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5816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风井施工组织设计(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第一章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一、编制依据:1、山西正邦煤业有限公司工程投标书2、井巷工程承包书3、设计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文件4、 煤矿安全规程 、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暂行规定 、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本处现有的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等,国内外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二、编制原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确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方法,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法规及政策,狠抓主连锁工程及关键工程的施工,有计划有重点的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建设工

2、期的实现。使用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实现优质工程的目标。三、编制范围:1、正邦煤业有限公司风井井筒及相关掘砌工程。2、上述工程施工所必须的临时项目建设,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及维护,施工场地的平整,临时供风及供水、供电系统、硂运输、金属构件加工制作及安装工程、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通讯。2第二章 井田概况一、井田概况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前矿名为联松联办煤矿,分两个坑口生产:二坑核定生产能力 9 万吨/年,开采 15 号煤层;一坑核定生产能力 3 万吨/年,开采 8

3、 号煤层。本次资源整合二坑整合一坑,并整合北部部分空白区资源,整合后煤矿名称拟定为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 90 万吨/年。整合后井田南北长约 3540m,东西宽约 2100m,面积 4.8604km2 ,批准开采 8#、45#煤层,晋煤行发 2007114 号文件批准建设规模为 90 万吨/年。该矿西邻凤台联营煤矿,东南邻西沟联营煤矿,东北邻北关煤矿、紫罗煤矿二、交通二、交通该矿位于和顺县城西南约 1.5km 处,井田南侧有阳(泉)涉(县)铁路和阳(泉)黎(城)207 国道通过;榆(次)和(顺)公路从矿区南部通过,距该矿仅 500m;距和顺县火车站运距约1km。交通运输条件十

4、分便利。三、自然地理三、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侧,属中山侵蚀区,基岩裸露,沟谷纵横发育,切割剧烈。区内基岩大面积裸露,少部分被黄土及冲积3物所覆盖,冲沟发育。区内地势总体为北西高、南东低,最高点在井田中部偏西的山顶上,标高 1540.8m,最低点在井田北部的清漳东源的河床中,标高 1264.9m,最大相对高差为 275.9m。二、水文井田北部为清漳东源,以西又称张翼河,俗称北河,属漳河水系。发源于昔阳县少山大龟谷。据蔡家庄水文站资料:清漳东源流量平均为 1.55 米3/秒,最大流量为 694m3/秒。此外,井田内还发育一些走向北东-北西向的冲沟,平时干涸无水,仅雨季有短暂

5、洪水通过。三、气象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山西省自然地图集 (1984年)和顺气象区划属暖温带晋东南半湿润地区和顺左权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雪多风,夏秋温和多雨,全年夏短冬长。据和顺县气象局 1956-1987 年观测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如下:(一)降水量:丰水年(1963 年)达 1069 毫米,少雨年(1986 年)为 332.5 毫米,平均 572.3 毫米。降水量年内差异悬殊,主要集中在 7、8、9 三个月,占年总降水量的 63%。且多暴雨,1963 年 8 月 5 日一天内降雨量达 136.3 毫米,1 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6.6 毫米。历年 11 月初至次年 4 月中旬

6、为降雪期,一次最大降雪厚度 25厘米(1967 年 11 月 26 日) 。(二)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622.8 毫米(4-7 月蒸发量4最大)年蒸发量最高为 1874.1 毫米(1972 年) ,最低为 1180.6 毫米(1964 年) 。(三)气温:年平均气温 6.3,其中一月份最低,平均-9.2,七月份最高为 19.8。极端最高气温 35.0(1981 年 5 月 18 日) ,极端最低气温为-32.1(1971 年 1 月 22 日)(四)霜期:全年无霜期平均为 132 天。平均初霜期始于 9 月,最早 9 月 2 日(1980 年) ,最迟 10 月 13 日(1984 年

7、) 。平均终霜期在 5 月中旬,最早 4 月 14 日(1986 年) ,最迟 6 月 4 日(1960、1961 年) 。(五)风速: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7 米/秒。(六)其它:历年平均绝对湿度 7.59 毫巴。最大冻土深度 110厘米(1984 年) ,10 厘米深土壤冻结始于 11 月 27 日,解冻日期平均为 3 月 11 日。四、经济和顺县为晋中市面积最大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 2250 平方公里,辖 5 镇 5 乡、294 个行政村,总人口为 13.7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 万。和顺县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铁、铝、

8、白云石等 29 种之多,尤以煤炭资源为最,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储量 34.5 亿吨,在储量、煤种、煤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工业生产以煤炭、化工、建材为主。2004 年全县生产原煤5351 万吨,煤炭行业上缴税金 9604 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79.7,对县域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五、地震据山西地震局 2001 年资料,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级,属多震区。据历史资料及和顺地震站记录,历年发生较大地震有:“康熙六十年(1721 年)地震有声”“雍正八年(1730 年)地震”“宣统元年二月初二(1909 年 2 月 21 日)地震有声,房屋不固者多倾颓”震中为北纬 3724,东经

