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551737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_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7 期改革开放三十年FAZHAN GAIGEKAIFANGSANSHINIAN农村改革以 1978 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始标志, 至今已走过了整整 30 年的历程。30 年来, 农村的体制改革与机制改革稳步推进, 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甘肃作为西部一个欠发达省份,农村改革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 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历程30 年来,甘肃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废除实行了2600 多年的农业税制度等,初步构筑了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2、。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 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根本性变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兴未艾,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 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一时期, 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了 23.23 倍, 年均增长 82.32%;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19.64 倍 (现价增长 ) , 年均增长率达到 69.03%。第一阶段: 改革

3、的突破阶段 (19781984 年 )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从改变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入手, 在推行 “包产到户”和 “包干到户” 等责任制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土地经营制度。 农业生产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 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 压减了粮食征购基数, 缩小了农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范围,恢复了农产品议购议销,实行了政社分设。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 使农民得到实惠, 生产积极性异常高涨,进而推动了农业生产力迅猛发展, 农村经济出现了超常规增长。198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 1978 年增长 53.40%, 年均增长 1.87%; 粮食产量增长 1.06 倍,棉花和油料产量分别增长

4、 2.29 倍和 2.47 倍。第二阶段:改革迈向市场化阶段(19851991 年 )改革的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培育农产品市场、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在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 大量放开农产品价格, 实现由市场调节,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1991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 1985 年增长了 1.18 倍, 年均增长 19.72%; 粮 食 总 产 量 增 长 了23.72%。特别是乡镇企业营业收入比1985 年增长了 7 倍多,全省有一半以上县的一半多的

5、财政收入来自乡镇企业,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4 来自乡镇企业。第三阶段: 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阶段 (19921998 年 )改革主要集中在: 一是通过立法手段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并在土地承包期 15 年到期后, 继续延长 30 年保持不变; 二是对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 三是产权制度改革,乡镇集体企业探索股份制改造、 合并兼并等产权组织改革试点。这一阶段,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 全省农业和农村改革全面深化, 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工作顺利完成, 农业产业化经营迅猛崛起,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农村经济加速发展。1998 年全省农林牧渔

6、业总产值较 1992 年增长 1.81 倍,年均增长30.17%,高于前一时期 10.45 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量增长了 26.54%; 肉、 蛋、奶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第四阶段: 城乡统筹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阶段 (1999 以来 )改革重点主要是针对新阶段的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 把农业和农村发展放在国民经济通盘格局下, 考虑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与农业和农村外部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实行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效发展机制, 从总体上解决 “三农” 问题。这一阶段, 全省以农民增收为主题、 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 立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7、,考虑全省经济发展全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提出了 “战略性主导产业、 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 三个层面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有力地推动了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 年,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386.42 亿元, 增长 4.0%;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328.92 元, 增长 9.13%,粮食生产保持良性增长态势, 总产量达到 824.43 万吨。坎坷的历程辉煌的成就甘肃农业和农村改革 3 0 年回顾与展望高益群张高平颉鹏15发展 月刊二、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甘肃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

8、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决策和部署, 齐心协力, 艰苦奋斗, 开拓进取, 真抓实干, 使农业和农村发生了一系列历史性变化,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连续迈上新台阶, 农产品供给实现由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1978 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22.45 亿元, 1990 年跃上 100 亿元台阶, 达到 102.50 亿元; 1994 年跃上 200亿元台阶, 达 212.19 亿元; 1998 年跃上第三个台阶, 达到 335.80 亿元; 2003 年达到 400.79 亿元, 2005 年达到 521.53亿元, 比 1978 年增长 23.23 倍, 年均增

9、长速度为 82.32%。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 1978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 510.55 万吨, 1989 年就跃上了600 万吨台阶,达到 639.20 万吨, 1993年 达 到 750.26 万 吨 , 1998 年 达 到871.95 万吨的最高值, 2005 年 836.89万吨, 成为甘肃历史上第二个粮食丰收年, 粮食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 为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农产品总量增加的同时, 品种增多, 品质改善, 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均衡供给能力增强。(二)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种植业结构由以粮食为主转变为粮食作物

