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59312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少儿生活的几个黑(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杨咏梅编辑: 苏婷设计: 丁京红张鹏校对: 赵阳 电话:010-82296652邮箱:QQ群: 371368053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10家教周刊请扫描关注 “家庭教育之声”2017家庭教育国际论坛 特别报道数据发布针对祖辈参与儿童家庭教养的情 况,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 相关课题组于今年46月, 在北京、 广 州等6个城市对3 6 0 0 多名小学生及家长 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79 . 7%的城市家庭中存在 祖辈参与被访儿童教养的现象。根据 儿童祖辈和父辈在教养儿童时各自参 与程度的不同,研究划分出四种不同 的家庭教养模式: “单一的父辈教养, 祖辈基本不参

2、与教养” “父辈为主、祖 辈为辅的联合教养” “祖辈为主、父辈 为辅的联合教养”和“单一的祖辈教 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 。数据显 示,儿童在幼儿园前、幼儿园期间和 小学期间三个不同成长阶段,城市家 庭中最常见的教养模式均为“父辈为 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模式,其 次是“单一的父辈教养模式” 。 有接近三成的祖辈会参与对儿童 的教养,但并不与儿童同住。此外, 在城市儿童进入幼儿园以前,他们生 活的家庭,其结构以“三代同堂”的 比例最高,为45%;进入幼儿园和小学 阶段后,仅与父辈两代人同住的儿童 成为主流。 祖辈参与家庭教养的过程还伴随 着人口的流动,主要包含两种流动主 体:其一是城市儿童

3、的流动。有16 %的 被访儿童曾离开原居住城市,被送到 祖辈居住的地区接受祖辈教养。其二 是祖辈的流动。在3 6 . 5%的城市家庭中 有祖辈为参与对孙辈的教养而离开原 居住地,流动到孙辈居住的城市生 活,成为“老漂” 。 城市家庭中,以祖父母家庭或外 祖父母家庭其中一方为主参与儿童教 养的情况最为常见,达到6 7. 7%,两方 祖辈家庭都参与的比例为2 2 . 9 %。祖辈 参与教养的内容表现为:8 4. 3 %为参与 对儿童的生活照料;3 7. 9 %会对儿童进 行习惯培养和行为规范;有40 %的祖辈 会给予儿童心灵关怀;3 9 . 9 %的祖辈会 陪伴儿童游戏或阅读、运动等;而参 与比例

4、最低的是学业管理,为12 %。 本研究为城市家庭中参与教养的 祖辈“画像” :他们在儿童出生时年龄 中位数不超过58 岁,并且平均健康状 况“比较好” ,可以被形容为“年富力 强”而非“年老体衰” ;女性祖辈参与 比例略高,为53 . 8 %。 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参与教养的 男性祖辈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 中 专/ 中技”的人数最多,为 3 0 . 4%;其 次是“初中” ,为3 0 . 2 %;参与教养的 女性祖辈中,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 以下”的人数最多,为3 3 . 3 %。在同性 别祖辈群体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 与被访儿童教养的比例越高。 53 . 6 %的被访儿童父母认为家中祖

5、辈能够接受新的教养理念和知识,也 有46 . 4%的父母认为祖辈在接受育儿新 知上有困难。祖辈获取育儿知识的渠 道,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个人经 验” “从上一辈传承”和“广播电视/ 书 报杂志” 。这与父辈获取育儿知识的渠 道存在较大差异,父辈获取知识渠道 的前三位分别为“广播电视/ 书报杂 志” “网络”和“幼儿园/ 学校/ 专业社 会组织” 。调查发现,有2 8 . 2 %的祖辈 从儿童父母那里获取育儿知识,这在 祖辈学习渠道中排名第四,可见在家 庭教育知识传递上,部分城市家庭中 存在着父辈向祖辈反哺的现象。 研究还分别从教养方式中“情感 温暖” “行为指导” “责罚与控制”三 个维度进行

