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55627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家讲座:生命化教育与儿童发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命化教育 以人为本时代的教育诉求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生命愈 发地彷徨,教育遭遇着迷 失。教育与生命的隔离, 不仅是教育自身的误区, 更是整个社会的不幸。于 是,教育祈求回归。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一、生命及其特征 对“生命”的两种理解: 生物学的观点: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指出,“生 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单位的复合体 系的存在方式”。 生命哲学的观点:葛力主编的现代西方哲学词典中指 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 ,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 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 两条不同的思路:生物学

2、关注生命的自然性,生命哲学关 注生命的精神性,甚至把生命神秘化。 前者把生命当动物;后者 把生命当神。生命是什么? “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人就是人”。它 深刻地揭示了人的生命本质。 生命的双重性:生命对于人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 的,是自然生命和超自然的生命的统一。人具有动物和神的特性 ,但又都不是动物和神,它处于动物和神之间的“光谱地带” 。 人的生命的特性 : 生命的完整性; 生命的自主性; 生命的超越性; 生命的独特性。二、生命与教育的本体关系 1、教育发生学的观点:教育因生命而发生,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的需要 。 2、本真的教育是以生命为原点,关怀生命, 提升生命质

3、量的教育。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 之核心。任何无视生命、偏离生命、摧残生命 的教育都是教育的“异化”,因而也是“反教育 的。 3、基础教育的新观念:为生命的终身发展奠 基。 何谓基础教育的“基础”? 重新理解“基础性”。 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 的训练和掌握,而是必须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 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 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 要的任务。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发 展、学会理解、学会共生,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 的基础。 “学校教育的价值,就看它创造持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 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

4、到什么程度。”( 杜威)三、教育关爱人的生命 身体的历史: 柏拉图:身体与灵魂的二元对立,对灵魂来说,身体是它的枷锁 ,身体的死亡,意味着灵魂的自由和解放。 中世纪:身体遭到了伦理的压制,禁欲主义盛行。漫长的教会和 修道院的历史成为它的安静舞台。克己、苦行、独身、斋戒、惩 罚都是控制身体的手段。 文艺复兴知识击败了神学,但身体又被置于知识的控制之下,知 识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从身体的偶然出发触摸(感觉、经验) 得来的。 中国文化中的社会本位,使个体服从于社会,自然使身体成为政 治的祭祀品。 过去是在权力面前生命等于零,现在很容易就变成了在金钱面前 生命等于零 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呼吁关注

5、人的生命,生 命不能以牺牲来换取价值,人需要活着,而且有意义 、有尊严地活着来体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推行 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推行:美国学者杰唐纳 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 在加州创立了“阿南达学校”,实践生命教育 思想。我国的台湾、香港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 ,辽宁、上海、湖南、黑龙江由地方教育行政 部门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 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孩子开 始,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一方面善待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面推己及人,善待一切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标:认识生命的意义(想活)、 珍惜生命(能活)、发展生命(活得有意义) 。四、教育关注精神生命的和谐发展 人

6、的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以 及各自内部的和谐统一。 关注精神生命,教育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灵魂。 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 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精神隐帅其间,那或 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 。所以,“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 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突出强调情意的培养:态度、体验、 感受、兴趣、自信心、责任感、探究的欲望、 情感等 由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所想到的: 比较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的“产婆 术”的不同:“从无知到有知”与“从有知到无知 ”的区别 中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7、。 西方: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基本判断:中国的教育的教人知识,不给人智 慧的教育。为此,中国的教育不仅要教学生学 “答”,更要教学生学“问”。“答”是知识,“问” 是智慧。五、教育促进生命自主、自由地成长 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因此,教育必须凸显生命的灵 动,为生命的自由成长创造条件。 强制:儿童发展的大敌。以大人的要求来 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 最大犯罪。 卢梭指出:大自然认为,孩子在成人之前毕竟 还

8、是孩子。如果我们想把这个顺序颠倒过来, 我们便会生产出一种不成熟而且毫无味道的勉 强长成的果子,这些果子在变得成熟之前变会 烂掉。童年有它自己观察、思考和感觉事 物的方法,若试图用我们的方法去取代他们, 那是再愚蠢不过的事情了。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指出: “动”确实是儿童的本性。如果将这种活 动能力旺盛的、冲动力丰富的、而且快 活的、美好的、幻想的、生机勃勃的、 心胸坦率的儿童时代,按“大人”的模式 加以规范的话,那么孩子就不成为完全 的孩子了。实际上,只有在真正伟大丰 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中生活过的孩子,才 能很快成为真正的大人。蒙台梭利指出: 促进生命,让他自由地展开,这便是教 师的首要任务。

