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5620748 上传时间:2018-06-18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5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当代大学生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的学习 姓名:张慧勇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经过十七周中华文化的学习,虽然所学内容不多, 但我深感学习中华文化的 重要性。 我为我能进入四川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而庆幸,身为一个理科生能听 众多优秀的教授的讲课而庆幸。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是因为有中华文化承载着, 没有了中华文化中国将不将 为中国。21 世纪我国的目标是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有 中国特色”其中有一点就是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 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级人

2、才的预备大军, 将来可能是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 作 为中国的大学生,我们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修养。惟其如 此, 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 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 我认为,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世界文化的趋同化和中国民间文化的失传。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发展使“弱小民族语言不断丧失的同时,英语尤 其是美国英语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导语言”或“霸权语言” 。 数字化生存一书 作者尼葛洛庞蒂断言: “在互联网络上,没有地域性和民族,英语将成为标准。 ” 法国总统希拉克则指出: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 的殖民主义。

3、” 一些学者指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向 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文化信息,将其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强加于人,从而影响受 众对其的感受和价值判断。久而久之,对同一文化理念的传递、接受,会使群众 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最后认同、依赖,与此同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 感产生动摇。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危险的。 “统一性完全不同于一致性。 ”一些学者呼吁,统一性不是基于消除各种差 别, 而是基于使这些差别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整合。 因为全球化文化所应致力的, 就是要实现一个在多样性中整合的世界。毕竟, 人类的共同未来不能因为多样化 而没有协调,也不能因为统一而没有多样

4、性。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 但是我不能让它把 我连根带走。 ”印度圣雄甘地的这句名言,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 自强意识,没有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就会显得被动,有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 竞争力,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漠视中国文化,无视历史文脉的继 承和发展,放弃对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显然是一种误解与迷茫。因此我们 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合理利用传 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 要正确解决文化的民族性问题, 正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 当代价值问题, “自主”

5、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应当注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正 面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的一面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她始于史前社会,沉淀十分深厚。她滋养 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先贤、精英,汇成了滔滔东流的黄河、长江,成就了渺渺无际的中华文化的浩瀚汪洋。 但她始终却像那涓涓的溪流, 脉脉地在中华大地上流淌, 从原告流到了现代,以宽广的襟怀无休无止的接纳、包容了异族文化,成就了当 今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多姿多彩。 当现代文明的渗透到神州大地的各个地方时,像年画、剪纸、民间戏曲、民 歌等民间文化却渐渐离我们远去。民间文化的逝去不可挽回, 但我们也应当大力 挽救, 让后人知道我们民族还

6、有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 我们大学生应有这种意识, 记录快要逝去的民间文化。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亟待提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 在新世纪的思考中, 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是一件需要高度关注、 刻不容缓的 大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不甚重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人文精神失落,使 得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产生了不利于提高人才全面素养的倾斜, 曾一度表 现为“过弱的人文陶冶” 、 “过窄的专业教育” 、 “过重的功利导向” 、 “过强的共同 制约” 。久而久之,使学生的眼界狭窄,知识不够全面,甚至影响一些学生的心 理状态。例如、我们从课本当中知道了八股文,知道了八股文的弊端,但有谁知 道八股文是

7、什么样的,它对写作的好处。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是清华的校训,这两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素质和 精神人格。仅从有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这么一些局部问题来看,比如“读书 不求其甚解” 、学习动力不足、视野不宽、不能熟读精思等等,这些都是与“自 强不息”的精神格格不入的。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必须具 备勤勉奋进、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精神;做学问要有专心致志、坚忍不拔的精 神。同时还要具备“厚德载物”的素养,在学术上要有容许不同意见存在、 “和 而不同”的宽大胸怀;要有对国内外的学术思想和方法能兼容并蓄、择优而取的 宽阔视野。 现在,在理工科大学中,特别要重视人文教育,要进行学

8、习、继承、发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由于人文科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引导人懂得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 他人、人对社会、人对自己应持什么态度;人类自身将如何发展完善等等。这些 问题,在中国传统的经典著作中,都做了针对性的回答。对于我国现代大学生来 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中华文化精髓的弘扬和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 而且 中华文化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良道德传统紧密相连的, 因此,我们必须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 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评判继承、 古为今用的过程中, 大力弘

9、扬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顾炎武“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 ) ,重志进取的奋斗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浩然正气的无畏 精神 (孟子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 , 为民爱民的民本精神 (孔 子的“爱人” 、 “重民”思想)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 义利合一的重义精神(孔子“见利思义” ) ,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不骄不躁的谦 虚精神( 尚书 “满招损,谦受益” ) ,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 ) ,礼让和谐的友爱精神(儒家的“和为贵” ) ,这些都是中华文 化的精髓,同时也是精

