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555716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9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之走访与雅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研究 #朝堂之外: 北宋东京 士人走访与雅集 ) 以苏轼为中心梁 建 国摘 要:交游为士人在朝堂之外的重要活动。东京在北宋士人的交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住宅与庭园为载体,士人之间多有走访与雅集。苏轼、范镇、王巩、王诜、王棫以及苏门六君子等人的住所, 分布于东京城的不同方位。经由日常的走访与雅集,这些同在东京而籍贯、家世、世宦背景各异的士人,实现着身份的相互认同,彼此的关系得以维系和巩固, 生成结构松散而相对稳定的交游圈, 共同营造出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社会文化氛围。关键词:北宋士人 东京 苏轼 走访 雅集宋代为士人的主体意识高度觉醒和士大夫政治文化相当发达的时代, 士人的活动无疑构

2、成了宋代历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宋代士人社会,学界以往的研究有所涉及,其中不乏力作,但多从属于政治史、文化史或人物个案的范畴; 而对于士人群体的活动, 尚缺乏专门关注和深入探讨,这必然影响甚至妨碍了对这一时期诸多社会现象的确切把握。具体而言,对于士人在朝堂之内的重大政治活动研究较多,而对朝堂之外的活动则关注不够。虽然前者直接影响到朝政大纲、时代走势,但并非士人生活内容之唯一。士人的完整生存状态并不仅限于朝堂之内,士人在朝堂之外的活动空间更为广阔,内容更为丰富。交游即为士人在朝堂之外的重要活动。对于北宋时期士大夫之间的党派斗争,有过不少研究,本文即侧重考察学界以往关注较少的士人交游。关于士人及其

3、家族的交游问题,以往有过不少个案考述,代表性的论文如邓广铭先生早年的 5辛稼轩交游考6,此后这类文章的数量相当可观。近二三十年来,宋史学界在进#21#宮崎市定: 5宋代N士風6, 5史學雜誌6 第 62 编 2 号, 1953 年, 第 46) 67 页; 刘子健: 5梅尧臣 3碧云騢4 与庆历政争中的士风6, 5两宋史研究汇编6, 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8 年, 第 103) 116 页; 罗家祥: 5北宋党争研究6, 台北: 文津出版社, 1993 年; 何冠环: 5宋初朋党与太平兴国三年进 士6, 北京: 中华书局, 1994 年; 平田茂树: 5宋代朋党形成N 契機K D $

4、 F6, 5宋代社会N 6, 东京: 汲古書院, 1998 年,第 3) 46 页; 沈松勤: 5北宋文人与党争6,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 年; 萧庆伟: 5北宋新旧党争与文学6,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年; 罗家祥:5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6,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余英时: 5朱熹的历史世界: 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 的研究6, 北京: 三联书店, 2004 年。邓广铭: 5辛稼轩交游考6, 原载 5复旦学报6 复刊第 1 期, 1944 年 10 月; 后收入 5邓广铭全集6 第 8 卷,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第 486) 557

5、 页。行家族史研究的同时, 也开始关注士人及其家族的交游问题。但总的来看, 目前的成果大都集中于地方性士人家族, 与地域社会史研究相互呼应,而对于士人在东京开封的交游情形,还少有群体性的综合考察。实际上, 以东京为例来研究宋代士人的交游, 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北宋一代活动于东京的士人不计其数,囿于篇幅,本文只能基于现存史料,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人物, 试图透过个案来综观整体。具体而言,本文主要择取与苏轼过从甚密的范镇、王巩、王诜、王棫以及苏门六君子等人为讨论对象, 兼及周边的相关人物,通过考察他们在住宅、庭园中的走访与雅集, 探讨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文化等社会问题,希望能对宋代都市社会史的研究有所

6、推进。限于学力, 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方家赐正。一、/ 独向城西寻隐君0苏轼一生宦途坎坷,时常奔波于京城内外。苏轼在东京的住所位置, 在不同时期也多有换易。这些住所无疑是苏轼在京城交朋会友的重要场所。熙宁九年 ( 1076) 、十年,苏辙、苏轼先后进京,都寓居在范镇的东园。在此,我们就从范镇说起。范镇, 字景仁,华阳 ( 今四川成都) 人,是苏氏兄弟的前辈乡贤。范镇热衷交游,在京为官时, 与朝中友好往来频繁。范镇位于城南的宅第多有友人前来造访。皇祐五年 ( 1053) 六月十日, 江休复同刁约、吴奎、韩绛、杨畋等人在范镇宅中饮酒,后赋诗记述此事,刘敞、梅尧臣均有诗与之唱和。韩维虽未与会,

