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8738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私校教师实施退休年金新制采一次支领与月退休方式退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富庶幸福小城镇构建富庶幸福小城镇促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一、柳林镇基本情况柳林镇位于徽县东北部,距县城 26 公里,区域总面积224 平方公里,耕地 26000 亩,林地 63738 亩。全镇辖 10 个村,37 个村民小组,15000 人,其中农业人口 2389 户 9680人。镇党委下设 15 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427 人,其中农村党员 333 人;现有政府机关干部 79 人;2010 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 10.3 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 9.2 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 3450 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 9375 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2、到 3498 元。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柳林镇党委、政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立足镇情,抢抓机遇,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实施了“农业基础、工业主体、商贸带动、城建突破”和“工贸兴镇”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和保障了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一)(一)坚坚持工持工业强镇业强镇,在重点企,在重点企业发业发展上展上实现实现突破。突破。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不放松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一是一是不断完善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对镇区规

3、模以上企业分别确定联系领导,各联系领导定期深入企业,加强督促指导,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发展。二是二是镇直各部门,驻镇单位顾全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中心任务,形成齐心协力抓工业的合力,努力把工业经济搞上去,增加财政收入。(二)(二)坚坚持持“项项目拉目拉动动”,在,在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和招商引和招商引资资上上实现实现突突破。破。近年来,镇党委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益农磷肥、柳林机砖、兴达选矿、宝徽锌冶炼、谢坪气弹簧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考察论证储备了铅酸蓄电池、秸秆生物饲料、谷氨酸生产、江峡旅游开发等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认真贯彻市、县

4、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全方位支持宝徽、洛坝、军徽、兴达等骨干企业进行项目引进和技术改造,为铅锌工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三)(三)坚坚持持产业产业富富镇镇,在特色,在特色产业产业开开发发上上实现实现突破。突破。镇党委、政府立足柳林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在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坚持抓点带面,积极推进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努力探索产业多元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一是引导返乡青年、能人大户,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条件,发展以白皮松、黑松、银杏、洋槐、毛白杨为主要品种的苗木繁育,建成了江口百亩育苗示范基地。二是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建成了葫芦坝 150 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在杏树、

5、沙坝两村推广种植桔梗 110 亩,全镇种药材种植面积达到 1460亩。三是三是在巩固核桃全覆盖的基础上,狠抓品种化栽培和园艺化管理,加大核桃病虫害防治和综合管护,在以前的基础上,今年新栽核桃树 1.5 万株,实施高接换优 5600 株,建成了杏树梁优质核桃示范带,全镇核桃产量达到 960 吨,产值达到 1152 万元。四是四是对庙坪村原有桑园进行综合管护,补植补栽桑树 30 亩 3000 余株,狠抓蚕桑产业恢复性生产。五是五是利用山水荒坡资源优势,培育大鲵特种养殖大户 1 户,兴办规模生态鸡养殖场 3 处。(四)(四)坚坚持科学持科学规规划,在小城划,在小城镇镇建建设设上上实现实现突破。突破。

6、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在小城镇建设上,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以路带街、以街促路、路街结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完成了柳林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先后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评审,按照规划,拆建并举,征收土地 25 亩,举行公开拍卖会五期,出让建设用地 85 宗,建成商住综合楼 76 栋 1.1 万平方米。采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置换等方式,完成了电信支局、工商所、加油站、烟草公司、派出所等单位办公楼建设。积极实施硬化、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多方筹资 460 万元,硬化规划区道路 1.2 万平方米,新修水渠 1500 米,安装太阳能路灯

7、 20 盏,商贸新街栽植绿化树 600 余株,修建绿化带 220 平方米,修建垃圾池 6 座,安装分类垃圾箱 20 个,新建日供水能力 500 立方米的镇区供水工程,新修镇区河堤 1000 米,滨河路建设初具雏形,建成了相对集中繁华的柳林商贸新区。(五)(五)坚坚持以人持以人为为本,在社会各本,在社会各项项事事业业健康健康发发展上展上实现实现突突破。破。镇党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大办实事。拓宽改造江峡路等通村公路 3 条 24公里,硬化村社道路 27 公里,开工建设庙坪、景坪两座人行便民桥,实施永杏路铺油 25 公里,配合完成 316 国道过境段的拆迁占,建成

8、柳林博爱卫生院办公大楼,新建柳林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 5 个,新建沼气池 210 座、卫生厕所260 座,建成柳林镇政府机关综合办公大楼、柳林镇便民服务大厅,完成卫星直播接收设备安装 935 套,完成江口村大山社电网改造。徽县五中、柳林中心小学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100%;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 96.8%,累计报销各类医药费 270 万元;节育措施落实、社抚费征收、流动人口管理、两室一校建设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深入开展;成功举办农民运动会、 “江峡旅游怀”篮球运动会、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及及文艺节目汇演;柳林镇道德歌在全镇广为传唱,文

9、明单位、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评选活动有序开展。三、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严格地讲,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一是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二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特色产业只具雏形,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三是是投资体制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四、推四、推动乡镇经济动乡镇经济社会社会发发展的意展的意见见和建和建议议(一)(一)进进一步一步强强化化农业农

10、业基基础础地位,全面地位,全面发发展展农农村商品村商品经济经济。 。一要一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二二要要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能农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幅度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如中药材、养殖业、蔬菜、经济林果生产基地,逐渐形成合理的农业结构;三要三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重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粮食、多种经济产量稳定增长;四要四要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组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村、社开展科技服务,对农民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 (

11、二)大力(二)大力发发展工展工业经济业经济,促,促进进工工业业生生产稳产稳定增定增长长。一要。一要搞好重点企业,要外创条件,内改机制,同时,加速运动经营机制的转换,在落实省、市赋予我们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搞活,增加对企业的投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要二要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基础工作,彻底解决管理粗放,经营不善,效益水平低的问题,大力推进股份合作制,增强职工参与经营的自觉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三要三要面向市场要项目,积极开发引进新品种,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三)、突出小城(三)、突出小城镇镇建建设设、完善、完善镇镇区基区基础设础设施、努力改善施、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生活环环

12、境。境。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一要一要增强紧迫感,加强宏观指导。坚持把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求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良性互动。二要二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小城镇,规划是前提。搞规划时,要坚持有利于吸纳人口、有利于节约耕地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小城镇建设要有一定规模,突出特色,或以乡镇企业为主导,或以市场为带动,或依托名胜开发旅游,或在交通枢纽、工矿附近开发服务等,因地制宜,各呈优势,借优兴镇。三要三要加强文明建设。发展小城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适应广大农民的需要,抓好教育、医疗、文化、教育、娱乐场所的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还要抓好法制建设,搞好社会治安,使小城镇建设沿着有序、健康的轨道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