9、 11336,震级 5.0 级。1967 年 9 月 26 日,震级 4.5 级,烈度级弱。震中为北纬3725,东经 11347。1971 年 4 月 23 日至 1974 年 12 月 5 日的地震活动频繁,震次(包括微震)1100 余次,持续 4 年之久,最大震级是 1971 年 6 月5 日为 4.4 级,烈度级强,级弱,震中位置北纬 3727,东经 11316。四、矿井地质四、矿井地质一) 、区域地质本区位于沁水煤田东部边缘,太行山中南段西翼,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区域地层自东而西由老至新为:太古界赞皇群,元古界滹沱群,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第

10、三系及第四系。(见表 21)6二、区域含煤特征本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现叙述如下:(一)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厚 105.75135.95m,平均 124.00m,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由深灰灰黑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石灰岩组成。其中含煤 314 层,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81、82、83、8、9上、9、11、12、12下、13、14、14下、15、15下等,其中 15 号煤层全区可采,81、8、9、14 号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其余均不可采。含石灰岩或泥灰岩 47 层,底部 K1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本组

11、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厚 40.1567.85m,平均为 50.00m。主要含煤 6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1、2、3、4、5、6 号等,其中 3 号煤较稳定,大部可采,4、6号煤层不稳定,局部可采,其余煤层均不可采。以 K7砂岩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与下伏太原组相比,本组内无石灰岩,多砂岩,色略浅,交错层理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其特点。砂岩中主要由石英、硅质岩屑和菱铁矿鲕粒组成,杂基含量大于 15%,局部有密集的黄铁矿小团粒。碎屑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边缘多被溶蚀成锯齿状或港湾状,分选中等;交错层理发育,由岩屑条带或菱铁质条带显示,孔隙式铁、泥质胶结。其中 K7砂岩厚

12、0-720.93m,平均 4.82m,具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偶含植物化石碎片。泥岩中高岭石为主,次为水云母,含炭屑、白云母碎片,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常与砂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互层出现,显水平纹理。煅烧后呈灰褐色、夹紫红、浅黄、褐灰色,土状及砂状断口,固结中等到好。二) 、矿井地质一、地层本区位于沁水煤田的东北边缘,和顺普查勘探区中段。本区赋存的地层由老至新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统上石盒子组及第四系。现根据和顺普查区资料,结合生产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各地层层序、厚度、岩性及其变化情况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中统峰峰组(O2f):下部为角砾状泥

13、质白云岩、角砾状泥灰岩,底部为泥质灰岩夹薄层石膏带,中部为灰黄色厚层状泥灰岩夹豹皮状灰岩,上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灰黄、灰色白云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厚度大于 100 米。(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主要由浅灰、灰色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和 1-2 层深灰色透镜状石灰岩组成,夹 1-2 层煤线,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 G 层铝土矿。平行不整合覆于奥陶系灰岩侵蚀面之上,沉积厚度受奥灰侵蚀基准面控制。厚 13.21-33.98 米,平均 23 米。局部含有 1-2 层薄煤,8均不可采,无经济价值。灰岩中产:Fusiella paradoxa(特殊微纺筛)Pseudostaffell

14、a sphaeroidea(似球形假史塔夫)Ozawainella vozhgalica(伏芝加尔小蜒)Schuberteaal sp.(苏伯特未定种)(三)、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灰色砂岩、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主要灰岩有 3 层(K4、K3、K2) ,全区稳定,由北向南变厚,其下均直接压煤(11、13、14 号) ,是很好的标志层,K4、K3灰岩可与西山东大窑、斜道灰岩相对比,K2灰岩相当于毛儿沟与庙沟灰岩合并层。15 号煤下之透镜状灰岩与吴家峪灰岩(L0)层位相当,81号煤上灰岩(南峪灰岩)相当于西山铁磨沟叠锥灰岩。所含煤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81、8、9上、9、

15、11、12、12下、13、14、15 等 10 层煤,15 号煤全区稳定可采, 8 号煤层属较稳定煤层,本区大部可采。本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厚 105.75-139.59 米,平均 124 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主要动物化石:Dictyoclostus taiyuafuensis( 太原网格长身贝)Choristites povlovi(巴夫洛夫唱贝)Eomarginifera pusilla(弱小始围脊贝)Brachythyrina sp.(准腕孔贝)Pseudoschwagerina leei(李氏假希瓦蜓)9P.sp.(假希瓦蜒)Schwagerina subnathorsti(亚

16、那托斯特希瓦蜒)Pseudofuslina vuogiangensis(桶型假纺蜒)P.leei(李氏纺蜒)Quasifuslina pseudocayeuxi(假凯佑氏似纺蜒)Streptognathosus elongates(细长曲腭齿)S.wabaunsensis(瓦包恩曲腭齿刺)S.ekegantulus(优美曲腭齿刺)S.oppletus(长隆脊曲腭齿刺)Anchignathodis minutus(近腭齿齿刺)主要植物化石:Neuropteris pseudovata(假卵形脉羊齿)Pceopteris.cf.hemitelioides(简脉栉羊齿比较种)Pecoperis sp.( 栉羊齿)Pecopteris.cf.unita(联合栉着齿比较种)Sphenophyllum sp.(楔叶)Lobatannularia sinensis(中国瓣轮叶)(四)、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由灰-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及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为本区重要含煤地层。煤自上而下编号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