6、了分析,发现在同一家庭 中,祖辈与父辈在给予儿童“情感温 暖”上较为一致,但与父辈相比,祖 辈更少对儿童进行“行为指导”和 “责罚与控制” 。而根据被访儿童父母 的报告,绝大多数祖辈是乐意参与家 庭教养的。 城市家庭中祖辈参与教养对儿童 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是有很大影响 的。统计显示,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 期间这两个阶段,接受“父辈为主、 祖辈为辅联合教养”的儿童,当前心 理健康状况最好,问题行为也最少; 接受“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 参与教养”的儿童,当前心理健康状 况最差,问题行为也最多;而小学期 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的影响并 不显著。 统计还显示,祖辈教养方式中 “情感温暖”和“行为

7、指导” 得分越高, 预测孙辈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而祖辈教 养方式中的 “责罚与控制” 得分情况, 不 能预测孙辈的心理健康状况。 祖辈教养 方式中 “情感温暖” 得分越高, 预测孙辈 的问题行为越少; 祖辈教养方式中 “责 罚与控制”得分越高,预测孙辈出现 的问题行为越多;祖辈教养方式中的 “行为指导”得分情况,不能预测孙辈 的问题行为状况。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 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家庭教养大梁 祖辈最好不 “单挑”岳坤当下, 很多学校里都活 跃着家长志愿者的身影, 他 们的服务已然成为家校合 作的标志性活动。家长们 的志愿服务, 有人的感受是 “热闹非凡、 好得很” , 但同 时也

8、存在着 “家长成为免费 劳动力”“糟得很” 的质疑。 究其原因, 其中之一便是我 们对家长志愿者活动的规 律和特点还缺乏认识。 为此, 我们利用 2 0 12 年和2 0 15年江西省家校合 作的数据平台, 就当前家长 志愿者行动的一些特点进 行了调查, 研究得到国家社 科基金 “制度化家校合作与 儿童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 BHA 140 0 9 1 ) 资助。2 0 12 年和2 0 15年两轮样本量共 计2 4万个, 基本涵盖了从幼 儿园到高中、 从优质学校到 薄弱学校、 从城市到农村、 从公办到民办的各类学校。学校 “热” 起来, 家 长还没有在 2 0 12年的调查中, 有志愿服务项

9、目的学校比 例为68 .5%, 经过三年的制 度化推进, 这一比例上升到 了9 0 .4%(判定标准为正式 招募家长志愿者、 有启动仪 式或家长志愿者培训、提 供志愿者统一服装等) 。两 轮调查都显示,家长志愿 服务活动是所有家校合作 活动中开展程度最高的。 所以我们看到,几乎所有 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学校 都在轰轰烈烈开展志愿者 活动。 然而, 以 “至少参与了 一项志愿者活动” 作为判定 标准, 那么家长参与率并不 高, 基本稳定在14%, 由此 形成学校和家长在志愿者 行动上的显著差异。数据 同时显示, 有意愿参与的家 长数量远远多于实际参与 的家长, 因为家长的意愿在 两轮调查中一直维持

10、在 63.7 %的较高比例, 但实际 参与的家长却一直维持在 14%的较低比例。 为什么形成这些差异, 是否可以消除, 在多大程度 上可以消除?通过驻校辅 助观察发现, 要让有参与意 愿的家长都付出实际行动 并非易事, 原因是那些有意 愿而没有实际参与的家长, 他们的期望呈多样性甚至 个性化。而当前志愿者活 动内容和形式还不能满足 他们的参与意愿。如果强 制, 非但家校不能 “合作” , 还可能会成为家校矛盾和 冲突的导火索。 因此, 要提高家长志愿 者参与的比率, 不仅要考虑 学校的需要, 也要拓展家长 志愿者行动范畴。美国家 校合作专家爱普斯坦认 为,家长来学校做运动 会、晚会的观众,在校

11、外 维护学校的声誉,都应视 为家长志愿者,也存在积 极意义。按此定义,江西 省家长参与率2 0 15年快速 提升至48 %左右。阶层差异大, 激活 潜力高家长到校参与志愿服 务的机会差异很大, 存在明 显的阶层特征。学历越高 的家长, 参与志愿服务的比 例越高: 小学学历的家长参 与率为 10 % , 而大学学历 家 长 的 参 与 率 则 达 到 18 .8 % , 几乎是前者的两 倍。在职业地位、 城乡、 收 入水平和社会关系方面也 呈现同样的特征。 家长进学校, 存在学校 的阶层选择性抑制, 可能造 成弱势家庭 “雪上加霜” 的 现象, 助长社会不公。美国 著 名 的科 尔 曼 报 告

