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30239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银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银市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88 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3.59 万公顷,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面积 7.68 万平方公里,造林面积 15.77 万公顷。 2008 年,面对“5 12”特大地震和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以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带来的诸多困难,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按照 “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奋力开拓,狠 抓落实,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176.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62.27 亿元,

2、增长 7.1%;第二产业增加值 1471.43 亿元,增长 8.4%;第三产业增加值 1242.41 亿元,增长 13.2%,其中金 融业增加值 72.49 亿元,增长 9.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 196.93 亿元,增长 9.4%,房地产业增加值 93.8 亿元,增长 1.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 12110 元,比上年增长 9.7%。三次产业结 构由上年的 14.3:47.3:38.4 调整为 14.6:46.3:39.1,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 所占比重下降 1 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 0.3 和 0.7 个百分点。就业:年末全省就业人员为 1446.34

3、 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2.23%。其中,城镇就 业人员为 397.74 万人,增长 3.9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23%,比上年末 下降 0.11 个百分点。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1.7 万人,增长 27.17%。 物价: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8.2%,其中,城市上涨 8.0%,农 村上涨 8.7%。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上涨 4.0%,其中,城市上涨 3.6%,农村上 涨 5.2%。食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 16.2%和 11.3%,是推动居民消费价格 攀升的主要因素。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7.9%,农业生产资料价 格总水平上涨 14.7%。

4、全年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格上涨 10.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6.7%,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14.0%。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 888.50 万吨,比上年增长 7.77%。其中,夏粮总产 351.3 万吨,增长 10.9%;秋粮总产 537.2 万吨,增长 5.8%。 粮食种植面积为 268.3 万公顷,比上年下降 0.15%;棉花种植面积 7.27 万公顷, 下降 8.23%;油料种植面积 33.17 万公顷,增长 8.68%;糖料种植面积 0.46 万 公顷,下降 22.08%;蔬菜种植面积 36.78 万公顷,增长 6.0%。

5、年末大牲畜存栏 597.67 万头,比上年末增长 3.72%;羊存栏 1647.89 万只,增 长 3.36%。年末牛、羊出栏分别为 142.14 万头和 977.55 万只,分别增长 2.70% 和 2.10%。猪存、出栏分别为 578.6 万头和 612.0 万头,分别增长 2.95%和 2.98%。全年肉类总产量 79.21 万吨,比上年增长 3.0%,其中牛肉、羊肉分别增长 0.07%和 5.82%。牛奶产量 36.55 万吨,增长 5.35%;绵羊毛产量 2.47 万吨,增长 10.59%。 全年水产品产量 1.17 万吨,比上年增长 1.76%。 主要经济作物中,棉花、甜菜减产。棉

6、花产量 12.32 万吨,比上年下降 4.82%; 药材产量 46.56 万吨,增长 13.86%;甜菜产量 20.09 万吨,下降 27.74%;油料 产量 53.54 万吨,增长 15.48%;烤烟产量 0.82 万吨,增长 2.14%;蔬菜产量 1082.29 万吨,增长 8.2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 1221.66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1135.17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 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863.98 亿元,增长 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 95.61%,比上年下降 1.8

7、3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414.37 亿元,比上年增长 7.9%;省 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98.33 亿元,增长 9.1%;省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 322.47 亿元,增长 10.4%。集体企业完成 33.38 亿元,下降 3.9%;外商及港澳 台企业完成 30.44 亿元,增长 11.2%;股份制企业完成 717.54 亿元,增长 8.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 149.93 亿元,增长 14.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 985.24 亿元,增长 8.8%。 全年发电量 690.22 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 11.52%;原煤 3976.99 万吨,增长 17.

