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5813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护理学杂志 1999 年第 1 期第 14 卷 护理经验作者:林爱宝单位:浙江省鄞县人民医院产科,鄞县 315040为进一步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我科 1995 年 1 月至 1997 年12 月对 27 例肩难产产妇进行了回顾分析,现将处理及预防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7 例肩难产产妇年龄 2336 岁,平均 27 岁。初产妇 21例,经产妇 6 例。自然分娩 11 例,产钳助产 16 例。新生儿体重 3 9004 600g,平均 4 300g。巨大儿 25 例,骨盆出口相对偏小 5 例,助产不当 3 例。肩难产致新生儿轻度窒息 8 例,重度窒息 4 例。经产

2、妇未作会阴侧切术,会阴裂伤 4 例,裂伤 1 例。初产妇均行会阴侧切术,其中裂伤 6 例,裂伤 2 例。2 讨论本资料显示肩难产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高,27 例肩难产中致新生儿重度窒息者 4 例,占 14.81%。会阴裂伤 3 例,即使行会阴侧切术,也会有会阴或裂伤。巨大胎儿是肩难产主要原因;其次是骨盆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太小,二者之和为 16.5cm 时,3 900g 的胎儿有可能发生肩难产;助产时盲目大力保护会阴或忽视分娩机转,以急促的外力过分牵拉胎颈亦是肩难产的原因之一。以上原因可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本组中 1 例为 G1P0 孕 40 周的产妇,助产人员估计胎儿体重

3、3700g,作一较小会阴侧切口,当胎头娩出后,按分娩机转向下轻压胎儿颈部,前肩不能娩出,改用托胎颈向上,后肩也不能娩出,在未延长会阴侧切口的基础上,让助手保护会阴,助产者双手用力强行牵拉胎颈,结果引起会阴裂伤,新生儿轻度窒息,新生儿体重达 4 100g。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必须将具体情况综合起来考虑,准确估计胎儿体重与骨盆出口大小,提高助产技术。当肩难产发生时,必须沉着冷静,首先清除胎儿口鼻腔粘液;如会阴侧切口过小应延长切口,采取适当方法快速而安全地娩出胎肩。3 肩难产的处理与预防3.1 肩难产的处理:经阴道用食中二指将胎肩推至骨盆入口斜径上,同时下拉胎头,协助胎肩入盆下降,助手在耻骨联合上

4、方向胎儿前肩加压,迫使前肩娩出。经阴道将食中二指放于胎儿后肩之后,使胎儿后上肢沿胸面部滑出阴道而娩出胎儿后肩,再将胎肩旋转至骨盆斜径上牵拉胎头使前肩娩出。本组 19 例经这两种方法处理,结果都使胎肩顺利娩出。如 1例 G2P0 孕 41 周的产妇,左枕前位,估计胎儿体重 4300g,骨盆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为 17.0cm。当宫口开全后,助手帮助产妇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助产时作一较大的会阴侧切口,当胎头娩出后,按分娩机转娩肩困难,立即改用本文中第一种方法处理,胎肩顺利娩出,新生儿无窒息,体重 4300g。3.2 肩难产的预防:准确估计胎儿体重。我科根据产妇宫底高度,腹围大小(排除腹壁厚

5、度,羊水多少的影响),结合B 超显示的胎头双顶径大小,股骨长度,羊水平段综合考虑,基本准确。估计胎儿体重4 500g 者宜行剖宫产术(排除骨盆出口明显宽大者)。正确测量骨盆出口大小。巨大胎儿肩难产多系骨盆出口相对偏小1 。因此,正确测量骨盆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16cm 时,巨大胎儿应作剖宫产术2 。正确助产。胎头娩出后,应根据分娩机转中胎肩内旋转,胎头被动外旋转的规律,让胎肩以最小肩径缓慢娩出,避免急促的外力过分牵拉胎颈,引起肩径与骨盆径线不适,造成肩难产3 。掌握保护会阴的方法,以肘部为支撑点,虎口为保护点,向内向上保护会阴,避免盲目大力保护会阴。本组 3 例肩难产均由于未按分娩机转娩肩及过分保护会阴引起。变换产妇体位或姿势。产时助手协助产妇双腿向上极度屈曲,紧靠腹部并充分外展,以改善骨盆倾斜度及其径线,提供宽大的空间分娩。参考文献1王若楷,李法升,刘长青主编.现代分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672吉木苏荣,陶格陶,李秀丽.巨大胎儿与骨盆出口关系的探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3):1033单家治.提高阴道分娩质量.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6):324(1998-05-15 收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