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丽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84341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振丽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振丽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振丽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振丽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浅论教师如何疏导学生心理摘摘 要要:进行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关键词关键词:满足心理需求进行心灵交流 升华道德境界2004 年 2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表明: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非常紧迫的现实任务。造就人才,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怎样看待“人才”?笔者赞同一个观点,即“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 ,这同人们的传统认识是一致的。 “成人”是“成才”的基

2、础, “人才” ,首先是思想道德品质一定要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造就人才,因此,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有心理问题,因此,疏导学生的心理意义深远且显得尤为关键。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居多,与教师接触也较家长多,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学生、疏导他们的心理呢?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任何学生,无论其天份如何,学习基础如何,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他都是可贵的,他都是有心理需求的。教师重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理便不会太躁动,太压抑,心理问题便少了。首先教师要

3、重视学生对爱的需求。爱是什么?爱是尊重。学生的尊严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学生潜在的力量。爱是宽容。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替他们想一想,不要动不动就发火,本来孩子想跟你说的事,被你发的一顿火压下去了。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便封闭起来,心理问题可能就产生了。爱是信任。有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信任,怀疑他们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进步。而后进生由于经常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们的歧视,也慢慢滋生出抵触情绪,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缺乏信心,不快、郁闷等消极情绪堆积在心里,如果都任其发展,教师不及时进行开导,也极易使后进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教师只有用信任才可以唤起学生的

4、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并同时赢得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学生当有心事时,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心理问题则不易产生。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表现的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有被别人注意的心理需求。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促使学生信心百倍地学习、生活和做人。满足学生表现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教学中, “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提问” ,根据知识、问题的难易程度而检查、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使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被激起学知识的欲望,有体验成功的机会;班级管理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让每一位学生品味

5、当班干部的酸、甜、苦、辣。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表现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体验教师爱的传递!再者,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赏识的需求。来自他人的表扬和奖励,总会令受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这一点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师赏识学生应有意识地偏向后进生。因为同样一份赏识,如果对于优秀生的价值为 1 的话,对于后进生的价值则为 100。一旦他们从赏识中感受到教师的爱,教师的信任,教师的殷切期望,赏识将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二、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二、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我们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

6、,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张,对于不听话,或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轻则训斥,重则体罚等;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仅仅是做一些肤浅的表面工作。当时,学生经你教训一顿后似2乎是变乖了,或听你草草地与之交谈后似乎已经想通了,亦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其实不然。在发生的一系列暴力、自杀等与青少年学生有关的事件中,其实并不是人们说的没有征兆,只是因为人们常常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态度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导致悲剧的发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注意多与学生交流,艺术性地让学生多和你对话,同时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

7、笔者所带的班级里,有个随班就读的矮个弱智生。为了不影响本班的整体“形象” ,做操时,我把他排在队伍的最后面。但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错误的。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试着去引导他克服自卑,寻回自信和尊严。当即我便找了他谈心,告诉他老师希望他能排到队伍中间做操。他先是点头应允,随后摇头,我马上鼓励他说:“没关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你也应相信自己。试试吧!”第一天,他表现出局促不安,头低垂着,下操后,我及时找他聊天:“你能在前面用心做,就很棒了!老师非常高兴!”听我这么一说,他笑了。此后,我提醒自己每天和他交流,和他对话。慢慢地,他做操时,头抬起来了。我相信这是他找回自信、自尊的开始。因此,教师在

8、教育过程中,决不能把自己禁锢在传统的“总是教师对学生错”的文化中,而应富有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进而教育学生,塑造学生。谈话时,让学生坐在面前;定班规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心与教师的心贴近了。教师的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以人为本,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无涓涓细流,难成滔滔江海。只要教师对学生以诚相待,以爱相拥,就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成功的教育并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使教育成为师生间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对话。学生愿和老师交流和对话,他就愿把自己的心事、烦恼、问题吐露给老师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

9、教师就能及时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道德体验以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三、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道德体验以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人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有太多的难以严格监测的因素和难以精确控制的变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最终的目的使学生的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人的一切正确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在认识过程中,人不是被动的,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脱节是一个比较突出,比较普遍的问题。学生知道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不一定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到的东西终生不忘并融会贯通,变为自身的素质。学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教师人人都是德育者

10、,应继承发扬好的德育工作经验,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因此,除了课堂教学教育和书本方式传授给学生各方面知识外,教师要多创设一些实践活动如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活动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并经过道德实践使学生通过自身不断的体验内化和强化那些已被社会公认的观念和认识,同时,教师可把一些思想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知识细化成若干体验主题,分解并逐步细化为学生可操作、可体验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体验。如,从组织形式上,强调集体体验;从体验的身份和视角角度,倡导自我体验和角色体验;从体验情景的设置上,推出情景体验等。这对学生远大理想的孕育、美好情感的萌生、高尚情操的养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身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滴水穿石之功,尽春风化雨之力,分析学生心理,及时疏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那样,马加爵之类的悲剧定会大大减少。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姚宏昌 教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教育信息报(2004 年 3 月 30 日)黄振丽,出生于 1973 年 12 月,中学二级,任教初中英语,任职于书院中学邮编:324000 电话:86337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