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22752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一二 摘要:所谓中、西文化比较,便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比较。所谓中国文化,便是以儒家 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所谓西方文化,便是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之中,也可以说, 几千年来儒家文化担当了中国主流文化的角色。自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始至今,基督教一直都是西方人的共同文化。如果将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西方文化的角 色非常明确、简单,一般为基督教文化即可。作为中国几千年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则代表 中国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比较。 关键词:儒家、圣经、上帝、中西、差异、文化中、西文化的根本是差异,若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内核相比较来看, 它们之间的

2、关系正相反,好似你上我下,我左你右。对于中、西如此之大的文 化差异,我们每一个关心、重视中、西文化的人都应给以万分的关注。下面将 中、西文化的部分核心理念逐一进行比较。一、关于天命一、关于天命天命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所有的思想都是围绕天命而展开的。我们所 熟知的有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君子三畏,畏天命。基督教对天命疾恶如仇,恨不得将其斩于刀下而后快,有经为证:“但你 们这些离异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时运摆筵席,给天命盛满调和酒的,我 要命定你们归在刀下,都必屈身被杀。因为我呼唤,你们没有答应;我说话, 你们没有听从,反倒行我眼中看为恶的,拣选我不喜悦的。 ” (旧约.以赛亚书 65:11-12

3、)天命在耶和华眼里是可恶的,是他不喜悦的,为什么呢?无非就是 恐天命夺了他的宝座。其实耶和华根本无法与天命相比,天命才是耶和华的上 帝。耶和华出世这才几天?按圣经写成时满算不足 7000 年,而天命已存在 几百万年了。换言之,天命使猿成人,人造了耶和华,照此说,天命不是耶和 华的上帝吗?二、关于对神的态度二、关于对神的态度论语有孔子语录:“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 从此可以看出,孔子对神的存在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明确地告诉你,对 神最好还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基督教的神是耶和华、是耶稣、是圣灵。 “神掌管世界。神是最高的君主。 神是最高的统治者。 ” (旧约.诗篇96、9

4、7、98)耶和华还说:“我是首先的, 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神。 ” (旧约.以赛亚书44:6)对神的态度不仅仅在于是否承认神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由于神的排他性所 产生的恶果。耶和华要掌管世界、它是最高的君王、最高的统治者、它是唯一 的真神,那其他的神呢?如伊斯兰教的真主、道教的老子、佛教的释迦牟尼等 等。它们能够承认耶和华是最高的统治者、最高的君王、是唯一的真神而且要 掌管世界吗?如果不承认,冲突便无法避免。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根本冲突说 到底就是冲突在耶和华和真主究竟谁是世界的唯一真神这个问题上。所以说, 神的存在一定会演变成冲突,这种冲突有时会延续几千年之久,使之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巴

5、、以是也。孔子的思想是对神的存在既不否定也不肯定,所明确的是要对神敬而远之,2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冲突与战争。能够避免冲突与战争,最大的受益者莫 为普通百姓。孔子对神的态度的思想核心就是尽可能的使普通大众更长久地享 受到和平阳光的温暖。三、关于造物主三、关于造物主在孔子思想里我们找不到关于造物主的论述,所以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并不 十分关注造物主的问题。儒家思想对待造物主的态度就总体而言是没有肯定与 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坦率地讲,人类若想确定谁是造物主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 的事情,搞不好就会引发争议,造成冲突。按照圣经的教条确定,神(耶和华)创造了世界万物。按照古兰经 的教条真主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

6、按照道教的神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世界万物的造物主是道。按照佛教的理念,世界万物是空 的所以说根本就不可能有造物主。这就非常奇怪了,究竟谁是造物主?世界究 竟有否造物主?我们能够相信谁?对于这几千年的我们人类来讲,确定谁是万物的创造者的确非常困难或者 说基本不可能,上述各宗教对造物主的不同确定就足以说明此观点。由此看来, 还是孔子对待造物主的态度最现实、致用,为不置可否,因为人类实在是没有 确定谁是造物主的能力,至少截至到目前。 四、关于对待善恶的态度1、人之初的善恶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孟子道性善。 ” 三字经中有:“人之初 , 性本善。 ” 按儒家的论断, “性