12、(19 66 ) 发现, 造成儿童教 育获得差异的主要原因不 是学校的硬件和师资的差 异, 而是不平等的家庭背景 及所构建的社会闭合, 即教 育不平等的根源首先在家 庭及其家长对教育的参与, 其次才是学校。 我们的调查同样发现, 促进弱势家庭对子女教育 的参与, 对教育乃至社会公 平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现 实数据却告诉我们, 作为当 前最积极的家校合作项目, 学校在志愿服务中偏好的 家长, 多数是高学历、 高收入、 职业地位高、 社会关系 多的家长, 而那些各方面处 于低层次的家长更有可能 被学校排斥在外。 如何激活、 在多大程度 上能够激活不同阶层家长 的意愿, 这是一个问题。激 活家长参与潜

13、能, 满足家长 多样化、 个性化的参与意 愿, 一个重要的改进思路, 就是设计适合不同阶层家 长意愿的志愿者活动并提 高活动质量, 包括方便各阶 层家长参与的时间和地点、 考虑不同群体家长技能特 长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等。显著提高学校声 誉, 家庭需求有待重视家长参与志愿服务会 带来什么收益?根据我们 的调查, 在家长对学校的正 面评价方面, 启动了志愿服 务项目的学校, 有9 6.7 %的 家长都给出了正面评价; 而 没有启动的学校, 这一比例 只有 8 4.3% , 两者差异显 著。家长进学校参与志愿 服务, 除了给予学校直接的 资源和劳动力支持外, 还让 家长了解了教师的工作, 增 进相互

14、理解, 显著提升了家 长对学校的正面评价, 改善 了学校的办学环境, 可以促 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 生态形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家 长志愿者虽然重要, 但因其 主要服务于学校和学生全 体, 在对家庭及儿童个体方 面也有功能的局限性。在 家校合作的六种实践类型 (当好家长、 相互交流、 志愿 服务、 在家学习、 参与决策 和与社区合作) 中, 可以为 家庭或儿童个体提供个性 化支持与服务的活动主要 是当好家长 (指导家长做一 个好家长) 、 相互交流 (家校 双方有效交流) 和在家学习 (指导家长如何在家辅导孩 子学习) 这三个类别。 家长志愿者服务的最 大受益方是学校。作为主 导方的学校

15、, 要兼顾家校合 作为学校和为家庭服务的 功能保持均衡, 不能过度热 衷于志愿服务。在作为儿 童、 学校和家庭多方共赢的 家校合作中, 学校应均衡家 校合作六种类型的活动, 特 别是面向家庭、 儿童的个性 化支持和服务。 (作者单位: 江西省教 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教 育学院)家长志愿服务:冷热不均待加温加温吴重涵张俊王梅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 0 16 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云南、 陕西、辽宁共6个省 (市) ,对小 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城市中 小学生进行了生活方式调查。同 样的问卷,在2 0 0 4年也曾用来对 六省市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对 比两次调查结果发现,当代少年 儿童的生活

16、方式虽然有了一定改 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父母 与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尤其是 在吃饭、睡觉、运动三个方面, 少年儿童受现代生活的深刻影 响,出现了一些让人担忧的现 象。早餐,吃好了吗近四成少年儿童不能做到每 天吃早餐,不吃早餐以主观原因 为主。 早饭对少年儿童每天的学 习、生活、运动格外重要。但本 次调查发现,每天吃早餐的少年 儿童有 62 .4% ,大多数时间吃的 比例为2 2 .7 %;有13.3%很少吃早 餐,有1.6%从来不吃早餐。2 0 16 年的数据比2 0 0 4年下降了12 .6个 百分点。这说明少年儿童的早餐 习惯在变差,更多的孩子不吃或 吃不好早餐。 分析其中原因,不想吃竟然 是首要原因 (52 .8 %) ,其次是没 时间 (43.6%) ,第三位是嫌麻烦 (16.6%) ,第四位是抱着吃不吃无 所谓态度 (15.6%) ,还有7 .8 %因 为节食减肥而不吃早餐。 但在2 0 0 4年,少年儿童不想 吃早餐的第一位原因是没时间, 第二位才是不想吃。两相比较, “不想吃”上升比例最高,共上升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