7、 但有和诗。苏颂也曾在范镇宅中饮酒联句。嘉祐四年( 1059) 三月十六日, 王畴也在范镇家饮酒,梅尧臣有诗与之唱和。范镇还有别墅东园,位于京城的西门外。由于远离政治核心区和商业繁华地段,东园的环境分外幽雅,多有同道友好前来游赏。苏颂即曾与司马光结伴前来。礼尚往来, 范镇也时常到友人宅中走访。比如,皇祐五#22#历 史 研 究2009 年第 2 期 邓小南: 5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交游圈) ) 以朱长文交游为核心的考察6, 5国学研究6 第 3 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第 451) 487 页; 邓小南: 5龚明之与宋代苏州的龚氏家族) ) 兼谈南宋前期昆山士人家族的交游

8、与沉浮6, 5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 台北: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 究所, 1998 年, 第 81) 109页; 黄宽重: 5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 ) 以楼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6, 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 第 70 本第 3 分, 1999 年 9 月,第 627) 669 页;邹重 华: 5士人学术交游圈: 一个学术史研究的另类视角 ( 以宋代四川为例)6, 5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6 2000 年新第 9 期; 后收入邹重华、粟品孝主编: 5宋代四川家族与学术论集6, 成都:四川 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 393) 456 页。参见卢晖

9、临、李雪: 5如何走出个案) ) 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6,5中国社会科学6 2007 年第 1 期, 第 118) 130 页。刘敞: 5公是集6 卷 9 5和江十饮范景仁家晚宿秘阁睹伯镇题壁记番直日月感之作五古6, 影印文渊阁四 库全书本, 第 1095 册, 第 477 页; 梅尧臣: 5宛陵先生集6 卷 18 5依韵和江邻几癸巳六月十日同刁吴韩杨饮范景仁家晚赴馆宿睹吴兴太守章伯镇题壁记辛卯仲秋初吉九月十一日十月二十二日十二月十一 日壬辰二月一日馆直慨然有感6, 四部丛刊初编本, 上海: 上海书店, 1989 年, 第 145册, 第 7 页。由 诗题 / 癸巳0 可知乃皇祐五年。查考

10、当时刘敞、梅尧臣诸人交游圈内诸人及其身份, 刁、吴、韩、杨四人当分别为刁约、吴奎、韩绛、杨畋。 韩维: 5南阳集6 卷 4 5和邻几馆宿观伯镇题壁有作6,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第 1101 册, 第 540 页。苏颂: 5苏魏公文集6 卷 7 5二月晦日过范景仁舍人留饮联句分夜而归6,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年, 第 83 页。梅尧臣: 5宛陵先生集6 卷 21 5次韵景彝三月十六日范景仁家同饮还省宿6, 第 145 册, 第 1 页。 苏颂: 5苏魏公文集6 卷 5 5次韵君实内翰同游范景仁东园6, 第 47 页。年五月十日, 范镇与梅尧臣在韩绛宅中饮酒赋诗。范、梅二人还曾一起到

11、王畴的西园饮酒赏鱼,赋诗唱和。刘敞亦有诗 5雪中与长文、景仁会西阁6、5初雪朝退与诸公至西阁6,记述了退朝之后邀请吴奎、范镇等人至其西阁作客的情形。朝中士大夫之间相互走访, 很容易让人想起当时的 / 谒禁法0。宋初大臣多无私第,私谒活动较为少见。之后大臣陆续拥有私第, 在其中接见宾客的情形也随之增多。在宋廷看来,官员在朝堂之外的私人交往并非无关紧要之事。为了防止官僚趁着出谒、受谒之际植党结派,宋廷不断颁布谒禁法, 试图予以禁止或限制。对于谒禁法, 当时朝臣的意见并不一致。如庆历三年( 1043) 九月,诏 / 执政大臣非假休不许私第接见宾客0。此举即遭到以范镇为代表的一些大臣的强烈反对。文彦博

