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后记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627684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课后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后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 我能行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一单元的第四个主题活动。本节课是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使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敢于大胆尝试的良好意志品质。(二)教学理念:实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做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注重过程体验。(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懂得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2.能力目标:能正视自己及他人的优点和不足,初步形成正确的评价能力。3.知识目标:通过活动性学习,懂得只有

2、相信自己,大胆表现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得到进步的道理。(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展示自我,敢于尝试的良好意志品质。(六)教学环节: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二、开展活动,体验情感活动一:“丁丁和甜甜的苦恼”活动二:正视不足,明理导行三、拓展、升华情感四、板书设计:相信自己 表现自己 树立自信心五、教师小结:自信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充满自信,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让我们加油吧!课后反思:1、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针

3、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四个主题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与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兴趣和特长,并进一步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使学生排除烦恼,战胜胆怯、自卑的心理,逐步铸就学生相信自我,敢于大胆尝试的良好品质。2、灵活驾驭课堂,强化过程训练。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同学们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尽可能的营造开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选择多角度的师生、生生交流渠道,并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

4、亲,无疑中给学生增添了几分自我表现的勇气。这样,在师生互动的平台上很快就使学生明白了不自信的危害,这时,进一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感。不足:教师的感染力有限,王思蕊同学还没有从自我中走出来,课堂上一直没有发言。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灵动起来。未来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 我爱我家第八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教学内容 我家的经济来源/我家的生活支出教学目标知识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能力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态度 懂得自己父母挣钱的不易,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收入,同时明白自己家的家生活支出有那些以及自己的花销占多少。

5、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家的经济来源的组成和具体有哪些项生活支出。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参与家庭生活,分担家庭责任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了解所带班级同学家庭收入来源。学生向家长调查统计家里的一个月固定支出及一年的不固定支出。板书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居家过日子,都离不开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那我们这些小同学今天参与当家,了解自己家的收入来源。本节课我们来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一下家庭收入的来源。二、老师将同学按照自己家长的职业进行分类:工人家庭、科技人员家庭、个体经营家庭、农民家庭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家的收入来源。三、活动二、我花家里多少钱四、学着当妈妈的小帮手。五、小结:孩子们,每一个家庭的花销,培育孩子则占很大的比例,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节俭,尽量少花钱。课后反思: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成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又愉悦地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不正是我们教师追求的吗?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面广,对“当家”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只是在“体谅父母工作辛苦”这一环节上,学生感受不深,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的生活阅历浅显。总之,认真教好一节课,总会收获很多,我想有这些就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