7、者,人所禀于天以生之理也。浑然至善,未尝有 恶。 ” (四书集注.孟子.滕文公上 )根据儒家的确定, “人之初”是“性本善” 的。按照基督教的观点,由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产生了原罪,另因亚当、 夏娃为全人类的祖先,所以这一罪过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并为人类一切罪 恶的根由,这种罪恶与生俱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督教的定义是:人之初, 性本恶。在人之初是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上,基督教与儒家及中国文化的态度正相 反。2、处理善恶的方式中庸有“隐恶而扬善。 ”隐恶扬善是儒家及中国文化处理善恶的典型 方式。对此孔子也有言:“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 (论语.子路 )孔子对待 扬善的态度自不必说,因为孔子

8、本身就是一个扬善的圣人,孔子对待恶的态度 也是认为以隐为好。中国有句俗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从这个规律 上讲,恶有易于传播、易于感染的特点。如果让恶易于传播、易于感染对于除 恶来说不仅丝毫起不到帮助作用,反而会是恶愈来愈多,加大除恶的难度。除 恶的关键实在是不在于让恶事传千里而是应将恶该隐的隐下来,换用确实行之 有效的方法积极地去解决除恶的问题,这才是儒家隐恶扬善的真正目的。现今 社会生活中各种媒体将大量的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成为显恶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执政 D 又大力控制各种媒体暴露罪恶的力度,美其名曰稳定压倒一切。 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如果不控制显恶的力度,整个中国将会变得

9、更加灰暗,3还会使许多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增加绝望的心理,成为动荡的诱因等等。另外, 恶行的巨大示范与教唆作用还会使得原局面变得更加糟糕、混乱而一发不可收 拾!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显恶的所谓功效并没有给除去这些恶行带来多大帮 助,反而使得恶上加恶、愈来愈恶了。在中国,如不尊重儒家隐恶扬善的规律, 我们所能得到的必将是越来越多的恶行!基督教与儒家正相反,它是显恶扬善(尽管善的标准与儒家大相径庭) 。 旧约.耶利米哀歌-4:22中有:“耶和华他必追讨你的罪孽,显露你的罪恶。 ” 新约.路加-8:17中还有:“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 没有不露出来被人知道的。 ”在基督教文化中,显露罪

10、恶是上帝的教导,子民个 个虔诚地显露罪恶,其目的就是要向上帝表示敬畏与顺从。显露罪恶还可以证 明:A、按上帝的旨意显露罪恶。B、世间人人都有罪。C、人确有原罪与本罪。 在基督教文化中,通过终年不断地、全面地显露罪恶还可以增加对上帝的敬畏, 越是显露罪恶越能够敬畏上帝,因为是上帝旨意我们显露罪恶。有了对上帝的 无限敬畏,子民就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践行上帝所规定的善,最终用上帝所规定 的善去击败上帝所认为的恶即显恶而扬善。这就是西方世界为什么铺天盖地般 的显恶不但没有影响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反而会促进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根 本原因之所在。3、善的不同标准中国有隐恶扬善,西方有显恶扬善,尽管对恶的处理方式

11、不同,但对善还 都是采取弘扬的态度。但遗憾的是中、西双方针对善的标准却大有不同。例如, 中国有隐恶扬善,按中国的标准,隐恶就为善。西方有显恶扬善,按西方的标 准,显恶就为善,这样看来善的标准正相反。中、西文化各认为是善但标准却 正相反的例子还有许许多多,此不赘叙。五、关于国家五、关于国家在中国,在儒家,国家的概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源泉,它出自孔子, “孔子曰:有国有家者。 ” (论与.季氏 ) 孟子中也有多次“中国”的 表述,其他儒家经典也有“中国”的记述。由于中国不同于西方一直是神主宰 一切的传统,它的价值系统基本都建立在人与国家之上。换言之,中国有许多 的价值系统都是以人和国家为基础而建