9、学校必须允许儿童自由地、自然地表现 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必须是“学 生的自由”这种自由将能允许发展每 个儿童本性的自发表现。 1、外部的行动自由:对纪律的反思,从外在 的纪律到内在的纪律,从限制学生到为学生发 展服务。 2、内心的精神自由: (1)尊重学生,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 性,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 (2)赋予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自主权,把课 堂还给学生,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总之,我们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教 学充满智慧和艺术,让教育充满灵性和创造。六、教育张扬生命的个性 生命的是独特的,因此是个性化的。 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10、 言语语言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 自我反省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认识自然的智能: 道德的智能: 反思划一性教育的弊端: 令人头疼的班级授课制及其改革问题: 教育走向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1)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使个性的 发展过程成为一个自主、自由的过程。 (3)创设展示生命潜能的条件,使生命潜能 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主要观点总结 生命化教育是直面生命、通过生命、提 升生命质量的活动。生命化教育,让教 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三句核心理念: 关注生命的完整性 凸显生命的灵动性 张扬生命的个性六大

11、操作要义 生命化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和创造 生命化课程,让课程成为生命的经历和体验 生命化德育,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 生命化班级,让班级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生命化学校,让学校成为生命的乐园 生命化教师,让教师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幸福七、生命化教育及其原则 生命化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 在过程中,通过人的生命,遵循生命的 本性;在结果上,润泽灵魂,追寻生命 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直面 生命是前提,循于生命是保证,完善生 命是目的。教育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 能实现其生命的本质,才是完整的生命 化教育的内涵。 (一)自然性原则 中国教育的“工业”隐喻,西方教育的“农 业隐喻”。“教师

12、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 变”(捷克,夸美纽斯)。 首先要尊重人的天性。天性的不可改变 的,我们只能敬畏。 其次,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第三,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的独特性。 (二)自主性原则 对动物的圈养与野外放生的思考。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告诉”,而应该是一种“ 探索”,学生不应是盛装知识的“容器”和一 个消极被动的盲从者,而应是一个寻求生命灿 烂展示的生长者。 首先,我们要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 其次,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之间的关系,合理 地引导。 第三,针对自主与引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三)体验性原则 人的生命是一个意义的存在,而意义是

13、要诉诸 于体验的。 体验是一个不同于科学的认识方式。 贯彻体验原则,我们首先必须转变知识的观念 ,由理性的知识观到生命的知识观 。 其次,体验原则使教育成为主体间的交流活动 。 第三,在教育生活中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体验 。 (四)生活化原则 生命以生活为载体,关注生命的生命化教育,也必须 贯彻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化的原则就是教育要以生活 为本源,在生活中进行教育,而且引导人改善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过美好的生活。 首先,教育要以生活为本原,确立“为生活而 受教育”的目的观。 其次,教育在生活中进行,这需要“教育的生 活化”和“生活的教育化”。 第三,教育要改善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 生活。 (

14、五)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教育的关键是尊重个体的独特性 ,为个体独特性创造发展的空间。 首先,教育要尊重并适应个体的差异。 其次,体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主选 择性,增强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根据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实施特 色化的教育。 八、教师,精神生命的缔造者(一)、从关注“知识”到关注“学生生命” 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教师不是学生知识 的最大供应者,而是用一个智慧的生命照亮许 多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唤醒许多心灵。教 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 角色,而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书”,而 在于“育人”,在于创造新的精神生命。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精神生命的缔造者”,教 师的

15、职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关注的对象由 “知识”、“教材”转变为“学生”、“生命”。(二)教师角色的转变1、 由知识的传授者到生命的促进者2、由教学的控制者到引导者3、由被动的执行者到主动的建构者4、由独白者到平等中的首席者(三)生命化教师之特征 生命化的教师是关爱生命的教师。 生命化的教师是把教育当事业的教师。 生命化的教师是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师。 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 生命化的教师是充满智慧和创造的教师 。 生命化的教师是追求专业持续发展的教 师。 成长为生命化教师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 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为此教师应努力 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 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成为“具有 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 成长型教师”。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生命成长的体察、反思中,才 能善于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体验与 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 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教师自身生命 价值和意义也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教师才能感 受到在奉献中的快乐。 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我们能够 为中国的教育走向以人为本跨出 重要的一步。欢迎大家和我共同探讨生命化教 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