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522668 上传时间:2018-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金寨县蚕桑生产发展的现状及几点建议沙河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张远全金寨县是典型的山区、老区、库区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至少可追溯到 2600 年前的 战国时期,民众就有栽桑养蚕习惯,解放前, 尤以笔架山蚕籽、白沙河蚕丝驰名武汉、汉口 等地。至 80 年代中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在综合地理气候优势、市场前景、 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确定把蚕桑产业作为我县农村产业布局调整的重点、县域经济的 增加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来培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鼓励蚕桑生产,通过 近 30 年的努力,茧丝绸产业已形成较完备的生产体系,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农 民增收的首要渠道之一,成为县域经济的擎天之柱,财政税收的半壁江山,为全县群众脱 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曾连续近 30 年位居全省第一,。但随着市场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 整,蚕桑产业正在逐渐走下坡路,大多数群众也不再栽桑养蚕,2011 年全县发种近 3 万张, 远远落后于周边岳西、霍山等县,整个产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多年实践证明,蚕桑产 业和水稻、板栗等其他产品相比,经济效益相对比较突出,平均每亩标准蚕桑产值相当于 23 亩水稻产值,在我县目前尚无第二个农业产业可以替代。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 的实施,县委、县政府的重视,蚕桑产业依旧是我县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农民增收、 企业增效的有效途

3、径之一,就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努力方向提点粗浅的认 识,供参考。一、我县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一、我县蚕桑生产存在的问题 1、桑园建园不科学。、桑园建园不科学。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栽植定型后不易更改,我县在 8090 年代实施蚕桑生产过程中就没有很好重视这个问题,重大面积发展,忽视栽植基础,导致 现在大多数桑园布局不合理,前桑园老化,产量低。 2、桑园管理不规范。、桑园管理不规范。全县蚕农重蚕轻桑、重栽轻管现象普遍,在树型养成、肥水管 理、桑园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难以达到标准化管理,桑园产叶量低,亩桑养种量、张种产 茧与江浙、广西地区的差距依然较大。 3、养蚕技术水平不高。、养蚕技术水

4、平不高。大多数群众粗放饲养现象日趋严重,把养蚕当做可有可无的 产业来看待,张种产量低,加之受价格波动,无明显经济效益,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 极性。 4、蚕桑产业意识落后。、蚕桑产业意识落后。一直以来,行政力量主导下的蚕桑产业规划,取得过骄人的 成就,但由于引导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市场这一“无形的手”的作用,大部分蚕农对栽桑养 蚕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挣几个零花钱上,小农思想较为严重,产业意识不强,赚钱就栽、赔 钱就挖的短时间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多数乡镇抛荒弃管,桑园闲置,浪费严重,另一方面, 茧丝绸企业因市场等原因,存在挣一笔算一笔的心态,很少有全局观念和长远打算,这些 问题使得产业资本、产业规模没有

5、办法积累,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 5、蚕桑产业规模不大。、蚕桑产业规模不大。我县的桑园面积在上世纪 8090 年代得到了有效的扩张,但 近 30 年中,由于市场变化,劳动力转移等因素的影响,桑园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桑园老 化,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养蚕总量下降明显;其次,山地多、集中连片在百亩以上的密 植桑园很少;另外,蚕桑作为我县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与板栗、茶叶等其他产业相比, 政府重视程度在弱化,导致整个产业正在慢慢萎缩。 6、蚕桑产业链条不长。、蚕桑产业链条不长。我县现存茧丝绸企业不到 8 家,客观的讲,这些企业为金寨 的蚕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企业目前市场份额小,带动能

6、力不强,辐射不广, 拓宽市场和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弱,难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以出 售白厂丝等原材料和低端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短缺,使得我县没有办法获取茧丝绸高端产品,难以与蚕桑大省、大县竞争。 7、蚕桑技干队伍不稳定。、蚕桑技干队伍不稳定。据调查,全县现存蚕桑专业技干较为馈乏,蚕桑技干队伍 在岗不在职,在乡镇的技干多数也被所在地党委政府抽调到其他部门干非专业工作,同时, 受经费、待遇保障较低的影响,蚕桑技干考到其他行业工作现象越来越普遍,整个产业越 来越处于无人管事、无人干事的境况,连保住现在规模都难,更谈不上发展。 8、蚕桑新技术应用迟缓。、蚕桑新技术应用迟缓