12、立起来的。特别是国家,几千年来在它 之上所建立起来的价值系统非常宏大,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泰民安、 国难当头、国破家亡、保家卫国、为国捐躯、精忠报国、为国争光、热爱祖国 等等。“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做王,直到永永远远。 ”这是 新约.启示录11:15的经文。按照上帝的旨意,世上的国已经全部成了他 的国,世上就没有国了,他的国就是天国。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 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 ” 新约.马太福音7:21 ) 按照基督教教义,地上是不允许有国存在的,如果地上有国存在,实际上就等 于侵犯和剥夺了上帝对万物的所有权,那是万万使不得,也是不可

13、能的。另因 为世上的万物包括人都是上帝所造, (“因为万物都是神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 上的,能看见不能看见的,一概都是籍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 ” 新约.歌罗 西书1:16 )既如此,所有权理所当然应全部归于上帝, (上帝说过:“世人 都是属于我的。 ” 旧约.以西结书18:4 )归于上帝的天国。上帝因在天上居4住,所以他的国自然在天上。儒家与中国文化承认现实国的存在并在其上建立众多的珍贵价值系统是因 为没有上帝的存在。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在天国建立众多珍贵价值系统并不承认 现实国的存在是因为上帝的存在。对于儒家与中国文化而言否定自己现实国的 价值系统及理念去承认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天国的价值系统

14、及理念是不可能的。 针对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来讲,摆脱天国的价值系统及理念去认可儒家及中国文 化的现实国的价值系统及理念更是不可想象。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导 致现实中经常出现许多作为中国人认为非常荒唐而西方人却认为再正常不过的 激烈冲突。例如,在国家的观念上中国人会认为,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 的,他们会分得很清楚但自己的还存在。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有现实国 的理念,此时一点儿也不存在上帝的影响。在天国的观念中西方人会认为,你 的不是你的,我的不是我的,你的我的全都是上帝的。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已 经不存在了,全部归了上帝。最后上帝又将它全部给了信仰上帝的西人,有经 为证:上帝说, “凡

15、是你们脚掌所踏入之地都必归你们。 ” (旧约.申命记 11:24)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有天国的概念,此时是上帝在决定着他 们。六、关于法律六、关于法律儒家没有法律的概念;中国古时大概也没有法律的概念,儒家有法和律的 单独概念。之所以现在有法律的概念,大概是圣经.律法书的影响所至吧。“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 耻且格。 ” (论语.为政 )孔子所言“政、刑”大概就是今天的法律范围, “德、礼”大概就是现今的道德范围。孔子的这段圣言其实就是今日的“依法 治国、以德治国”的理论根源。在孔子看来,治理国家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 是“政、刑” ,也就是法律层面,这

16、样只能够“民免而无耻” 。另一个是“德、 礼” ,也就是道德层面,它可以使人“有耻且格” 。按照孔子的圣意,依靠法律 治理国家,只能使得民众不敢去做违反法律的事,但他们还不知道违反法律是 可耻,这是一个相对较低的层面。依靠道德去治理国家,民众就可以知道什么 是可耻而不去做违反法律、道德的事了,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我国几千 年来重视用道德、法律相结合治理国家的传统就是这样形成的。在儒家看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虽不可偏废,但就其二者的关系来讲, 法为末,德为本。治理国家最终靠的是德治,这是儒家的价值系统。在基督教文化看来,法律的地位仅次于上帝。因为神说:“凡以行律法为 本的,都是被诅咒的。 ” (新约.加拉太书3:10)另外, 圣经开宗明义的 首部书就是 律法书 ,其中包含创世纪等五部分共 187 章。 圣经还有 “信赖、喜爱、深爱耶和华的律法、顺从耶和华的律法、因为耶和华的律法而 蒙福、决定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因耶和华的律法而安稳、因耶和华的律法得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