10、与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全面发展, 经济作物等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为 30.56%, 比 1978 年提高了 24.1个百分点。 农业内部结构由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种植业和林牧渔业共同发展,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业份额由 1978 年的 83.22%下降到 2005 年的 69.58%,畜牧业和渔业的比重分别上升了 10.46和 0.21 个百分点。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显现, 涌现出了几大特色农业产业 (马铃薯、 草食畜、 玉米制种、中药材、 啤酒大麦、 果蔬等) , 农业的区域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逐步得到发挥。(三) 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

11、村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突破, 是农业经营体制、 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创新, 也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是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途。2004 年,全省788 个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 101.3 亿元,比 2000 年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加43.7 亿元, 增长 75.9%; 净利润 12.3 亿元, 增加 3 亿元, 增长 33.1%; 创汇 9304万元, 增加 6933 万元, 增长 292.4%; 上缴税金 4.3 亿元,增加 2.5 亿元,增长137.6%。 农村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 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 从小

12、到大, 迅速发展;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户均增收 1500 元, 比 2000 年的 952 元增加了548 元, 增长 57.5%。 全省 8 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 29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4.7%,实现利税 4 亿元, 比上年增长 8.1%; 农村专业大户、 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 农村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 农产品市场交易方式已由集市贸易扩大到专业批发、 跨区域贸易、“订单” 和期货交易, 逐步形成了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 以直销配送和超市经营为补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包含农技、林业、畜牧、 水利、 水产、农机、 农经等涉及为农民科

13、技服务的诸多领域, 成为开展技术推广、 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的主渠道。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 逐步建立起了有效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初步形成了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框架。(四 )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经过整整30 年改革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出现了质的变化, 农民收入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实现了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温饱向小康生活的历史性跨越。19782005 年间,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 1881.07 元, 增长了 19.64 倍, 年均增长 69.0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9.58 元,比 1978 年

14、增长了 12.72倍, 年均增长 43.42%; 反映消费结构和水 平 的 恩 格 尔 系 数 由 1978 年 的89.07%下降到 47.20%。到 2005 年底,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18.71 平方米, 比 1980 年增加了 5.31 平方米。(五 ) 贫困状况逐步改善, 人民生活总体进入小康改革开放以来, 甘肃省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的力度, 连续多年的中央 1 号文件及各项惠农政策, 使甘肃省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在省委、 省政府正确认识省情,适时推出项目开发、“双轨制”“到村到户” 、 小额信贷、“整村推进” 及 “

15、村级基金” 等一系列扶贫策略, 全省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贫困人口逐年下降, 扶贫成效显著。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 1982 年的1254.42 万 人 减 少 到 2007 年 底 的126.11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 45.13 万人, 年均减少 8.78%;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 75.13%下降到 6.1%。(六 ) 农业科技取得历史性进步, 农业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开放以来, 全省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由改革 开 放 初 期 的 20% 上 升 到 现 在 的42%。植物

16、遗传育种在农作物矮化、 高产多抗、 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 全省大力实施了 “种子工程”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重点组织实改革开放三十年FAZHAN GAIGEKAIFANGSANSHINIAN162008 年第 11 期 / 总第 217 期施了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节水灌溉面积猛增到 1212 万亩;防沙治沙取得明显进展, 以防沙治沙为主要内容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 20.54万公顷, 营造防风固沙林 26.7 万公顷,治理风沙口 470 多处,控制流沙面积20 多万公顷;在沙区绿洲累计营建农田林网 13 万公顷, 保护农田 50 多万公顷。 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在全省广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效显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0%。农业科技的历史性进步, 大大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为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保证农作物总产持续稳定增加提供了技术支撑。粮食作物单产,由 1978 年的1.56 吨/公顷,增加到 2005 年的 3.23吨/公顷, 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