12、、富弼入相, / 诏百官郊迎0。范镇曰:/ 隆之以虚礼, 不若推之以至诚。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然近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 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 0其后,谒禁法时有废罢,但总的趋势是不断扩大禁谒的范围,使谒禁法更加严密完善。同时,谒禁诏令的不断颁布, 也正反映出官员私谒现象的屡禁不止。范镇不仅对谒禁法持反对意见,而且不管是任官之时,还是致仕之后, 他都毫不避嫌地与人过从往来。神宗时, 范镇为翰林学士, 论新法,与王安石不合, 荐举苏轼、孔文仲,又不用,遂致仕,苏轼前往恭贺,曰:/ 公虽退,而名益重矣! 0 镇愀然曰: / 使天下受其害

13、而吾享其名,吾何心哉!0 范镇致仕后,/ 犹居京师者三年0,/ 日与宾客赋诗饮酒0, 有人劝其 / 称疾杜门0,镇曰: / 死生祸福,天也, 吾其如天何! 0时王珪为执政,与范镇 / 久同翰林0,镇 / 每从容过之道旧,乐饮终日,自不以为嫌, 当权者亦不之责。 0显然,当权者对其造访王珪未曾责罚,只能算是网开一面,而前往执政官私第拜谒的行为却仍然不合朝廷法度。不过,从谒禁法的执行情况来看, 这一制度并不易操作, 当权者对此也颇感无奈。严格说来,私谒主要指为了某种目的而私下拜谒请托的行为,即宋代奏章中常常弹劾的/ 奔走权贵0、/ 出入权门0、/ 结托权要0、/ 游走于公卿之门0 等等。私谒活动的

14、当事者双方在地位上存在落差,一般是地位较低者怀有较为明确的功利目的前往拜谒地位较高者。而走访则是人际交往中近距离、小范围的个体接触,走访者大都为主人的至亲、密友、同道。宾主双方即使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有所差异,但在交游中则基本处于平等的地位;反映到心态上,双方都#23#朝堂之外: 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 梅尧臣: 5宛陵先生集6 卷 18 5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 五月十日)6, 第 145册, 第 2页。刘敞: 5公是集6 卷 8 5与景仁圣俞饮景彝西园6, 第 1095 册, 第 467 页。 刘敞: 5公是集6 卷 22, 第 1095 册, 第 589页。刘敞: 5公是集6 卷

15、 23, 第 1095 册, 第 595页。 关于谒禁制度, 前人多有论述, 在此不赘, 可参见史继刚: 5宋代宰执的谒禁制度6, 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6 1990 年第 3 期, 第 100) 102、119 页; 5宋代官吏谒禁制度述论6, 5青海师范大学学报6 1992 年 第3 期, 第 80) 87、107页; 朱瑞熙: 5宋代官员回避制度6, 5中华文史论丛6 第 48 辑,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 第 155) 172 页; 虞云国: 5宋代台谏制度研究6,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 年, 第 72) 75 页。 李焘:5续资治通鉴长编6(以下简称

16、5长编6) 卷 143, 庆历三年九月丁丑,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 第 3449 页。 5宋史6 卷 337 5范镇传6,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 10785 页。5宋史6 卷 337 5范镇传6, 第 10788) 10789页; 杜大珪编 5名臣碑传琬琰集6 中卷 18 5范忠文镇墓志 铭6 (台北: 文海出版社, 1980 年,第 666) 675 页)、韩维 5南阳集6 卷 30 5范公神道碑6(第 1101册, 第 761 页) 所载略同。 叶梦得: 5石林燕语6 卷 5,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 66 页。比较积极、轻松。虽然私谒与走访这两种交游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但从形式上看,朝中大臣宅中的私谒与走访的界限往往并不分明,外人往往不易辨别, 因而朝廷也难以具体操控。从史料看,士人之间多有日常的交际活动, 也并未见遭到谒禁法的严格处罚。熙宁九年,苏辙先于其兄来到东京, 前来投奔范镇,在东园得到盛情款待,并寓居其中。多年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