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之行,始于足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743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善之行,始于足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至善之行,始于足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至善之行,始于足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至善之行,始于足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善之行,始于足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至善之行,始于足下至善之行,始于足下“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善,是道德修养的品行。 ”这是我在漓江学院“拇指在行动,至善大传递”短语征集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创作奖的句子,也是我对至善文化浅显的理解。从 09 年至今,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围绕“至善”这一主题开展,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作为一名院学生会的干部,我们必须先了解“何为至善。 ”古人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

2、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在我看来,学院以“至善”的校园文化为核心,意旨在宣传“至善”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思想,希望同学们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明白其内涵,结合新时代新背景,通过自己的原创赋予“至善”更多新思想。并且希望同学们用“至善”文化为引导,以向学、向善、自律、自强的积极态度来要求自己,从而改善自身,完善自我。作为漓江学院的一名学生,在我参与学院各项活动时也深切体会到至善文化的影响,像 2009 年的“拇指在行动,至善大传递”短语征集大赛,2010 年“甘泉行动-我为灾区献爱心” , “漓苑星空科技文化节” , “励志女生知识讲座”2011 年“学习雷锋义务

3、劳动”等等。这些活动中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有两个:一个是 09 年唐凌教授谈“至善”知识讲座,另一个则是今年开展的“学习雷锋义务劳动” 。2009 年漓江学院常务副院长唐凌教授在 002 教室举行了一场名为“至善与自强,和当代大学生谈人生发展”的励志讲座。这个讲座让当时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我指明了“至善“方向,让我道德修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告诉我今后的路应该如何去走。讲座一开始,唐凌教授就告诉我们什么是“至善” 。在他看来,“至善”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善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看看那些存在了千百年依然在焕发生机的组织机构譬如学校、教堂,它们无一不是教导人们诚心向善、追求至善的场所。所以,我们追求“至善”的

4、脚步不应该停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秉承先人的遗志,坚定不移地在追逐“至善”的道路上走下去,而且要走得比先人更稳、更好!唐凌教授认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至善的基本保证,要想达到至善的高境界,首先我们要以一颗“尊重与敬畏”的心对待我们平日间所遇到的规章制度。对于“如何才能达到至善 、 自强?”唐凌教授认为,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人处世,荣辱不惊地看待成功和失败。通过本次讲座我充分认识到了“至善”要从小事做起,积“小善”成“至善” ,现在我还记得唐院长在讲座结束时和我们说希望我们最好做到“一日一善行,一课一善讲,一周一善扬,一月一善评,一年一善积” ,以自己的专业发展作为“至善”的出发点,

5、以积极饱满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去“至善” 。另一个活动则是让我再一次从行动上体会到了学院“至善”文化。 “学习雷锋义务劳动”为期两天,由两部分组成:一、对校园垃圾死角进行清理。二、去桂林市联大商务广场和园林植物园进行义务清理。三月四日,在院团委老师的领导下,我们来到学院东三宿舍楼下的垃圾死角,进行清理,为弘扬我院“至善精神”和“雷锋精神”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三月五日,我们乘车前往联达、园林植物园进行“学习雷锋”义务劳动。蒙蒙细雨,但丝毫没有浇灭同学们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情,活动开始后,我们便开始分组进行一系列的清理,有的拾起地上的果皮纸屑捡,有的擦洗栏杆,还有的清理道路两旁的小广告。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者对雷锋精神的不同理解。义务劳动结束后,我切身体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了解了学习雷锋并不是由一件或者两件小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唐院长所说的至善一样,但关键在于我们要理解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感悟其精髓。在本文的最后,我依旧想用另一句曾获得至善短语征集优秀奖的句子来表达我对于至善的认识“至善品格之于人,犹如芳香之于花。 ”我相信在我今后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至善精神” ,并且把至善文化运用在的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努力学知识,把学会的知识尽自己能力回报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一份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