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8648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第五课 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姓名姓名 学号学号 班别班别 一、一、单选题单选题(共 14 分)1.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集中体现民族文化,下列诗词与所反映的节日对应不当的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节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C.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 D.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端午节2.截止 2008 年 3 月 ,已经启动建设了 238 所孔子学院(课堂),分布在 69 个国家和地区 。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

2、国的重要场所 ,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在全球众多国家开设孔子学院( )A.会影响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B.表明中国文化将替代世界文化 C.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D.表明我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3.2007 年 6 月 9 日有报纸报道,中华文明是人类几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集中体现在民族团结方面 B.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C.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D.集中体现在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上 4.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的汉族、鲜卑族、吐蕃族以及西域

3、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这表明( )A.各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 B.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C.古代科学技术发达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5.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A.开拓创新 B.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蕴涵传统美德 D.源远流长,博大精深6.某班准备召开关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题班会,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你认为值得继承和发扬的有( )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A. B. C. D.7.2008 年 5 月 12 日,我国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举国上下齐动员,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

4、手,帮助汶川人民共渡难关。社会各界的行为体现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亲情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A. B. C. D.二、多选多选(共 12 分)11.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是人民群众与邪恶和自然灾害事故作斗争的精神动力。弘扬见义勇为 的精神有利于形成 和知荣耻、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这说明( )A.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不变,只能形式变化 B.中华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发展而发展C.中华传统美德影响人的价值观念 D.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得到大力弘扬1

5、2.从 2008 年 1 月 1 日起,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日,各放假一天。国家之所以把这些传统节日设定为法定节假日,是因为( )A.传统节日是民族情感的粘合剂 B.有利于抵制外来节日进入中国C.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3.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的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要吸取的传统文化有( )A.孔孟之道,老庄之玄 B. “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C.惟我独尊.独立自主.独善其身的处世态度和方法 D.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4.2008 年 8 月 8 日,第 29 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盛大开幕,令国人振奋。 “有朋自远方

6、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这五句论语经典也被作为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这( )A.表明传统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影响深远 B.说明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宣传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C. 体现人文奥运的精神 D. 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国际形象三、问答题三、问答题(6+8 分)15.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文化。请你说说我们中学生可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些什么?(至少三条)16.据 2008 年 4 月 20 日某报报道,近来,社会上“恶搞”之风盛行,特别在网络上,从视频到文本,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历代名人故事、英雄人物等,都成了被“恶搞”的对象。甚至一些不健康的文化时尚不仅渗入校园,也渗入了军营。结合材料和教材,回答:(1(你如何看待这些“恶搞”者的行为?(4 分)(2(避免校园“恶搞”现象,你应该怎样做?(至少写两点)(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