10、神文明建设所弘扬的。还有儒学中的“仁” 、 “爱”精神, 孝道等都是精神文明建设所提倡的, 并且随着儒学的复兴,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 新的阐释,将对精神文明建设将有更大推动作用。 三、中华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血脉。 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实现统一大业是我们国家头等大事。香港 和澳门已先后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成功落实,实践证明: 一国 两制将能很好的解决台湾问题。祖国统一潮流不可阻挡,然而,分子却无 视这种潮流,倒行逆施,使两岸局势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 海峡两岸文化同属于中华文化。 自古以来, 两岸就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 两岸同胞具有共同民族文化传统,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11、证明中华文化是民族认同的 凝结点。 中华文化对于国家统一大势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首先在于“大一统”价值 观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从而使统一成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理想政治秩序。 在先秦 时期,中华民族随着内部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就初步形成了“大一统”观念。 诗 经小雅北山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就表达 了这种思想倾向和价值取舍。而战国时代“九州说”与“五服说”的盛行,则反 映出人们的大一统观念进一步走向成熟。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实现国家统 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信念。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 思想主流,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

12、位。 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 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有史以来, 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精神、民族认同心理、恋土归根意识、企求统一愿望,与 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有紧密联系。 从今天的时代角度审视, 要发展中国的先进 文化,整合两岸文化以构建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文化基础, 必须继承和弘扬以 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华,以增强两岸同胞的文化共识。 共同的文化连接两岸的根。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中呈现民族文化特征,这是 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文化积淀, 决定了两岸文化不仅有共同文化 根基,而且有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文化形式。海峡两岸共同文化形

13、式之一,是使用共同的汉字、汉语和书面语,这在世界上是独具特色的。汉语是 中华民族表情达意、交流 思想和社会活动工具, 台湾绝大部分是大陆汉族移民, 和祖国大陆一样既通行普通话, 又流行方言, 有悠久历史的汉语是两岸同胞进行 情感交流的工具,是什么力量也割不断的纽带。海峡两岸共同文化形式之二,是 有共同的民族艺术形式。梨园戏曲、民间艺术、书法艺术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两 岸文化中共有的。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京剧热在台兴起至今不衰。中国 民歌音乐是民族传统音乐,主要来源于祖国大陆,并成为台湾乐坛主流形式。民 族舞蹈两岸雷同或一致。 书法艺术为两岸书法爱好者情有独钟, 作品交流展示为 数不少。海峡

14、两岸共同文化形式之三,是有共同的宗教文化传统。随着祖国大陆 移民至台,大陆宗教和民间神祗传进岛内。岛内目前佛教、道教盛行,信徒超过 了一千万人。台湾宗教文化除基督教、天主教外,其余宗教均源自祖国大陆。与 祖国大陆名称相同的台湾宗教, 两岸相同的多神合一宗教现象, 都证明两岸宗教 同根共源、一脉相承,有着密不可分的人文历史,成为维系民族意识和乡土情结 的重要纽带。海峡两岸共同文化形式之四,是有共同的民俗文化传统。台湾同胞 绝大部分是汉族,明清时曾出现过数次大规模向台移民,加之 1949 年国民党迁 台的大量人口 ,把祖国大陆生活习惯带到台湾, 使两岸同胞风俗习惯具有共性。 如两岸同胞都过元旦、春

15、节、元 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 族传统节日。龙是中华民族共同象征,甚至两岸同胞日常起居、饮食结构、服装 样式、审美情趣、消费心理、建筑样式都毫无二致,更不用说中国人的血统、黄皮肤、黑眼睛。两岸文化的共性说明,两岸文化传统和形式具有一致性,是中华 文化有机组成部分, 成为连结两岸中国人的纽带。 两岸同胞语言相通, 血统相同, 生活方式相同,宗教信仰相同,风俗习惯相同,都是中国人,同属有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社会生活、共同语言文字、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民俗文化传统的多民族 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这是中华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只有两岸文化认同的基 础,两岸同胞才有强大的凝聚力。 文化

16、是民族的灵魂,今天是历史的延续。述往事,思来者,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依然是我们从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取之不 竭、用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统一的任务有可能落 在我们的肩上, 因此在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弘扬中华文化的精神, 在前人的基础上, 不断巩固民族认同、 国家统一的文化意识,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崇高目标而贡献力量。 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记录将要逝去的民间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我们大学生必须加强中华文化的学习。 同时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珍视、 学习、 继承和弘扬,方可承担起面向 21 世纪的历史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