7、。标准化养蚕技术推广普及程度不高,大部分蚕农无专用蚕 室,蚕室与住房兼用,消毒办法跟不上,小蚕共育普及率不高,方格簇等优良簇具普及不 足,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整个产业发展进程。 9、蚕桑产业体制不完整。、蚕桑产业体制不完整。时下的收烘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完美,蚕茧流通秩 序不规范,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维护蚕农利益与促进茧丝绸企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抵触, 蚕桑合作社发展滞缓,未形成气候。蚕农利益与茧丝绸企业效益均不能得到保障,导致蚕 农和企业根本无信心发展,得过且过,混一天是一天,不行就转产思想严重。二、机遇和优势二、机遇和优势我县是全省蚕桑生产大县,曾连续多年养蚕量和产量居全省前列,但却不是

8、蚕桑强县, 实现蚕桑大县向蚕桑强县的转变,必须充分发挥我县各方面的优势,抓住有利机遇,乘势 而为,再塑金寨蚕桑辉煌。1、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优势。我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境内群山环抱,土壤肥沃,雨量充沛, 全县绝大部分乡镇,无论是热量、光照都十分有帮助于桑树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是全国许多桑区都没有办法比拟的,在养蚕方面,由于气候温和,全年可养四批蚕,张种 产茧可达 40 千克以上,而且蚕茧的解舒率、上车率、出丝率、色泽等指标均十分优良,茧 丝品位上乘,可与江浙等养蚕区相媲美,是蚕业生产的理想区域。2、效益上的优势。、效益上的优势。一是经济效益。从理论上来讲,桑园的亩产叶量可达 2

9、000 公斤以 上,最高可超过 3000 公斤,按 1215 公斤叶产 1 公斤鲜茧,每亩桑园最少可产鲜茧 130 公斤以上,按目前每公斤鲜茧 2025 元计算,亩桑产值可达 26003200 元,是其他产业 不能比的;二是社会效益。蚕桑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劳动强度不高且不与其它 农作物争农时,发展蚕桑产业能使农村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能有效的保护好水土 流失。是个绿色的理想产业。3、良好的发展机遇。、良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由于蚕桑老产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东部地区 一天比一天工业化、城市化,环境污染加剧,且劳动力大量向二产、三产转移,农村土地、 劳动力成本增加,使蚕桑业发展

10、空间受限,桑树种植面积呈减少的趋势,而中西部经济欠 发达、地广人稀、劳动力密布,环境质量较好,蚕桑业比较效益高于其它经济作物,因此, 全国蚕桑养植业呈“南蚕北迁、东桑西移”的趋势。 “十一五”时期,国家茧丝绸协调工作办 公室审时度势,从推动我国由传统意义上的丝绸大国发展成为丝绸强国出发,确定实施“东 桑西移”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茧丝绸原料和原料粗加工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 转移,扶持中西部地区的栽桑养蚕,使其成为全国优质蚕茧资源基地。通过争取,我县被 列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 50 个基地县之一,这为我县茧丝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及其产业定 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同时,蚕

11、桑产业属劳动密级型产业,我县农 村农动力资源丰富,竞争优势明显,另外,我县库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及退耕还林工程的 实施都给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4、坚实的生产基础。、坚实的生产基础。80 年代以来,我县桑园面积迅速扩张,我县坚持“不管东南西北 风,咬定蚕桑不放松”理念,着手实施“蚕桑工程”,蚕桑生产在市场大潮中稳步推进,在淘 汰与发展中得到有益调整,群众栽桑养蚕基础趋于完善,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走 “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把蚕桑列入农业产业化工程重点发展, 确定了蚕桑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资金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为全县蚕农提升了信心,这为我县蚕

