教学价值,这种教学价值体现在与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发展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呈现中,即“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的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表现为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越是重要的教学价值,越隐藏在课文(文本)的深处,也就越难发现。我们还是采用笨办法,那就是自己朗读、独立思辨,在朗读中善于发现文本中感到陌生的语言材料

7、,有“陌生感”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富有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比如爱如茉莉一文,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显得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那个“探”字就在我眼前跳跃,既熟悉又陌生,这正是“借物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于是,教学内容就凸显出来了。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往往把备课的时间和功夫花在琢磨课件、选用方法上了,而对文本中蕴涵的语文教学价值,缺少时间反复研究、琢磨。于是,就难以发现文本中真正有教学价值的语言材料,教学难免就肤浅与空洞。这样一种研究着的备课,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在凭借自己个人的语文知识和经验来发现、整合教学内

8、容,所重组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还需要做学理的考察、验证,方法之一就是比照语文课程标准,看这些提炼的教学内容是否切合课程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和教师重组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体现文本最核心的教学价值,是文本教学功能的最优化,所研制并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尽可能一致的、精当的,而不是五花八门的、杂乱无章的,更不是臆断的、随意的。这就逐步将教学内容的重构纳入科学的轨道,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二、精简教学目标教师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则难以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做到“明确”。如果说正确的教学内

9、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明确的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小露珠一课中要求学生阅读两个例句,“小露珠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小露珠的身子越来越轻了。”并用“越来越”造句。对于这一项“用词造句”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要学到什么水平?并不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能心中有数的。简单地让学生运用“越来越”说一句话,仅仅满足于“外面的雨越来越大了”这样简单的句子,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有层次、有坡度的有效训练。如: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一段话,让其他

10、学生听他每次读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发现这位同学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更流利、更有感情、声音更响亮、更自信这时候,再让学生运用“越来越”说话,学生就能将这些变化用“越来越”这个句式串联起来:“这位同学的朗读越来越流利,越来越有感情,越来越有自信了。”内容丰富了,语言也丰富了。进而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变化,学生会说“练习书法的时间越来越长,字就写得越来越漂亮”;“学习越来越用功,成绩也就越来越好”“越来越”就不再是书上的词汇与句式了,而变成学生自己表达的生活工具了。这才是真正的训练,才是真正的发展。而流于肤浅,或者流于“走过”的教学,永远只是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应该建立在对“课程

11、目标、教材价值、学生实际”研究与把握基础上,而了解学生实际对定位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水平,设置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其间的“距离”便是学生发展的空间,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所以,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能教”。一切教学目标的定位,最终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发展需要为衡量。要准确地定位教学目标,还应该做到“集中”。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因此教学目标的相对集中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

12、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有达成。如一位教师教学忆江南、渔歌子两首词,制定了 2 个知识目标,2 个能力目标,3 个情意目标。且不论这 7 个教学目标在表述上是否科学恰当,仅在短短的两节课 80 分钟内,是否就能够达成?两节课将这样两篇课文作一个整体来教学是否合适?这样组合两首词作进行一个整体教学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加以整合、提炼而明确的。简单套用“三维目标”,必然使教学目标模糊,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也难以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集中一些,教学过程就可以充分一些,学生学得就可以相对深入一些。教学集中在一两个核心目标

13、,花时间,下力气,通过组织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它。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它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实现。毛泽东主席说得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打仗要打歼灭仗,语文教学也应该如此。我们倡导的“一课一得”,就是强调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长进。近来教育理论界所谓的“有效”,我想大概就是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可以感受到的进步或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弥散,学生无法确定自己究竟有没有长进,无法确定自己长进多少,那么,教学就失去了激励性,也失去了“有效”性。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确而集中,并要

14、用足够的教学时间、设计足够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 整合教学活动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必然需要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呢?一是教学活动要对应目标。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相应的教学活动来落实,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每一项教学活动都应该对应相关的教学目标。以小露珠一课(苏教版第五册)为例,围绕“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系列的朗读训练活动:1读熟短语。如:闪亮的小露珠、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短语,因有多个修

15、饰语,学生一时难以正确停顿、流利朗读,惟有进行专门的层级训练,学生才能逐步掌握短语的基本结构和停顿、粘连、重音的朗读技巧,也才能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短语。2读通课文。学生自由地大声地练习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最难读好的段落当众朗读。朗读教学就是要在学生最困难的段落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或示范,或指正,或反复训练总之,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克服朗读中的困难,提高朗读水平。这样的训练才是真训练,而只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读自己满意的段落,学生就很难得到真正需要的教学指导。3情境演读。教师扮演小露珠,学生扮演小动物及花草树木。教师随机走到学生中间,向学生问早、问好,学生就自己的角色随即礼貌地回复

16、问好。这个演读的训练,将课文中的对话训练转化为生活化的情境会话,使课文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生活化的语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此三项朗读教学活动,分别安排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并且都对应着朗读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扎实有效,朗读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水到渠成。如果一任学生自己去读,教师没有切实的指导与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就难以有效长进。二是教学活动要力求整合。我们设计的阅读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线性的,以便清晰条理紧凑环节,但是活动项目多为单一性的,缺乏教学的灵活性与自由度。我们不妨试将各种单一性的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活动板块。一堂阅读课可以设计 3、4个教学板块,每个教学板块围绕核心目标,可以融合多项教学活动。这样一个教学板块就有充分的教学活动时间,便可以实现多项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苏教版第十册)一文,我们可以设计了四个教学板块:1词语归类听写;2读悟园子景物;3体悟童年生活;4仿写“借物抒情”。其中每一个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