8、63%;原油 365.15 万吨,增长 4.25%;原油加工量 1384.63 万吨,下降 2.98%。 粗钢产量 475.71 万吨,下降 21.08%;钢材 577.30 万吨,下降 3.31%;水泥 1560.32 万吨,增长 6.97%;十种有色金属 166.05 万吨,增长 17.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69.0 亿元,比上年下降 68.2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 48.19 亿元,下降 75.48%。规模以 上工业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 4.37 亿元,下降 15.64%;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 利润 3.53 亿元,下降 15.75%。规模

9、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 156.54 亿元,比 上年增长 2.01 倍。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 152.43 亿元,增长 2.08倍。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80.01,比上年下降 25.53 个百分点。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 工业的 86.21%。其中,石化工业完成增加值 291.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0%; 有色工业完成增加值 214.75 亿元,增长 2.07%;电力工业完成增加值 138.74 亿 元,增长 9.76%;冶金工业完成增加值 155.59 亿元,增长 9.39%。 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

10、加值 81.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99%;实 现利润 4.05 亿元,比上年下降 8.78%。 建筑业: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249.7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91%。全省具有 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5.21 亿元,增 长 55.6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735.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32.47%。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495.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02%;农村固定资产投 资 202.02 亿元,增长 52.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 951.03 亿元

11、,增长 26.6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 56.52 亿元,比上年增长 50.73%; 第二产业投资 744.83 亿元,增长 30.50%,其中工业投资 637.93 亿元,增长 30.09%;第三产业投资 694.29 亿元,增长 21.97%。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行业分,采矿业投资 77.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38%;制造业投资 300.35 亿元,增长 20.39%;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 应业投资 260.19 亿元,增长 41.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 105.82 亿 元,下降 7.87%。 房地产开发: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

12、投资 170.69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31%。其中住宅投资完成 124.19 亿元,增长 30.62%。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 房屋施工面积 1914.52 万平方米,增长 3.26%;房屋竣工面积 349.09 万平方米, 下降 19.13%;商品房(含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 471.32 万平方米,下降 20.42%; 商品房销售额 102.23 亿元,下降 21.16%,其中期房销售额 54.41 亿元,下降 19.58%。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 130.01 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211.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8.0%。 交通运输:

1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1148.90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2.11%;旅客周转量 371.80 亿人公里,增长 6.55%。 至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 50.57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17.48%。其中,轿车 18.40 万辆,增长 30.31%;本年新注册汽车 6.18 万辆,下降 7.92%。年末私人 汽车保有量 35.94 万辆,增长 24.98%;私人轿车保有量 10.41 万辆,增长 47.05%。邮电通讯: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279.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37%。其中,电 信业务总量 271.95 亿元,增长 28.25%;邮政业务总量 7.90 亿元,增

14、长 3.13%。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 426.32 万门,下降 1.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519.19 万户,下降 11.32%。其中城市 334.67 万户,下降 15.15%;农村 184.53 万户,下降 3.42%。本年减少固定电话用户 66.27 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 896.48 万户,本年新增 210.08 万户。电话普及率达 54.10 部/百人,每百人拥有 电话比上年增加 5.5 部。年末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 88.42 万户,增长 11.84%;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66.46 万户,增长 8.40%。 旅游:全年国内旅游人数 2482.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3.86

15、%;国内旅游收入 136.4 亿元,增长 23.28%。全年境外入境 8.3 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74.90%。其 中,外国人 5.98 万人次,下降 74.40%;港澳台同胞 2.34 万人次,下降 75.95%。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1603.42 万美元,比上年下降 77.2%。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90.1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82%。其中,市的零 售额 638.87 亿元,增长 18.52%;县的零售额 158.56 亿元,增长 19.66%;县以 下零售额 192.71 亿元,增长 19.13%。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 121.16 亿 元,增长

16、22.8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683.46 亿元,增长 19.21%;住宿和餐饮 业实现零售额 163.79 亿元,增长 19.79%。 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231.87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72%。其中, 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 116.72 亿元,增长 30.05%;汽车类零售额 35.88 亿元,增 长 18.61%;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 21.35 亿元,增长 11.08%;服装类零售 额 12.63 亿元,增长 19.6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 8.46 亿元,下降 14.02%;金银珠宝类零售额 4.52 亿元,增长 28.41%;日用品类零售额 4.49 亿 元,增长 20.38%;通讯器材类零售额 2.87 亿元,增长 20.59%;化妆品类零售 额 2.33 亿元,增长 23.28%。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 60.8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 出口总值为 16.0 亿美元,下降 3.5%;进口总值为 44.8 亿美元,增长 16.8%。 一般贸易出口 13.5 亿美元,下降 8.8%;加工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