12、桑产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5、广阔的市场前景。、广阔的市场前景。统计数字显示,我国茧丝生产量和出口贸易量分别占世界的 70和 80,在国际上具有垄断地位,加入 WTO 后,由于传统工艺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特别是 2005 年 1 月 1 日取消了丝绸出口配额限定,使我国茧丝绸业有了更新更大的发展空 间,从国内看,具有“纤维皇后”之称的丝绸织物消费每年都以 10的速度增加,潜在市场 不可估量。综合来看:一是随着出口关税的下调,蚕桑产业属于劳动密级型和资源型的产 业,茧丝业在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地区已不生产或者很少生产,使经济较为落后的我县比 较有优势;二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

13、丝绸防皱处理技能的提高,国际市场需求量扩大, 加大了对丝绸原料的需求,刺激了丝绸加工业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茧丝绸产业出口,以 上诸多因素都给我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四、发展全县蚕桑生产几点建议四、发展全县蚕桑生产几点建议1、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在上世纪 90 年代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 要和全国蚕桑生产发展的形势需求,提出发展“一优两高”蚕桑产业,取得了显著效果。随 着茧丝绸市场的开放和全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一优两高”蚕桑产业是走向市场参与竞争 的需要,是蚕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需抓住时机,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 效益”的原则,积极

14、发展“一优两高”蚕桑产业,使之成为富县、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2、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培养蚕农适宜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观念,增强风险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干部和农民了解蚕桑产业的优势所在;要重视种桑养蚕典型示范 户的培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的种桑养蚕技术水平,以技术促效益,以效益促发展。 要树立只有蚕农得发展,企业才能得效益思想。 3、进一步制定相应政策。、进一步制定相应政策。必须加强领导,把蚕桑生产工作列入全县农业产业化工作考 核的重要内容,要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特别是鼓励农民利用低山 缓坡地种桑养蚕,制止桑园抛荒现象的发生。要在建立土地

15、有偿流转机制的基础上,使抛 荒、半抛荒桑园向养桑专业户集中,培育大批养蚕大户,形成适度规模优势,实现集约化 生产。要以长岭、燕子河、古碑、槐树湾、吴店、果子园、南溪等乡镇为中心,积极探索 建立一批专业村,建立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以基地带动生产水平提 高,达到稳定产业、扩大规模的目的。 4、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众所周知,蚕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问题,都是蚕业产业化的 焦点问题,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茧丝绸深加工,使茧丝绸企业真正担当起龙头的作用,带 动整个产业发展,但客观地讲,我县现存的缫丝企业,均没有能力充认真实的产业龙头, 大部分也只能生产和销售茧丝原料,茧丝

16、绸深加工不足,下一步,我县必须从实际出发, 对现存蚕种厂、缫丝企业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有计划地加快蚕种生产、丝绸、印染、服装 加工、绵子等加工项目的研发,加快对蚕蛹、蚕沙、桑果等产物的综合研发利用,着力延 长蚕桑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市场,提升金寨蚕种、茧丝绸的竞争力,在获取蚕、桑、茧丝 等各个产物的高附加值上花力气、下功夫。 5、进一步稳定技干队伍。、进一步稳定技干队伍。要进一步建立技术干部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技干专业知识的 学习,加强技干队伍的管理,巩固考核,对确有贡献的技干重点奖励,对缺乏事业心、能 力平淡、业绩低效的技干,予以末位淘汰,切实发挥业务技干为蚕农的服务作用。 6、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蚕桑办、蚕种场为基础,以蚕桑科研所为依托,构建蚕桑 科研技能平台,着手建设全县桑树苗木基地,在培育适宜我县水田、坡田、荒地、旱地等 不同土壤的优质苗木上作出有益探索,加强原种培育,实现本县制种售种,以节省蚕农养 殖成本,规避原种危害同时,对小蚕共育等重点技术作出研究和探索。 7、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进一步创新机制体制。推进蚕桑生产向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